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鳳凰欠款60億頻頻從銀行拿錢 大股東難救
2013-10-23 9:36:00 來源:新京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0月11日,*ST鳳凰公告稱收到武漢海事法院判決書,公司控股子公司長江交通科技股份與農行武漢青山支行船舶營運借款合同糾紛一案,長江交通科技被判十日內一次性向農行武漢青山支行付清借款本金9997.8萬元及利息、罰息和復利。這對于國企背景的航運企業*ST鳳凰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聽說要破產了,讓我們買斷工齡。”*ST鳳凰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一線船員顯得有些迷茫。這是他曾經引以為豪的工作,現在卻要面對何去何從的尷尬。
*ST鳳凰近兩個月的公告顯示,這家公司已經債務纏身。拖欠工商銀行9000萬元貸款被法院司法裁定凍結存款9000萬元,或查封、扣押其等值財產;拖欠民生銀行4.24億元;拖欠招商銀行1.07億元;拖欠中國光大銀行武漢分行2.93億元;拖欠浦發銀行1253萬元;拖欠中國進出口銀行681萬元。
今年4月,鑒于公司2011年、2012年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連續為負值,深交所對公司股票實施了“退市風險警示”。*ST鳳凰董秘李嘉華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是否會破產還取決于各方的博弈。”
是否破產看大股東救不救
*ST鳳凰近年來資產負債率節節攀高,截至今年6月末,其資產負債率已高達118.61%。
“從現狀來說*ST鳳凰比較糟糕,資金短缺,外債很多,持續虧損。但是否會破產還取決于各方的博弈。”*ST鳳凰的董秘李嘉華表示。“現在主要看大股東是不是有挽救措施,我們自身很難挽救,債務是最主要的問題,現在欠款近60億。”
李嘉華表示,公司的結局不好說,暫時定不了。會不會破產看法院受理的情況,兩種情況,破產清算,把公司抹掉了,血本無歸;誰都不愿意看到這種結局。第二種情況,破產重整,把公司資產清理還給債權人,債務消掉了,公司還有救。破產重整,對上市公司沒有多大好處,對中小投資者做到了利益最大化。“如果是破產清算,將會牽扯到下崗職工安置問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等一系列問題。”
經濟學家祝寶良認為,國營企業的麻煩之處正在于此,如果是民營企業,不掙錢,船就停運,等航運市場好了,再開出去。
但破產重整,難度很大。分析人士稱,目前這個殼很難處理,負債太大了,大家都喜歡干凈的殼。“航運市場比較好的時候,買船買多了。長航自己能盈利的東西不多了,有物流碼頭港口資產,但盈利也不好。”
按照重組的周期,如果在第三季度*ST鳳凰的重組事項還不啟動,將來被退市的可能性加大。
“目前*ST鳳凰最大問題是債務問題。現在還在談,方便說的時候會有公告。殼有沒有價值,主要看注資進來的人怎么看,不同的人看這個問題不一樣。”李嘉華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心施光耀認為,殼的價值取決于資產結構,資產性質。殼本身應該是有價值的,但是現有資產充抵完后是負債的,即使通過其他路徑也無法消化這么龐大的債務,那殼的價值就小一些或者沒有價值。
“至于到底是破產重整還是破產清算,取決于債權人。通過召開債權人大會,能形成一致的選擇,比如你欠我10元,我只要你還1元就可以了,那就能抹掉一部分債務,如果債權人大會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見,那就很難判斷。”施光耀說。
“不是不救,是救不了”
*ST鳳凰熱盼大股東救援,但中外運長航集團方面卻表示,“不是不救,是救不了。”
*ST 鳳凰的大股東是中外運長航集團。公開資料顯示,中外運長航集團子公司很多,原本有5個上市平臺,并不缺乏融資渠道。從2011年開始,解決長航系的經營和財務危機問題,一度成為中外運長航集團工作的頭等大事。*ST鳳凰董事會秘書李嘉華曾表示,“中外運賬上的現金多的是,幾百個億現金在手上擺著,解決我們這一點資金算什么?而且長航集團還不斷給公司委托貸款。”
到了2013年一切都變了。2013年初,原長航系一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集團已經停止向我們輸血,并明確要求不允許原集團為我們的貸款提供擔保,而如今所有銀行已經停止對公司新增貸款。”
“2012年我們通過縮減開支,控制投資等方式希望改變財務結構。”長航集團一財務人士指出,但受大環境所累,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顯,資產負債率并無太大變化。與此同時,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8.8億元。無底洞式的虧損或許是集團與*ST鳳凰撇清的根源。
據報道,集團層面對是否拯救長航系出現分歧,來自長航的劉錫漢一直堅持需要集團拯救,而來自中外運方面的管理層則傾向通過債務重組等市場化的方式。今年6月,主張由集團出面救*ST鳳凰的原長航集團總經理劉錫漢被國資委調離了中外運長航集團。
2008年國務院國資委批準中外運與長航集團實施重組,中外運更名為中外運長航集團。“關于中外運和長航的重組,可能雙方都有意思,就像夫妻談戀愛,你情我愿。聯姻后,客觀地說,這次聯姻并不成功”。*ST鳳凰一名高層說。
中外運集團與長航集團進行重組,曾被市場稱為“強強聯合”。但這次“強強聯合”,卻導致了日后紛爭不斷,整合難以為繼。
中外運2003年2月在香港上市,而長航是老牌國企。有媒體報道稱,一個是與國際接軌的市場企業,一個是本土氛圍濃厚的老國企,這二者一開始自由戀愛,但最終卻因為理念不同淪陷為人事扯皮,在集團層面很多事情都無法推行下去,以致在四年內都沒有推進重組,所謂重組更像是所謂的聯營。
對此,中外運長航集團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這個說法很偏激,是有人別有用心,“不是不救,是救不了,能救肯定會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