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企貨源減量 廣州物流企業今年普遍叫苦
2012-8-17 19:40:00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貨源減量、成本高企、融資困難,三大原因讓廣州物流企業今年普遍叫苦,公路省際干線運輸最受影響,貨源減量將近四成。”廣州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副秘書長王偉說。
來自廣州統計信息網的統計調查顯示,今年1—6月,廣州鐵路貨運量、水路貨運量分別是2950萬噸、5623.71萬噸,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5.65%、1.94%,其中6月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0.34%、7.97%,好在公路貨運及航空貨運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率,貨運總量較去年上半年增幅為8.99%。但不容忽視的是,物流成本仍居高不下,供應鏈割裂、運行效率不高等問題凸顯。
業界人士認為,振興廣州現代物流業,亟待出臺扶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制定并實施切實可行的物流業發展規劃。此外,13個部門管著物流業,“有利益爭著管、有問題踢皮球”現象時有發生,建立高效統一的領導統籌協調機制迫在眉睫。
成本高企貨源減量
8月7日,記者來到沙太北路捷鋒大廈。這里曾是廣州北部最興旺的公路貨運信息集散中心,隨著大批貨運場站向白云太和轉移,如今這里僅有一些中小型物流企業在堅持。
“4樓往上到10樓,去年最多有50多家物流公司,現在還剩多少?還不到10家,除了一部分的確是搬遷辦公外,超過半數以上的公司關門不干了。”張正(化名)在此經營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主要客戶分布在日用化工領域,受經濟下行影響不算太大,公司尚無“關門”隱憂。
張正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鐵路方面,我們主要走廣州昆明線,一個貨柜60噸,以前的價格是1.3萬元,現在漲到了1.7萬元;公路方面,3年前成本還在220元/噸徘徊,現在漲到了480元/噸;水路方面,主要走上海北京線,成本也有上揚,原來7000多元一個柜,現在漲到了9000多元。”張正坦言,他自2003年入行以來,感覺今年是最困難的一年。
來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的調研報告顯示,今年1—6月,重點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7%,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6.2%,增幅高于主營業務收入0.5個百分點。1—6月份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91.5%,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1—6月份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8%,比1—5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
“主營業務收入雖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主營業務成本增速快于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水平繼續下滑,物流企業在高成本、低服務價格壓力下,經營困難依然較為突出。”上述報告分析。
一方面是高成本,一方面則是業務縮減。廣州物流與供應鏈協會副秘書長王偉透露,據他們調查,物流企業普遍出現業務量縮減情形,其中公路省際干線運輸最受影響,貨源減量將近四成。
“有些業務是我們主動斷的,有的客戶貨款原是兩個月一結,但慢慢變三四個月一結,出于風險考慮,我們不敢再深入合作。”張正說。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居高不下
早在2003年,廣州市政府頒布《廣州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提出到2010年,加快完成“3+5”物流園區控制性規劃,為物流業發展和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行政管理提供依據。加快黃埔、南沙、廣州空港三大國際性樞紐型物流園區和白云、芳村、增城、花都、番禺五大區域性綜合型物流園區的道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現代物流企業入園區經營,促進物流產業聚集發展。
與此相配套,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廣州市交通委員會等14個部門聯合頒布《關于加快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穗發改貿[2007]7號),從規劃用地、物流財稅、物流信息化、物流通關等多個方面出臺扶持政策,提出構建中國南方國際現代物流中心。
藍圖雖好,但從戰略層面落實到執行層面,尚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記者從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廣州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了解到,從實施層面來看,除了南沙、廣州空港實現戰略預期,其他項目皆存在推進困難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物流業跨領域、跨部門,我們算過,有13個部門可以管物流,涉及的利益主體太多了,難以協調。”廣州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一位人士說。
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物流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論者認為,物流業越發展,效率越高,物流成本越低,物流總成本在GDP的比重就越低。
《綱要》曾提出,至2010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17%—20%下降到13%左右。廣州物流界多位人士承認,以廣州物流業發展現狀而言,難以達到13%這個比率。
經記者多方了解,廣州今年并未公開發布這一比率。華南理工大學物流與電子商務學科首席教授桂壽平透露,廣州曾有一個內部測算數據,目前大約在15%左右。
■現狀
配套政策體系亟待建立
前不久,廣州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專門成立了融資委員會,旨在破解物流企業融資難問題。
廣州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副秘書長王偉坦承,物流企業融資難,有其行業的特殊性。“主要的固定資產就是車,但折舊太厲害,銀行都不愿貸款。”王偉說。
物流企業融資難,正是廣州物流業配套政策缺乏的一個縮影。以深圳為例,其物流業發展政策扶持體系涵蓋物流企業、物流項目、港航發展、航空發展和拖車運輸五個方面,每個領域都有專門政策相對應。僅以物流企業扶持政策而言,扶持對象包括綜合型物流企業和技術服務型物流企業,《深圳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是政策主體。對于符合一定條件的重點物流企業,政府會對其主營業務經營給予高額的貸款貼息鼓勵;針對管理創新型物流企業、大型物流企業總部和重點物流企業,深圳市政府會一次性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
據了解,廣州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首次評定了20家重點物流企業和15家重點物流項目。“針對重點物流企業,市層面尚無優惠政策體現,但針對一些技改項目,有可能給予一定補貼。”王偉說。
桂壽平告訴記者,廣州市交通委員會目前正在牽頭制定新的物流業發展規劃,或將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
■分析
物流園區規劃期待落地
白云、芳村、增城、花都、番禺五大區域性綜合型物流園區曾列入《綱要》開發重點,但時至今日,進展不大。
“大部分物流園區還處在一個概念或規劃上,進展非常緩慢,部分園區還沒有落實用地,真正進入實質性建設的園區幾乎沒有,導致目前還沒有可以投入運營的物流園區。而相當多的物流企業由于無法進入園區,基于自身發展需要,只能零散征地,造成物流產業布局凌亂,缺乏統一規劃。”廣東商學院學者肖怡論及。
《關于加快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曾提出,依照“3+5”物流園區總體規劃要求,加快制定廣州重點物流園區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但近年來,鮮見物流園區用地控規出臺。
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廖建文坦承,物流園區集聚功能基本未實現,貨運站場自發形成、分散各地,以白云區為例,大大小小的站場幾十個,主要分布在石井片區和太和片區。
“主要的模式是私人、企業從村集體租地,簽一個長合約,從最簡單的停車場做起,多少有一些收益,但很難有良好管理和服務。”廖建文說。
廖建文認為,廣州市遲遲不出臺具體的物流園區規劃,也讓一些投資人心里沒底。“從城市功能升級考慮,說不定哪天政府部門要你搬,你就得搬,但你5年、10年的投資還沒收回來咋辦?”廖建文表示,沙太路貨運站場的搬遷教訓值得吸取,不能搬到太和后,還處于零散狀態,而是需要提前謀劃、布局。
管理體制創新迫在眉睫
業界人士認為,物流活動是一個跨行業、跨地區、多部門、各種運作形式交集的活動,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不僅涉及鐵路、航空、水運、公路、倉庫、場站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同時也涉及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及其相應管理體制和水平等各項軟環境建設,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
肖怡認為,嚴重的條塊分割狀況至今還影響著完善而有效的協調機制的形成,特別是現代物流業的基礎設施,包括公路、鐵路、空運、倉庫、港口等分屬不同行業、不同部門管理,導致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嚴重阻礙了物流資源的合理流動。
而據記者了解,廣州最近正在做的物流業發展規劃,仍然由兩個部門主導,交通部門主要負責貨運場站,經貿部門主要負責批發市場。
面對此種情形,物流業管理體制創新勢在必行。仍以深圳為例,深圳市先后成立“深圳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深圳市港口發展委員會”、“深圳市空港管理委員會”和“深圳市物流電子大通關建設領導小組”。而在大交通體制下,深圳市交委既能夠使海、陸、空、鐵、水等多種運輸方式得到有效銜接,充分發揮綜合交通在物流供應鏈體系中的重要載體作用,又能直接出面協調市、區和街道各部門,解決物流業發展的空間規劃、土地出讓、資金扶持、基礎設施建設等各種問題。(本文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