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理論模型及構建方法探究
2012-9-26 9:18:00 來源:比特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供應鏈管理是用于對從產品之源到產品消費之終的物流、服務流和相關信息流進行管理的新型模式。在許多相關的物流文獻中把供應鏈管理與傳統的物流管理相比較,認為供應鏈管理是整合供應鏈各成員的功能和行為的新型物流管理和市場管理。供應鏈是物流系統的擴展,供應鏈的一切行為是由最終用戶引發的。
2.供應鏈的分析方法和理論模型
供應鏈是整合性的產品制造過程。高水平的供應鏈包括兩個最基本的過程整合,即(1)產品生產計劃和庫存控制過程;(2)產品的分銷和物流過程。根據供應鏈的集成情況可以將供應鏈分為:完全分立的供應鏈、部分集成的供應鏈和完全集成的供應鏈。從系統的角度可以將供應鏈分為:完全閉合的供應鏈、部分閉合的供應鏈和完全開放的供應鏈。在有關供應鏈的研究中對前一種分類說明比較多,而關于后一種分類的描述則較少。
隨著國際上對環境的重視,各個國家對企業的回收問題都有一定的關注,企業從節約成本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也加強了這方面的認識。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新的供應鏈形式隨之出現了。可將之分為實體性供應鏈和虛擬化供應鏈。在國內外的文獻中有關供應鏈的設計和分析的方法和模型非常之多。為此首先就供應鏈的行為參數作定性描述。
(1)顧客滿意度:交易前的滿意度、交易中滿意度和交易后滿意度;
(2)彈性參數:供應鏈對需求波動的反應程度;
(3)信息流和物流的整合度:供應鏈內的信息流和物流的相對波動性;
(4)風險管理的效率:供應鏈中的內在風險的相互關系;
(5)供應商的行為:從原材料供應商到制成品供應商的準時性和一致性;
(6)銷售商的行為:銷售商的訂購批量和訂購提前量。這些參數對于供應鏈的選擇和構建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供應鏈選擇的決策變量為: (1)生產計劃;(2)配送計劃;(3)庫存水平;(4)層級數量:是指供應鏈的層級狀況,這包含增加或減少供應鏈內的集成數量;(5)分銷中心服務的顧客群;(6)生產商生產何種產品;(7)供應商與購買者之間的關系;(8)產品的差異度;(9)庫存的產品類型和數量。由于決策變量和決策參數較多,不同的供應鏈所選擇的決策變量和決策參數不同,有的側重于成本,有的則側重于服務水平等。為此本文把不同的選擇原則和方法歸納為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