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緣何頻頻“斷鏈”?
2013-3-3 11:2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實習記者 劉穎
國際統計數據顯示,當GDP人均達到5000美元時,冷鏈物流暴發的時代到來。可現在我國GDP人均已經達到這個水平,卻沒有出現冷鏈物流的暴發。事實證明,在我國不僅冷鏈發展落后,在冷鏈中“斷鏈”現象也十分普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冷鏈物流的需求體現在食品、藥品、花卉、化工品、高端電子等很多方面,但是果蔬類是最薄弱的一環。在我國,因“斷鏈”一年損失的果蔬達上千億元人民幣,相當于浪費了幾萬畝土地資源。那么,我國冷鏈物流緣何頻頻“斷鏈”?如何解決?不容樂觀
周明哲,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一名普通的蔬菜攤主。因1月29日與溫家寶總理在中南海談菜價而名聲大噪。作為一名多年來從事蔬菜經營生意的菜商,周明哲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斷鏈”情況非常了解。2月5日,記者前往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就冷鏈“斷鏈”問題采訪了他。
在與溫家寶總理談到高菜價時,他反映出物流是影響菜價翻番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采訪中,他進一步告訴記者,物流運輸中會涉及冷鏈運輸,南菜北運一般選擇汽運,恒溫條件下損失量小,冷藏車是很有必要的,但高額的成本費用會叫一些商販放棄正規的冷藏方式。而新發地市場在20%的年損失總量中,由于斷鏈造成的損失占到2%左右。
周明哲介紹說,每年5月份以后,毛豆、豇豆及花生等一些“熱貨”必須用冷藏車運輸,使運輸品低溫受控。而在冷藏車保障問題上他卻只能找熟悉的物流公司,沒有其他辦法。對此,他提出自己的希望,國家能否通過政策法規,嚴格規范物流公司運作,保證冷鏈物流不“斷鏈”。
與此同時,記者還走訪了幾家大型商貿公司(包括超市),發現很多公司雖然設有冷鏈物流部,一部分還成立了專業公司,但都沒有統一的管理標準,規模小且分散,硬件設施不足。據北京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經理向記者透露,農產品、海產品、奶制品每個月損失率大約在2%左右。而一家農貿市場更是損失慘重,損失率大約占到2.5%。當記者問及主要原因,他們都談到低溫受控做的不到位。
就藥品行業而言,全國醫藥技術市場協會副秘書長張凌輝告訴記者,我國醫藥流通規模2012年超過1萬億人民幣。其中藥品的貨損約有14%是來自運輸過程、約有6%是來自倉儲過程,其中主要是因為溫濕度控制不理想原因造成的。據了解,在去年查處的藥品質量案件中,30%左右涉及需冷藏藥品的儲存、運輸不符合冷鏈要求。
而從全國范圍來看,每年由于斷鏈的問題,造成約有1200萬噸水果和113億噸蔬菜的浪費,流通腐損率達20%~30%;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也分別達到12%和15%。食品安全岌岌可危,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也受到威脅。原因多多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造成冷鏈“斷鏈”的原因有很多,亟待引起重視。
惡意競爭下的違規操作成為斷鏈的原因之一。違規改裝冷藏車、棉被車便是如此。記者了解到,僅2012年,與9000多萬噸冷庫能力抗衡的是我國各類生鮮品年總量約7億噸、冰凍食品年產量2500萬噸以上的龐大數字。這種對比無形中增加冷鏈運輸環節的壓力。加之我國食品安全與國際接軌,農產品進入冷鏈系統的比例大幅增長,市場對冷藏車的需求量會急劇上升,而我國冷藏車的保有量僅占公路貨車的0.3%。由于使用冷藏車運輸成本過高,商販不斷在成本與利益中掙扎,改裝冷藏車以降低成本。針對這種現象,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玉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已設立冷藏車工作委員會,進行相應的行業自律和政策支持;國家相關部門應制定強制性生產制造標準,規定冷藏車改裝廠;同時不斷提高企業社會責任。
冷鏈意識淡薄是造成斷鏈的原因之二。記者進一步從周明哲口中了解到,運輸途中,冷藏車司機為了省電省油,該打冷時錯過打冷時機,從而造成果蔬途中受損,這是一種意識上的懈怠。
無獨有偶,2012年的光明乳業酸敗門事件為乳制品行業戴上了手銬,同時也為冷鏈物流業敲響了警鐘。行業專家稱,生鮮奶的生產技術不難,關鍵就是冷鏈保持不中斷。相反,記者了解到的上海元祖食品有限公司注重冷鏈物流中的細節問題,夏季運輸,選擇在早晚或夜間;運輸工具是專用的奶罐車;嚴禁中途停留。兩個案例鮮明地告訴我們,冷鏈管理意識可以清掃食品安全衛生的一些“死角”。
技術水平低是斷鏈的原因之三。周明哲說,他作為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商販代表,今年會同市場的管理者一起參與調研單品的速凍技術、臭氧除農藥殘留技術,在這一系列技術的保障之下,使消費者吃到放心安全食品。這一想法的可行性與創新性,如果在整個新發地批發市場得到實踐,不僅會給冷鏈物流業帶來技術上的革新,也在全國的批發市場管理中樹立典范。
市場監管不利是斷鏈的原因之四。調查顯示,現階段并不是所有從事冷鏈物流的企業都能提供溫度監測和控制記錄,冷鏈運輸過程中還存在著溫控不力等問題。因為沒有溫控記錄,一旦某個物流環節“斷鏈”,很難調查出究竟是哪個環節出現的問題。全國醫藥技術市場協會副秘書長張凌輝強調,對社會物流企業從事冷鏈藥品的物流業務,必須納入GSP的強制監管。
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是斷鏈的原因之五。藥品行業由于缺乏統一的藥品冷鏈執行標準,各藥品經營企業冷鏈過程控制水平參差不齊。對此,張凌輝告訴記者,根據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數據統計,國內目前另有約230家醫藥公司在建設現代醫藥物流中心。在這些新建的現代醫藥物流中心內,自動溫濕度監控系統基本得到了運用。從國內醫藥企業的分布來看,能夠較好地運用冷鏈系統服務于藥品物流的企業不多,但是按照新版GSP標準,這將成為強制性的手段。例如,由我國專業的醫藥物流建設咨詢研究機構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持建設的唐山海灣物流醫藥有限公司,將綜合采用了在庫、在途溫濕度監管控制系統,能較好地實現冷鏈藥品的溫濕度監管要求。營造環境
面對“斷鏈”制肘各行業的嚴峻現狀,我們還應該從哪些方面來改變這一發展形勢?
秦玉鳴告訴記者,冷鏈物流的發展需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首先,政府對冷鏈物流各方面的支持引導至關重要,在政策及時出臺、資金到位、規劃體系不斷完善的前提下,嚴格監管避免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和資源浪費。其次,用行業標準來修復冷鏈斷裂帶。目前,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門成立了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市場,對冷鏈物流進行宏觀引導。再次,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提高從業人員和消費者的冷鏈意識。每年由于冷鏈意識淡薄危及健康和生命的事故時有發生。究其原因,除了消費者水平沒有達到之外,行業從業者的規范性也是致命因素。
根據國內醫藥流通供應鏈的特點,張凌輝建議醫藥界從兩方面入手避免醫藥冷鏈方面的斷鏈現象。一是推廣建設符合新版GSP要求的大型現代醫藥物流中心是防止冷鏈斷鏈的重要手段。同時,必須將在庫自動溫濕度監控系統、在途溫濕度監控系統的運用,納入GSP強制檢查標準。二是同時出臺專項的藥品冷鏈管理法規,規范冷鏈產品的出入庫、運輸操作標準流程,防止人為原因導致的冷鏈藥品過長時間暴露在不符合要求的溫濕度環境里。
面對冷鏈物流的窘境,秦玉鳴還提到,冷鏈物流在中國已提上規范發展日程,近幾年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扶持政策;行業組織也以會議形式召集相關龍頭企業研討,建立順暢的溝通機制;各方面積極尋求合作,解決資金問題,推動冷鏈物流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