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諸城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實現新突破
2012-7-5 17:00:00 來源:新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青島保稅港區管委會與山東省諸城市舉行了設立青島保稅港區諸城功能區簽約儀式。依托藍黃兩大戰略,諸城功能區將努力打造國際化自由貿易區。今年以來,諸城市以爭當全省縣域經濟排頭兵為目標,堅持城鄉統籌、融合發展,內涵增長、效率優先,經濟社會實現了轉型跨越發展。1—5月份,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29.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6億元,分別增長13.6%和18.5%。
該市以園區建設為載體,擴大科學投入,不斷增創產業融合集聚升級新優勢。工業經濟力求“調優做強”。堅持圈層布局、集約發展。著力建設了高新技術產業園、高端安全食品示范區等12個重點園區,推進企業入園發展,促進了產業融合,初步構建起以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核心層、鎮街特色產業園區為緊密層、社區經濟園區為協作層的圈層發展新格局。園區經濟總量占比超過90%。龍頭帶動和項目支撐是做強工業經濟的重要手段。他們深入推進“3113”產業發展計劃,實施投資過億元項目89個,發展起福田、外貿、得利斯、新郎、惠發等10家百億級企業集團,培育了100家高成長性企業。為強化工業經濟發展的科技支撐,他們狠抓技術創新,實施了40個“四新一海”項目,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36.2%。新上技改項目117個,濰坊市級以上研發中心達到90家,產學研聯合企業319家。現代服務業力求“調快做大”。著眼于提升中心城區商業質態,推進大型購物中心、城市綜合體、專業市場建設,目前全市大型購物中心、寫字樓和星級酒店發展到60多家、物流企業57家,標準化農家店發展到385家。今年1-5月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2.5億元。現代農業力求“調高做精”。以龍頭企業、現代畜牧業、設施農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安全、優質、高效、品牌農業。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8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06家,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1.9萬畝,建成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9個。
圍繞打造宜居宜業福地,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重點抓好中心城區的內涵發展、鎮街駐地的改造提升、農村社區聚集融合和生態建設的一體化推進。該市片區化推進了22個舊城改造重點項目,累計完成高層樓宇主體封頂405棟。實施龍都街改造、環湖路和城區東部、西南部熱源點建設等27項市政工程,總投資9.8億元。完成小城鎮建設投資17.4億元。已開工的76個農村社區聚合區竣工100萬平方米。建成15處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100%。林木覆蓋率、城市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5.6%和41%。
該市著眼于推進和諧共建,不斷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堅持民生為本、產業為基、文化為魂、服務為先、法制為綱、統籌為要,深入推進社區化發展,構建起“一個平臺、五大體系”的城鄉一體化社會管理服務新格局。突出提升就業社保工作,轉移農村勞動力1.7萬人,新增城鎮就業5200多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率保持100%。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完成147處城鄉中小學、59處社區幼兒園標準化建設,所有鎮街衛生院和農村社區衛生室均達到省規范化標準,新農合報銷封頂線提高到30萬元。健全完善城鄉為民服務體系,全面辦好40項惠民實事。扎實開展“民情臺帳”工作,全市干部職工與城鄉居戶結對幫扶,協調解決群眾需求訴求2.1萬多件。
以提升文化軟實力為出發點,全面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著眼于彰顯思想文化的感召力,積極開展以農村社區文明創建為主要內容的城鄉共建文明諸城活動,提升弘揚新時期“諸城精神”;著眼于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務力,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博物館、名人館等20處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市民開放,鎮街、社區全部建設綜合文化服務站;著眼于增強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加快濰水生態文化保護試驗區和恐龍文化產業園、大舜文化園、常山民俗文化園、劉墉栗園、清明上河園“一區五園”建設,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水平。
全力加強區域化基層黨建,為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保障。他們注重創新農村社區黨建,深化城鄉黨組織聯建,提升鎮域黨建,年內實現“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全覆蓋。加強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選派241名優秀黨員干部擔任城鄉聯建黨組織“第一書記”。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在高等院校培訓基層黨組織書記。深化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全面推行“四務公開”和“五制”工作法,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凝聚轉型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