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
2013-3-21 10:23: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過去一年,世界經濟復蘇步履蹣跚。經濟增長在低位徘徊,發(fā)達經濟體、新興市場與發(fā)展中經濟體都面臨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困境。今年世界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充滿變數,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tài)勢仍將持續(xù),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潛在通脹和資產泡沫的壓力加大,世界經濟已由危機前的快速發(fā)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
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五個表現(xiàn)
全球經濟復蘇步履蹣跚。全球經濟復蘇至今已三年,但復蘇步伐依然沉重。2012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顯示,2012年世界經濟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增速為3.3%,比2011年下降0.5%。發(fā)達經濟體經濟增速為1.3%,比上年下降0.3%,其中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2%,比上年提高0.4%;新興市場與發(fā)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為5 .3%,比上年下降0.9%。
發(fā)達國家失業(yè)率仍處高位。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2012年11月美國失業(yè)率仍維持在7.7%,非農勞動參與率僅為63.6%。有分析認為,剔除2012年以來勞動參與率下降因素,11月美國的失業(yè)率將達到8%以上。根據歐洲央行數據,2012年10月歐盟和歐元區(qū)的平均失業(yè)率分別為11.7%和10.7%。日本青年失業(yè)問題突出。日本內閣府數據顯示,2012年10月失業(yè)率為4.1%,其中15歲—24歲青年人完全失業(yè)率達7.5%。
全球通貨膨脹水平2012年較上年明顯回落。發(fā)達經濟體和新興與發(fā)展中經濟體的通脹水平同步走低。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經合組織國家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 PI)分別同比上漲2.8%、2.2%和2.1%,扣除食品與能源價格外的核心C PI同比上漲1.7%,較上年第四季度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美國C PI上漲2.0%,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歐盟CPI上漲2.5%,比上年回落0.6個百分點。2012年新興市場與發(fā)展中經濟體通脹水平總體高于發(fā)達經濟體,多數國家通脹壓力有所緩解,印度、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通脹壓力加大。
貿易增速明顯放緩且爭端不斷。世界貿易組織《2012年世界貿易報告》預測,2012年全球貿易增速為2.5%,低于此前2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貿易增速顯著下滑與貿易保護主義不無關聯(lián)。根據經合組織和聯(lián)合國貿易與發(fā)展組織的報告,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期間,20國集團成員國采取的保護主義措施達124件,月平均17.7件,貿易保護措施更加隱蔽,并趨于長期化,非關稅措施日益增多,給世界貿易帶來新挑戰(zhàn)。
2012年世界經濟運行八個特征
歐、美、日央行進一步釋放流動性。2012年,歐洲央行實施了第二輪長期再融資操作,并史無前例推出歐洲版量化寬松政策。美聯(lián)儲為維持低利率并促進就業(yè)連續(xù)出臺兩輪數量寬松政策,擴大對國債購買并宣布將超低水平的聯(lián)邦基金利率(0%至0 .25%)至少延至2015年。日本央行宣布將資產購買規(guī)模增加10萬億日元,使日本央行累計資產購買規(guī)模達到80萬億日元。盡管歐、美、日央行進一步釋放流動性的措施緩解了債務危機并有助于穩(wěn)定金融市場,但釋放出的大量流動性則會引發(fā)一系列問題。
國際能源格局有所變化。美國逐步傾向于有效開采和使用油氣等傳統(tǒng)能源而非借重替代能源,勢必產生深遠的地緣政治經濟影響。2011年美國石油進口量只占年需求量的45%,比2005年下降15%。石油輸出國組織特別是中東產油國在石油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戰(zhàn),俄羅斯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影響力也將減弱。
發(fā)達國家“日本化”日趨明顯。所謂“日本化”有四個特征:一是債務積累,導致財政刺激空間越來越小,明顯不可持續(xù)。二是貨幣政策陷入“流動性陷阱”。利率即使降低到零或接近零的水平,經濟增長和就業(yè)也難見起色,唯一可用的是采取非常規(guī)性的貨幣政策。三是人口老齡化。這在日本、歐洲非常明顯。在美國,戰(zhàn)后嬰兒潮時期出生者大量進入退休年齡,社會保障和醫(yī)療福利負擔給美國財政帶來巨大壓力。四是政治嚴重對立。各黨派對于政府在經濟危機中到底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該采取哪些政策,越來越難達成共識。以上四種現(xiàn)象意味著美、歐、日等主要發(fā)達經濟體在未來幾年將進入一個中長期低速增長通道。
持續(xù)的歐債危機促進了歐洲一體化進程。盡管歐債危機跌宕起伏,卻為推進歐元區(qū)一體化進程提供了契機。從2012年3月,除英國和捷克以外的歐盟25國正式簽署旨在加強財政紀律的“財政契約”草案,并啟動批準程序。7月,歐元區(qū)各國財長正式簽署成立歐洲穩(wěn)定機制的協(xié)議。9月,歐盟委員會擬定了歐洲銀行業(yè)聯(lián)合監(jiān)管體系的路線圖并在12月中旬的歐盟峰會上通過。10月,歐盟峰會就銀行業(yè)單一監(jiān)管機制問題達成一致。
大宗商品價格結束本輪增長。2012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總體呈現(xiàn)下行態(tài)勢。歐洲經濟出現(xiàn)衰退,美日經濟增速低緩,新興經濟體增速下滑,美國油氣產量增長,流動性效應尚未大規(guī)模顯現(xiàn),共同構成了大宗商品價格穩(wěn)中略降的基本原因。
貿易不平衡程度減弱。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逆差達國內生產總值的6.0%,中國的順差在2007年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0.1%。此后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逐年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這一比例為2.8%,預計2012年將進一步下降至2.3%。同時,美國的經常賬戶逆差也保持改善勢頭。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美國經常項目逆差均保持在較低水平,預計全年經常項目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1%。
亞洲經濟一體化取得新進展但受到政治掣肘。2012年5月,東盟與中日韓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加強清邁倡議多邊化危機應對達成共識,將現(xiàn)有危機解決機制命名為清邁倡議多邊化穩(wěn)定基金,在各方出資份額不變的前提下使資金規(guī)模擴大一倍至2400億美元,并延長救助資金使用期限。同月,中日韓三國正式簽署《關于促進、便利和保護投資的協(xié)定》,三國領導人還一致同意年內正式啟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qū)談判。此外,中日兩國貨幣實現(xiàn)直接兌換也應被視為亞洲貨幣合作的一件大事。然而,日韓、中日以及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由于領土領海爭端升級,地區(qū)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將受到負面影響。
全球治理進展不顯著但有亮點。作為全球治理的首要平臺,G 20峰會又一次被歐債危機“綁架”,未能給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盡管如此,2012年全球治理仍取得一些進展。比如世貿組織在服務貿易自由化、政府采購和信息技術協(xié)定等具體領域取得新進展,金磚國家領導人在印度峰會上明確提出全球治理改革的訴求。
影響2013年世界經濟走勢八個因素
未來幾年世界經濟中低速增長將成為一種常態(tài),2013年增速與2012年基本持平或輕幅上揚,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增長率為3.5%、按市場匯率計算的增長率為2.8%的可能性較大。整體來看,影響2013年世界經濟走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歐洲債務危機仍舊是一個重要的不確定因素。盡管危機整體上維持在可控水平,但不排除個別重債國債務危機的惡化,由此產生的政治分歧很可能引發(fā)新一輪的政治、社會問題,從而拖累整個歐元區(qū)經濟,并對世界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第二,“財政懸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可忽視。如果2013年美國墜入“財政懸崖”,即減稅期結束的同時政府支出縮減,美國經濟勢必陷入全面衰退,這也會給世界經濟造成巨大風險。不過美國兩黨在“財政懸崖”邊緣達成某種妥協(xié)的可能性較大。
第三,美歐日等發(fā)達經濟體釋放流動性的規(guī)模、速度和波及面都會對整體世界經濟產生一系列影響。通貨膨脹預期抬頭、匯率股市債市及房市大幅波動、部分國家采取諸如資本管制等防范措施等,都有可能出現(xiàn)。如果2013年經濟復蘇態(tài)勢不佳,發(fā)達國家則有可能進一步釋放流動性。
第四,貿易保護主義仍舊是制約貿易健康增長的因素之一。全球復蘇動力不足,貿易不平衡持續(xù)存在,國內利益集團的博弈,針對國有企業(yè)的所謂“競爭中立框架”的推行,均會催生新一輪的貿易保護主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任重而道遠。
第五,大宗商品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美國能源產出的增長態(tài)勢和伊朗核危機的走勢是影響全球能源供給的兩大基本變量。未來世界經濟的中低速增長意味著對包括能源在內的大宗商品需求總體穩(wěn)定,但其價格波動幅度還取決于流動性的數量和流向。2013年油價維持在95美元一桶的可能性較大。
第六,全球治理和區(qū)域合作前景值得關注。2013年將要召開的南非金磚國家首腦會議和俄羅斯G 20峰會,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能否繼續(xù),中日韓自由貿易區(qū)談判能否擺脫政治干擾而得到推進,均會對相關地區(qū)乃至世界產生影響。
第七,地區(qū)安全危機可能對世界經濟產生消極影響。敘利亞和伊朗等國局勢變化以及其他國家國內政治與社會形勢的變化,不僅對全球原油市場帶來沖擊,也會造成諸多區(qū)域和全球范圍內的不穩(wěn)定。
第八,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連任后的政策調整和2013年德國大選值得關注。美國能源獨立的趨勢將會賦予美國更多的地緣政治政策靈活性。德國新領導人上臺后的政策變化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及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