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設立 物流也“借勢”升級
2013-10-23 9:5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 “上海自貿區”或 “自貿區”)正式掛牌。隨著自貿區的掛牌,以及自貿區概念的不斷發酵,使“中國制造”進入國際化的速度工廠,與此同時,一系列機遇將使中國物流業面臨一場盛大的開局。
眾多企業紛紛尋找自己的發力“支點”,以求撬動更大的商機和利潤。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必然帶動物流業的轉型升級。
多元 “淘金”
自貿區掛牌,對上海、長三角地區乃至整個中國的經濟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金融業、物流業、服務業等幾大產業,無疑將迎來跨越式的發展契機。
上海將因自貿區成為更大的國際物流集散地,拉動國內現代化物流服務的整體市場需求。業內人士表示,上海自貿區的建設,將有力提升中國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和國際航運市場上的地位。物流服務市場也將進一步得到擴展。
國務院頒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提出,提升國際航運服務能級,探索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發展制度和運作模式。
上海一家航運企業業務負責人表示:“全球航運業低迷時期,上海自貿區設立為航運業帶來重大利好。”上海自貿區試點將直接帶動貨物吞吐量的激增,以及往來貿易產品數量的成倍增加,讓國內航運業再次看到市場的轉機和希望。
“自貿區成立之后,上海貨物、集裝箱吞吐量肯定會進一步增加。對物流貨物的轉運、航運的服務周轉、加快航運體系的完善、倉儲等方面,都會帶來推動。”上述負責人提到。而為了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公司的新業務在積極籌備。
同樣感到機遇來臨的,還有上海本地的倉儲企業。在很多人看來,上海自貿區設立無疑是給上海倉儲業注入一劑“興奮劑”。
在上海一家保稅物流公司工作的劉經理告訴記者:“貿易便利化是自貿區最基本的功能,這個功能的實現離不開物流倉儲。自貿區設立后,保稅倉儲市場會獲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在他看來,從自貿區批準設立到自貿區正式掛牌運營,與之相關的保稅物流倉儲市場已經明顯開始升溫。
據了解,上海自貿區掛牌前后,這里的倉儲等工業地產愈發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這都是基于市場對自貿區驅動力將引發后續強勁的物流倉儲需求的一種“條件反射”。
此外,上海自貿區僅掛牌幾天后,10月7日,海關總署又推出了國家跨境貿易電子交易試點——“跨境通”電子商務平臺,預計最快本月底前就可上線運行。而據初步了解,“跨境通”業務即境外的海淘網站只要繳納關稅,就可以向境內居民銷售商品。“跨境通”最大創新在于物流上采用上海自貿區的“倉儲保稅進口”模式,在保證貨物來源是國外的基礎上,可以實現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
“跨境通”帶來的海淘快遞業務,對國際快遞業務會有一個重大利好影響。圓通快遞董事長喻渭蛟曾就自貿區指出,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可以讓圓通的國際化發展至少提前3~5年,到2020年圓通快遞的國際業務將由現在的2%提升到15%~20%。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些大型的國內快遞企業如果能夠抓住此次契機發展國際業務,將對加速國際化業務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自貿區越是繁榮,對物流業的依賴也越大。通過自貿區平臺實現貿易、金融、物流與國際市場真正融合,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物流業予以保證。
“借勢”升級
自貿區設立給物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有一些挑戰。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大形勢下,需要打響物流“升級之役”。“自貿區概念”像一只無形的大手,推動著“貿易+金融+物流”的整個輪盤的轉動,而在這個輪盤上的物流企業需要順勢而為,跟上自貿區步伐。
目前,自貿區不但影響航空、海運、港口等傳統業務板塊,也將影響的觸角伸向了國際電子商務及快遞等新興市場。在自貿區所帶來的大貨量、多重業務機遇的同時,功能多元化的自貿區需要多種貨運業務,這對物流企業是挑戰。
例如,此次自貿區總體方案中提到:“鼓勵企業統籌開展國際國內貿易,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探索在試驗區內設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和資源配置平臺,開展能源產品、基本工業原料和大宗農產品的國際貿易。”自貿區的大宗商品貿易對物流企業是較大的利好。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大宗商品國內運輸,國外進口,國內進口均涉及到大量的物流流程,尤其是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對物流、倉儲等提出了較高的標準。需要的新型物流企業在為國內外大宗商品貿易交割提供便利過程中,滿足國際貿易中的物流需求。
隨著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成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物流服務的質量要求將越來越高。貨主對物流服務在深度與廣度上的要求將更為嚴格,傳統的兩點之間的貨物運輸已不能滿足當今市場的需要。需要能夠提供從國內賣家到國外買家之間的全程“門到門”國際物流服務。這就需要物流企業和物流園區要以全球化視野,在細分市場對標全球領先企業,盡快提升服務能力。在多元化的貨運業務需求下,物流企業必須要改變單一的、粗放式的經營模式,開展各種增值服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與自貿區所需要的貨運服務相比,一個更大的舞臺是自貿區帶來的供應鏈服務大市場。
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尚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怡亞通在上海自貿區所涵蓋的4個海關監管區中的三個地方已建立有3家子公司:位于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的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怡亞通物流有限公司、位于外高橋保稅區的上海怡亞通倉儲物流有限公司、位于洋山保稅港區的上海怡亞通臨港供應鏈有限公司,以及在洋山港倉儲供應鏈基地正在建設中。
楊尚農指出:“因為公司本身在自貿區里面就有倉儲服務基地,我們在自貿區里面可以提供倉儲服務,而且在國內我們服務的是大量的世界500強企業,自貿區設立以后對我們服務國外企業就更方便了。”
他提到,目前公司已經開始著眼于自貿區的功能研究,并不斷完善服務能力,要獲得自貿區所帶來的紅利,“最根本的是從企業自身服務角度出發,前提是做好為客戶提供保值和安全的服務,做供應鏈首先貨物處置的能力要求更強,怎么去實現這個目標,就要求我們在服務能力上升級。”
事實上,機遇與挑戰從來都是分不開的“兩兄弟”。在很多人都在想如何去分享自貿區帶來的紅利的時候,上海蘭生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國慶卻在思考一個現實的問題——自貿區設立后是否會帶來倉儲租金的大漲,他表示擔憂。
他告訴記者,自貿區設立后使貨物從碼頭到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在手續上更快捷,對于客戶來講,原來從碼頭到自貿區可能要一天時間,現在可能當天可以進,對于客戶來講效率提高了,周轉快了,而這個利好作用不是體現在物流服務商的運作上面,而是體現在貨主的效率和成本節省上面,對物流服務商沒有直接利好。相反,他提到,受自貿區概念炒作的影響,未來外高橋保稅區等倉庫租金都有上漲的可能。而這個成本上漲,對于物流供應商來說是成本的增加。這種成本的增加是不是能夠通過受益自貿區所帶來的業務量的提升而攤平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隨著自貿區貿易便利化,自貿區內外的物資流通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自貿區全面運行后,對區域內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自貿區面臨的現實挑戰是,我國現有物流園區,包括公路港、內陸港等,如何與自貿區實現服務能力和管理方式的對接。目前在基礎設施的數量和質量上均存在缺口,自貿區內物流基礎設施投資也會水漲船高,這一切都是即將面臨的挑戰。
值得肯定的是自貿區的綜合性功能也會引導物流企業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促使國內企業從采用單一的服務模式到采用多元化服務手段,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提升服務質量以適應國際競爭和市場需求。在某種意義上,貿區的設立還有助于提升物流企業更快地與國際物流接軌,同時,也將引導我國物流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