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擴容成定局 廣東申請已獲非正式首肯
2013-11-19 10:53: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顯示,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要切實建設好、管理好,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在推進現有試點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
上海方面此前推測認為,3年之內中央難批其他試點,但《決定》則明顯透露出,其他地方申請自貿區獲批不會很遙遠。
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廣東申請自貿區已獲中央層面非正式首肯,也即獲得口頭肯定,獲批不會等太久。
新開放著力服務業
按照《決定》表述,上海自貿區這塊試驗田是在“新形勢”下獲批,承擔“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責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隆國強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上海自貿區要放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背景下思考。
從國際大背景來看,中國在全球的競爭優勢發生了轉換。
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主要放開了制造業,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要素生產力在過去這些年中獲得了成倍提高。
隆國強說,這是由于中國采取了正確的應對“入世”的開放戰略,將機遇和比較優勢較好地結合,發揮了自身的低成本和勞動力優勢,設經濟特區、實行沿海開放、推行加工貿易政策,各種開放舉措疊加。
在吸收外資與低成本優勢的結合下,過去十幾年,中國從相對封閉的貿易小國發展成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國。
但中國的低成本優勢逐漸減弱。如何利用全球化的機遇將正在轉換中的優勢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優勢,是中國實行新一輪開放的原因。
之前30年的工業化發展模式,忽略了環保等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一部分制造業產能過剩,而服務業又處于低端水平。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笑稱,中國最發達的服務業是餐飲業,“制造業勞動力就算轉移到服務業中去,由于低端,全社會的勞動生產力還是整體下降,經濟發展還是會結構性減速”。
上海自貿區正是局部探討通過服務業開放以及規制管理改革,引進新的理念業態和新的管理方式,探索如何更好進行服務業規制,促進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根據國務院批復的方案,上海自貿區將先在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等六大服務領域和18個部門擴大開放。
上海自貿區膠著金融開放
上海自貿區雖然目前只是概念上的自由貿易區,但已經獲得全球關注,尤其是美國政商學界。
“中國新近成立的上海自貿區所作的緩步進行投資自由化努力,可能會對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產生一定作用。”美國商會的一位業內人士近日對記者說。
作為中國新一屆政府推動新一輪改革的試驗田,上海自貿區中大尺度的金融開放是最大亮點。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春稱,上海自貿區最重要的兩大任務是利率市場化和資本項下可兌換,中國就是希望先把自貿區建成外國資產交易平臺,包括債權和股權。
而據此前報道,自貿區揭牌月余,自貿區分支機構獲得商業銀行總行業務授權力度較大,今后或將對存款進行定制化,同時將以國際外匯價格進行結匯。
目前,以中國銀行為例,其總行對自貿區分支機構的創新業務授權涵蓋流動性管理、匯兌、利率和匯率價格、產品開發權限、授信審批5個方面。
而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目前還沒有見到推出時間表。一部分人士認為,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開放時間表不應倉促出臺,需要保持權威性和穩定性,在深入思考和系統設計之后出臺更加穩妥,資本項目開放應分步實施,大規模資本跨境流動對金融穩定不利,推進可兌換與大進大出不能劃等號;而另一部分人士則認為,自貿區內的開放試驗絕不是造成金融波動的原罪,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人民幣匯率自由化尚未形成。
此前,社科院一位知情人士曾對記者稱,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遇阻、推進難度大時,中央有可能再開一地試點,以競爭的方式推進金融開放。
而這個落點,業內專家多認為是廣東。
上述知情人士也對記者稱,一些地方的自貿區申請方案已獲中央非正式肯定。它們不一定跟上海一樣承載著綜合開放探索任務,而是根據自身優勢,進行不同內容的開放試驗;廣東獲批第二家自貿區試點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前海地區較早地進行了金融和服務業開放探索,而粵港澳自由貿易的重要性在此次《決定》中也得到明確重視,“擴大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開放合作”。
“廣東獲批不會等太久。”該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