石拐區駛上全面轉型快車道
2012-7-10 12:31:00 來源:包頭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幾年前,當引以為豪的煤炭資源逐漸枯竭時,石拐區告別了昔日的繁榮與輝煌,走到“煤竭城衰”的邊緣。區委、區政府果斷提出“為人找出路、為產業找前途、為城區找方向”的轉型思路,一場長久轉型之戰在石拐區打響。
告別蝸居搬進新居
位于石拐新區的普惠安置區建設項目109棟住宅樓已有96棟進入裝飾工程,有望今年分房。聽到這一消息,居住在石拐老區近60年的居民馬新民非常高興,他告訴記者,他在普惠安置區登記了100多平米的大房子,這下晚年可以享受到住新樓房的生活了。和馬新民一樣高興的居民還有很多,普惠安置區建成后將有4381戶、14020人擺脫小平房,住進寬敞明亮的大樓房。
據了解,2005年以來,石拐區通過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先后投資45.32億元實施了石拐區沉陷區、棚戶區、普惠區和棚戶區二期四個異地搬遷改造項目,2萬多戶、6萬多居民已搬或者即將搬入新居,基本實現了區委書記韓建民提出的“戶均一套新居”的目標。目前,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已建成并于2009年9月入住,共安置沉陷區居民3205戶、8142人;棚戶區搬遷改造建設項目已于2010年3月開始入住,共安置石拐區搬遷居民12459戶、39193人。居民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有力推動了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
在“為人找出路”的民生工程中,石拐區不僅著力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條件,而且解決了學生上學問題和農牧民尤其是困難群眾的看病問題。從2011年初開始,石拐區實行了15年免費教育,加上學前班,就是16年免費教育,石拐區的孩子可以從3歲開始,一直免費上學到19歲。此外,政府補貼使全部低保居民都享有了醫保待遇,60歲以上的老人在石拐區還可以享受到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還有很多居民享受到了新農合和醫保等優惠,每逢住院看病都能節省很大費用。與此同時,推出的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專項供養、救災救濟、教育救助、農村養老等一系列惠民保障,極大地緩解了居民的生活壓力;新區圖書館、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和連接新老區的一級公路的相繼建設,為以后的幸福生活提供了新的保障。
跳出單一走向多元
資料顯示,半個多世紀以來,煤炭采掘業一直是石拐區的主導產業,煤炭采掘業產值最高時占到地區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自2005年之后,煤炭造就的產業難以為繼,調整產業、破煤突圍成為石拐區刻不容緩的選擇。從2001年開始,石拐區傾全區之力建立了自己的工業園區。2006年以來,內蒙古北鎂科技有限公司10萬噸鎂合金等項目相繼落地石拐投產,成為地區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新的驅動力,園區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依托北鎂科技等企業,形成了“金屬鎂———鎂合金及應用”產業鏈;依托凱越露天煤礦等項目,形成了“煤———洗精煤———焦炭———煤焦油深加工———煤氣綜合利用”產業鏈;依托亞新隆順等項目,形成了“鐵精粉———鐵———鋼”產業鏈,將鐵選業打造成為工業園區新的經濟增長極。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改變了石拐區產業、產品單一的局面,走上了產業多元化道路。據相關部門數據顯示,工業園區現有企業4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戶。已形成65萬噸各類合金、11萬噸鎂合金、200萬噸高爐水淬渣微粉、30萬噸煤焦油綜合利用和100萬噸特鋼的生產能力。產品銷往韓國、日本、東南亞、美國等國家以及河北唐山、北京、江蘇、湖南、山東、上海等地,園區已成為項目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科學發展平臺,成為地區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
建設新區拓寬空間
2008年,石拐區啟動了新區建設,南北長約5.5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16.1平方公里的規劃用地使石拐區的區域空間已拓展到包頭城市圈的范圍。這里的定位是: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位高雅、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區,到2015年,規劃總人口超過3.5萬,到2020年,規劃總人口達到7.2萬以上。
目前新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相關負責人表示,明年新區就可以初具規模。采訪中記者發現,新區24條區間道均寬廣平整,部分道路已初步形成。一位工作人員指著向陽街告訴記者,路兩邊的樓房間距70米,除了路面外綠化帶、路燈等設施一應俱全,近期路面將要硬化。相關專家表示,石拐新區的規劃和建設,使得包頭市在注重城市東西向發展和向南延伸的思路上,增加了向北發展的著力點。對這一區域科學規劃,既為石拐提供了更多發展空間,也有利于城市布局的均衡性。
以新區開發建設為契機,石拐區發展了非資源型產業,包頭市原材料物流園區隨之在新區興起,它是包頭市“十二五”物流產業發展規劃中重點培育的六大物流園區之一,截至今年5月初,物流園區項目區共落地23戶企業,其中汽車、機械、電力等加工制造類項目10個,倉儲、物流、安全檢測、機動車檢測類項目13個。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后,物流園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將得到雙贏,區長趙君分析“物流業將是推動石拐區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富民強區的一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