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已進入除空管外的所有領域
2012-8-18 15:3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8月10日,記者從民航局獲悉,截至目前,中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航空公司達46家,其中民營及民營控股航空公司10家。中國民航相繼引入民間資本已達724億元人民幣。其中“新36條”發布后,新設民營航空公司吸引民間資本達15億元。
民航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通用航空領域,截至2012年7月底,中國持有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共有140家,其中民營企業103家;在航空維修領域,民營企業在國內維修單位中占比達到24.1%;在航空運輸銷售代理領域,民營航空運輸銷售代理企業占75%;在航班和時刻資源分配方面,民營航空公司經營國內255條航線,每周安排4351個航班;經營港澳臺地區及國際航線達19條,每周179個航班。各民營航空運輸企業在國內航線航班密度及航線網絡覆蓋范圍上已初具規模。 (中國新聞網)
記者點評:
近一段時間以來,不斷有民營資本進軍民航業的消息。景成集團擬成立航空公司,江蘇華西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被民航華東局批準正式開航……這似乎都佐證了官方有關民間資本在民用航空領域增長迅速的說法。的確,2005年和2010年,國務院先后頒布關于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民航局也積極響應,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激發了民間資本投資民航業的熱情。
民間資本進入之后,其生存狀況同樣是檢驗一個市場開放程度的重要標尺。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導致需求下滑,民航業整體進入不景氣周期。寒冬之中,國有大型航空公司可以獲得官方的大規模注資,而民營航空則嗷嗷待哺,融資無門,而諸多非市場化的政策、成本限制,也綁住了民營航企過冬的手腳。一時間,鷹聯航空被國有化,奧凱航空轉投大田門下,東星航空關門大吉。雖然,民營航空的生存狀況不佳與企業定位、經營管理等因素有關,但是政策不公平也難辭其綹。因此,民間資本不僅需要取消各種門檻限制,更需要為其營造一個適合成長的經濟、法律和社會環境。 (隋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