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的道中道
2013-3-1 9:14:00 來源:慧聰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供應鏈管理涉及范圍廣,包括了從供應商、生產商、經銷商到消費者的整條供產銷鏈條,供應鏈作為一個連接供應商和最終用戶的增值鏈,其基本特征是復雜性、動態性和交互性。隨著供應鏈層數的增加,供應鏈的成員企業越來越多,供應鏈的結構日趨復雜,而供應鏈的復雜性導致供應鏈的高風險。
一、供應鏈風險的來源和分類
1.供應鏈外部風險。是指外部客觀環境的變化,給企業帶來風險的可能性,通常是由短期內企業不能控制的因素造成。包括三大類:①政治風險,來源于政局穩定情況、貿易限制情形、稅制影響及變動程度、匯率波動程度。②自然風險,由于自然災害發生及偶發意外性事故。③市場風險,因市場偏好預測錯誤導致損失產生。
2.供應鏈內部風險。是指來源于供應鏈企業之間或企業內部的風險,包括:①道德風險:指供應鏈企業間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道德敗壞行為造成損失的風險。②技術風險:指供應鏈企業由于沒有引進先進技術,或者技術本身的先進性、可靠性、適用性和可得性與預期的方案發生重大變化。③信息傳遞風險。由于每個企業都是獨立經營和管理的經濟實體,供應鏈實質上是一種松散的企業聯盟,當供應鏈規模日益擴大,結構日趨繁復時,供應鏈上發生信息錯誤的機會也隨之增多。
二、供應鏈風險防范措施
1.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供應鏈企業要實現預期的戰略目標,客觀上要求供應鏈企業進行合作,形成共享利潤、共擔風險的雙贏局面。因此,與供應鏈中的其他成員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成為供應鏈成功運作、風險防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首先供應鏈的成員加強信任。其次,應該加強成員間信息的交流與共享。第三,建立正式的合作機制,在供應鏈成員間實現利益分享和風險分擔。
2.進行風險的日常管理。競爭中的企業時刻面臨著風險,因此對于風險的管理必須持之以恒,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著名供應鏈管理專家李繪芳(官網www.lhfpx.com)老師認為要建立一整套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當其中一項以上的指標偏離正常水平并超過某一“臨界值”時,發出預警信號。
其中“臨界值”的確定是一個難點。臨界值偏離正常值太大,會使預警系統在許多危機來臨之前發出預警信號;而臨界值偏離正常值太小則會使預警系統發出太多的錯誤信號。必須根據各種指標的具體分布情況,選擇能使該指標錯誤信號比率最小的臨界值。
3.加強信息共享,,建立信息技術交換平臺。供應鏈中的信息不對稱會使整個供應鏈運作效率下降,單個企業不只要考慮自己的問題,還要更多關注企業自身所處的供應鏈環境,所以加強各個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至關重要。在VMI模式下對信息共享的程度要求尤其高。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特別是第三方物流服務的興起,提供有效的合理的增值服務成為第三方物流公司競爭的核心所在,此時信息的共享程度及透明化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4.優選合作伙伴,實現文化融合,強化信任激勵。合作伙伴選擇是供應鏈構建成敗的關鍵,對合作伙伴的合理選擇關系到整個供應鏈的長期發展,在選擇合作伙伴時要遵循互補、相容、實力對等的原則。同時各個企業目標與宗旨不同,潛在利益沖突和信息不對稱易招致誠信缺失,供應鏈伙伴企業之間存在道德風險。而道德風險是人為風險,加強文化認同感,樹立一致目標可有效減少此類風險。
著名供應鏈管理專家李繪芳老師認為選擇合作伙伴須考察其綜合素質,如合作伙伴所擁有的核心資源與地理位置、經營業績、質量體系、成本控制、用戶滿意度等,同時要求合作伙伴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信用水平。
要注意識別合作伙伴加盟供應鏈的動機和發生投機行為的可能性,由于供應鏈戰略聯盟是建立在合同(或協議)基礎之上的組織形式,單純依靠合同規避風險仍然不夠,此種風險歸結為對人的管理,供應鏈企業之間需強化基于合作利益有效分配的信任激勵,一方面要保證供應鏈總收益分配中伙伴間的利益共享,即各成員間都“有利可圖”。另一方面必須通過制定嚴格的標準和要求,約束各廠商的行為,恩威并施、雙管齊下的激勵措施必將大大降低供應鏈面臨的道德風險,增進伙伴間的感情聯絡與合作信任,鞏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5.建立應急處理機制,適時調整供應鏈結構。在預警系統做出警告后,應急系統及時對緊急、突發的事件進行應急處理,以避免給供應鏈企業之間帶來嚴重后果。針對工作當中可能發生各種意外情況的應急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多方面、多層次考慮。通過應急系統,可以化解供應鏈臺中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出現的風險,減少由此帶來的實際損失。
在國家的政策法規發生變化、調整時,需要及時調整供應鏈的結構,重新設計供應鏈.以規避此風險造成損失,針對突發事件危害大發生概率難預測的現狀,供應鏈應對突發事件的策略有彈性供應鏈策略和魯棒性供應鏈策略兩類。彈性供應鏈策略包括:延遲制造計劃;多種“供應——服務”模式的組合;靈活的營銷策略與銷售價格;供應鏈伙伴的信息共享與協調等。
魯棒性供應鏈策略包括:戰略應急庫存;備用供應商和應急采購;標準化的產品設計、標準化的工廠布局及作業流程等。由于彈性供應鏈策略具有不增加(或很少增加)系統對資源的占用,正常情況下很少增加運營成本,故對于存在突發事件潛在危害的供應鏈系統,應首先選擇彈性供應鏈策略,其次考慮魯棒性供應鏈策略。
最后,李繪芳老師認為在傳統的供應鏈中,由于信息交流速度的限制,完成一個物流活動需要的時間較長,同時,傳統的物資供應過程由多個業務流程組成,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隨著知識的運用,客戶的任何一個需要,供應、配送的信息都可通過企業知識網絡選擇捷徑,企業可以實現敏捷供應和科學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