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行業遇寒冬 企業如何渡難關
2012-9-19 9:4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張艷
增速下滑、利潤趨薄……目前,我國的機械行業正陷在重重危機之中。對此,有專家分析認為,機械行業正遭遇10年不遇的困境。面臨如此嚴酷的考驗,如何擺脫困局成為每一個企業的當務之急。寒冬驟降
作為受宏觀經濟影響巨大的周期性行業,去年以來,在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之下,工程機械行業的形勢不容樂觀,上半年出現了產銷、利潤雙降的局面。
由于去年工程機械行業多個領域出現暴發式增長,因此目前的行業經濟運行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了巨大的反差,這讓一些企業無所適從。即使是像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行業龍頭企業也紛紛陷入資金鏈緊張的困境,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則更為惡劣。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以來,我國工程機械主要產品產銷量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1~7月,行業整體利潤下降20.3%,大多數企業遭遇了贏利能力下降、庫存上漲、應收賬款大幅升高、現金流壓力增大等一系列困境。可以說,我國的工程機械行業正遭遇一個漫長的“寒冬”。
其中,下滑最為嚴重的是挖掘機、推土機、汽車起重機、壓路機等,其前5個月累計銷量降幅均超過了30%;而叉車、裝載機、平地機等由于使用范圍較廣,受單一因素影響不大,降幅較小——上半年,叉車市場同比下降了9.11%。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叉車市場首次出現下滑。
而企業效益的繼續下降,從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重點聯系的10個企業集團情況就可以看得很真切:雖然前5個月,這10家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近9%,但其利潤降幅同比卻達到了20.3%,遠大于產銷降幅。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寒冬”突然而至令所有人始料未及,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感受更是深刻。“大家都覺得訂單不是那么好找了,即使勉強能拿到訂單,但價格也往往低到只夠成本,更別提贏利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對此,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表示,市場的“寒意”其實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顯現。彼時,行業整體增速迅速下滑。而目前,大多數企業的資金和效益狀況均不佳,“這是工程機械行業近十年來出現的一個困難”。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秘書長張潔也認為,受經濟趨冷的影響,當前企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經濟形勢不好,叉車企業也難逃此劫。積極轉型
針對當前企業面臨的困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認為,企業首先要認清現實,要對目前的處境有清醒的認識。“身處低谷,要消除幻想,”他說,“不要奢求國家再出臺像2009年那樣的一個4萬億元的措施,不要有這樣的幻想。”
而在祁俊看來,目前很多企業的困境,不僅僅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及市場需求下降的結果,其自身問題沒有解決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一直以來,市場特別旺盛乃至暴發式增長的需求,掩蓋了企業內部的一些矛盾。如部分領域產品技術水平和可靠性不高、市場定位不準、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等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改善。”
為此,蔡惟慈也呼吁,今明兩年企業要做“過緊日子”的準備——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這樣才能有出路。他認為,機械行業中低端產能過剩、惡性競爭,而中高端產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等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因此,企業的創新升級也將是一個長期而艱苦過程。但無論如何,升級是必須的——要改變過去的投資拉動為創新拉動,走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
其次,大力發展零部件也是企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面,因為核心部件依賴進口目前仍是本土工程機械品牌發展的短板。但也有專家認為,隨著國際巨頭在中國設廠增多,其神秘度和質量均不如以前,而本土企業如三一、龍工等新興品牌正迅速成長,他們瞄準高端市場,在短期內取得了眾多突破,使得本土品牌在市場上具有了更大的影響力和占有率。
與此同時,還應該積極“走出去”,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據了解,近年來工程機械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表現不錯: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相關產品出口增幅保持穩定,并且大噸位汽車起重機、叉車等產品的增幅較大。1~6月出口同比增長36.9%,出口形勢良好。
實際上,已經有不少企業在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創新實現產業升級。比如三一重工,就在不斷擴大主機產品的同時,加快向上游關鍵零部件領域延伸,已投巨資于挖掘機關鍵液壓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部分零件已開始裝機。此外,三一重工還計劃將投資延伸到發動機等核心動力設備領域;同時,其國際化拓展步伐也在穩步推進,在美國、德國、印度、巴西四大產業基地快速推進的同時,還開辟了印尼基地。如此,在國內市場需求下滑時期,三一重工能夠借助海外市場進一步拓寬其產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