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促進茶葉物流有序發展
2013-4-23 10: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成本占比總成本的8%至10%左右,這是很多規模以上的茶葉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云南六大茶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副總經理李春雷說,目前昆明茶葉產業物流主體規模較小,服務能力不高,物流成本在總成本占比高,使得企業產品研發升級等費用被迫壓縮。
李春雷表示,參照福建等其他產茶大省的成功經驗,制定鼓勵性物流發展規劃,加大物流基礎發展及品牌推廣的統籌力度,整合茶葉物流資源,引導企業良性競爭, 是促進茶葉物流有序發展的重要舉措。
藏茶更多變喝茶
帶動散茶熱銷
“過去人頭涌動,熱火朝天的茶葉市場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茶葉行業日漸沒落,而是正在向更人性化的發展模式過渡。”經營茶葉生意十幾年的李阿姨說,2007年過后,昆明乃至整個云南的茶葉產業度過了茶葉消費的“井噴”時代,進入到一個相對平緩的發展周期,很大一部分茶葉廠家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另外一部分茶葉廠商開始謀求新的發展道路,其中很典型的一種就是“雜貨型”交易流通模式。
據李阿姨介紹,隨著茶葉消費日漸回歸理性,“藏茶”更多地被“喝茶”所取代,很多“老茶友”消費模式也越來越簡單,不需要太多精致的包裝,甚至不需要把茶葉制成坨、磚的形式,泡飲簡便的散茶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記者在康樂茶文化城中發現就有不少以散茶經營為主的商戶,一個門市經營60多種散茶。這些散茶大多是來自勐海、鳳慶的小茶廠、小作坊,或者是某一戶茶農的茶山。這些茶葉包裝簡單、流通方便,一個密封袋就是一包茶。來自全省的茶葉經營者直接到當地收購運走,以同樣的包裝直接賣給消費者。
交易市場冷清
交易方式豐富
“過去的茶葉市場主要是以走商的形式來完成茶葉的流通和交易,使得茶葉市場一度形成‘爆棚’的狀況,與今時茶葉市場的人流量作對比,很容易讓人產生茶葉市場冷淡的錯覺,實際上是茶葉消費流通渠道的多樣化和完善化,層層分流了過度集中的茶葉交易和流通。”茶商劉吉說。
過去茶葉流通和交易主要是圍繞供銷社、貿易公司等形式進行,雖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各品種茶葉的推廣,但大量消耗的人力、物力和多次重復物流的狀況,已經不適應當今的消費節奏和需求,隨之很多新型的流通交易模式相繼出現。
例如通過淘寶、京東、甚至微博的方式發布信息,對接全省甚至全國的客戶,有效地減少了不必要的重復物流,提高了交易流通效率,同時也豐富了產銷配對的渠道。高端品茶會所、連鎖店、加盟店的出現也進一步完善和細分了整個茶葉市場,為更多茶葉品牌的推廣提供平臺。
此外,部分省外的茶商直接到云南各地州產茶地收購茶葉毛料,也有效地避免了茶葉發至昆明再轉運省外此類的重復物流。劉吉坦言,如今的茶葉市場看起來確實不像2007年時候那么“火”,不過整個市場的服務體系、交易模式卻日益完善。
信息不對稱
電子物流平臺是方向
“同一批茶上市銷售,昨天上海的大客戶需要100萬元的茶葉,我們剛發貨結束,今天又有上海的客戶需要3萬元的茶葉,我們必須再次裝貨發送。”李春雷說,由于存在產銷信息配對時間差,很多時候同一地點或同一發貨方向往往出現類似的短時間多次重復物流的情況,本來可以一次完成的倉儲、裝箱、發貨的流程,卻要再次增加二次配送,致使茶葉物流效率低下的同時,無形中推高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目前,昆明不少茶葉生產企業都有自己的物流設備,但物流效率不高,且物流成本很大。李春雷建言,如果能建立一個統一的電子物流平臺,匯集多家茶企茶產的產品信息和茶葉上市供應時間表,并牽頭國內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負責物流配送,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得茶葉生產企業減少物流設施、設備和人才等方面的投入,集中資金從事茶葉生產和研發,促使茶葉產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電子物流平臺增加云南茶葉品牌、品種的推廣渠道,拓寬產品產銷配對的模式,有利于云南茶企、茶葉更好的“走出去”。
此外,茶葉作為具有收藏價值的特殊食品之一,在物流過程中丟失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規范茶葉物流的具體流程,避免在物流環節造成茶葉丟失、包裝損壞等情況的發生。
茶商研制新產品
降低物流成本是原因之一
“傳統的茶產品主要是以‘茶坨、茶磚、茶餅’為主,這些初級的茶葉產品具有體積大,儲運條件復雜,泡飲條件繁瑣等缺點。”云南六大茶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質量部經理蔡昌敏介紹,目前昆明不少茶企都在大量投資研發經費,開發新型的茶葉產品,其中以“茶沫、茶膏、茶粉”為代表的新型茶產品在市場推廣過程中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和好評,同時新型茶葉產品的問世,有利于降低茶企物流成本,提高茶企營業收入,增強整個行業的抗市場風險能力。
以普洱茶為例,為什么普洱茶不能像速溶咖啡那樣能全球通賣?根本原因就傳統的茶磚、茶坨不具備像速溶咖啡那樣的泡飲簡便性和流通便利性,而精深加工就是解決普洱茶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例如,使用韻達快遞配送茶產品,同樣的物流費用,可以配發茶膏20件,而只能配送傳統茶磚10件,茶膏的利潤卻是茶磚的三倍以上。同時茶膏不需要撬茶、洗茶等多道程序,可以即沖即飲,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普洱茶的推廣更加大眾化,簡便化。
此外,蔡昌敏表示,目前云南本土中小型茶葉企業的產品流通模式較為落后,不少茶企為了規避高昂的物流成本,只能采用買方承擔運費的方式交易,銷售服務整體能力低下,嚴重制約了茶葉產業的發展。只有進一步集中茶葉產業規模化效應,形成一批茶葉生產加工流通企業集群,引領更多的茶企走向規模化、產業化、流通規范化的發展道路。實習記者付毅報道
新聞背景
昆明打造國際茶都之路
云南有著悠久茶葉生產歷史、是世界公認茶樹原產地、中國重要茶葉生產基地。目前,在全省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中,有14個州市100多個縣(市)區生產茶葉,涉及茶葉生產經營的總人口達到1000多萬人,其中茶農達600多萬,是云南經濟作物中涉及人口最多的產業之一。特別是云南的茶園主要分布于低緯度、高海拔的山區和半山區,水源清潔、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溫度適宜,遠離污染源,擁有發展有機茶、綠色食品茶和無公害茶的潛力。
“云南是中國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和產茶大省,有世界上最好的茶,但云南的茶葉沒有賣到最好的價格,其中最重要的瓶頸就是整個產業的行業流通渠道的不暢通!”云南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昆明市茶葉協會會長劉益成日前接受采訪表示,云南茶葉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茶產量位居第三,僅次于福建和浙江,但這種優勢并沒有使云南成為茶葉強省。
市場占有率不理想
來自云南省農業廳茶葉處的數據顯示,去年云南省茶葉種植面積達580萬畝,產量達27.35萬噸,比前年增長3萬噸,毛茶、成品茶、茶文化等綜合服務產值達223億元。
省農業廳茶葉處工作人員王立波表示,雖然云南茶葉種植資源豐富、民族茶文化源遠流長、環境生態良好,目前主要通過“茶農—合作社—茶葉企業”、企業產銷一體化及購買者旺季自行前往茶山購買等渠道流通,但整個過程中的品牌推廣、包裝方面等方面都缺乏市場競爭力,話語權優勢依然不足。
對此,劉益成也表示贊同。他認為,盡管云南的茶葉不需要像花卉、果蔬等特殊的冷鏈物流運輸方式,但云南茶葉走出去過程中在質量、品牌、營銷、文化、包裝等方面沒有形成統一的流通渠道及模式,也使云南茶葉就很難達到理想的銷售水平和聲譽,導致在全國乃至國外的市場占有率不是很理想。
他舉例道,福建鐵觀音及西湖龍井茶在產品方面就沒有太多的差異,而云南普洱茶的可以分為很多等級,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整體質量及品牌參差不齊,需要行業進行統一的規范。
今年1月份,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成立。就任常務副會長的劉益成表示,協會將建立起及時、快速、有效的云茶信息發布制度,搭建云茶產區和銷區的流通渠道平臺,構建云茶銷售質量可追溯體系,引導組織茶企在保持傳統云茶銷售銷區的情況下,積極推進“南茶北進”,開拓河北、哈爾濱等北方市場。同時,依托香港市場,實現西茶東移,積極拓展東南亞為重點的國際市場。
電子商務減少中間環節
與行業協會積極搭建產銷平臺相比,昆明本地的康樂、雄達等知名茶葉交易市場卻借助電子商務走向了全國市場。
“我們每天從康樂茶城收到的快遞大概是500—600公斤,總重量在1—2噸之間。”李師傅是中通公司的一名快遞員,專門負責康樂茶城周邊快遞收發,他告訴記者,1—2噸只是快遞的量,而加上集體物流途徑,每天的發貨量將在10噸左右。
李師傅的話只是康樂茶城電子商務熱鬧的一個縮影,因為除了中通外,還有繁忙的順豐、申通等多家公司的快遞員長期活躍在康樂、雄達等多家茶葉交易市場。“08、09年的時候,整個康樂茶城幾乎家家戶戶在拉網線、上淘寶、開網店,1個人1根網線1臺電腦就成了1家網店。”昆明萬謙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倪兵,另外一個身份是“普洱中國網”負責人,他說,云南茶葉在2007年低谷之后,電子商務的復蘇要早于實體店,當實體店還在冷清異常的時候,網上的店鋪卻依然忙碌。
“傳統的茶葉市場一般要經過‘茶料頭—廠家—全國總代理—地區總代理—終端’多個環節,最后才到消費者或收藏愛好者手里,而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賣家,開始直接到茶山收購原料,通過做自己的品牌打開市場。”一位在從事電子商務多家的賣家說,經過每個環節“加碼”后,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便和原料產區價格相差甚遠,而電子商務可以減少不少中間環節,競爭優勢明顯。
呂建峰和他的“51普洱”在云茶電子商務這個圈子里小有名氣。談及電子商務,他告訴記者,中小商家坐等顧客上門肯定不行,電子商務是其中一條很好的出路。“2011年我們銷售額只有400萬元,2012年達到了700萬元。” 呂建峰說,今年的情況雖然不是很樂觀,但同樣值得期待。
昆明應打造國際茶都
“相比杭州打造國際茶都,昆明在橋頭堡建設背景下更有優勢來打造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際化茶都。”劉益成介紹說,昆明不是普洱茶的主產地,但卻憑借特殊的區位、人才、資金優勢,發達的信息網絡和便捷的交通,已經成為普洱茶最主要的集散地,以絕對優勢承擔著普洱茶銷售平臺的重要作用。
根據不完全統計,云南省普洱茶的80%交易量都在昆明完成。目前,昆明市5大茶葉專業批發市場,其中90%以上的茶商都專營或兼營普洱茶,規模化的普洱茶加工企業就有50多家。
記者日前走訪幾大茶葉市場發現,大多數茶商也不僅僅滿足于傳統的實體店交易模式,而是以昆明為中心,通過電子商務拓展全國茶葉市場。
“在這一過程中,在保障茶葉質量及塑造品牌的同時,不僅要做好產地文化氛圍的營造,更應該在銷售地大力推廣云南普洱茶的歷史沿革。”劉益成坦言,流通協會將牽頭組織云南的茶企來開展銷區的宣傳推廣活動,預計在廣州建立一個云南名茶博覽中心,將云南普洱茶推向廣州、珠三角地區等較有潛力的區域。
未來3—5年內,劉益成透露協會的設想是帶領云南茶企集中抱團,在全國各地大型茶葉市場設立云茶展示銷售中心,并到省外召開推介會,大力推廣云茶的文化及品牌,擴大云茶的市場影響力和號召力。屆時,云南茶產業才能能得到更好、更快地發展。
記者繆亞平 殷雷 實習記者喬瑩報道
延伸閱讀
電商是茶葉銷售
最佳通道
目前,茶葉B2C網上零售的交易規模上看,天貓、京東、當當等綜合電商平臺占到了整個交易規模的90%,而垂直網站僅占到了10%。
阿里巴巴集團研究中心2012年1月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從具體農產品看,茶葉在淘寶網銷量最大,日交易額超過700萬元。
與實體店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淘寶及一些網上電子商城的茶市卻異常熱鬧,銷量也呈上升趨勢。2012年淘寶網評出的十大網商中,中閩弘泰就在銷量上創了新高,還有尚客茶品和森舟茶葉也因銷售業績不凡而進入網商30強。從淘寶的交易記錄來看,2012年茶葉網商年銷售額上千萬元的還有不少,進入網絡領域的茶企越來越多。
目前,茶葉電商主要銷售的品類包括紅茶、綠茶、白茶、黑茶、花茶、黃茶六大茶系,以及果茶、保健茶和茶具等周邊產品。從模式上看,茶類垂直B2C廠商可以分為兩類,一種為整合全產業鏈的運營模式,從上游茶園種植采摘、加工、再到線上的產品銷售和配送等服務,該模式的代表廠商為買買茶。另一種為專注線上渠道營銷,通過與茶商合作的方式完成貨源情況,而B2C企業主要負責網店的運營和銷售工作。
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秘書長張黎明認為,電子商務給茶企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尤其是在經營成本高居不下的現狀下。茶企涉足電子商務市場,在網絡上賣,無疑可以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運營成本、使產品價格合理化。但是,在網絡上賣茶不同于在實體店賣茶,也會面臨著重重困難,尤其是國內電子商務市場處于拼價格的初級階段,因此,茶行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熟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盡管如此,面對如火如荼的電商潮流,很多茶商依然躍躍欲試,生怕自己太過保守錯過時機。普洱張茶業總經理張智強博士打算在近期組建專業的電商團隊,但他也清楚茶企要想在電商領域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如何切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可以最快,最節省成本切入?這些都是他正在思考的問題。
很多傳統茶企進入電商,并不是因為線下經營不好,相反往往是線下渠道非常好,但看到了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強勁勢頭,為搶占機遇而進入電商的。但事實上,茶行業電子商務的開展并非順風順水。理念的落伍、人才的匱乏、技術經驗的不足、發展模式的分歧……都成為傳統企業轉型中遇到的一個個絆腳石。
廣東金帆茶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永良對此深有感觸,“在網上開個商場其實很容易,難的是后期維護、經營、管理,這才是茶企電子商務發展的重中之重,包括對接、配貨、推廣等等,是個復雜的綜合體系。”金帆茶葉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但受限于人才的不到位,發展一直不溫不火。
總體來說,茶行業缺乏高端人才,普遍都是家庭作坊式經營,而網絡銷售、網絡推廣需要具有專業的人才。因此,有些茶企想往電子商務方向發展,但苦于沒有合適的人才而把計劃擱置。
全產業鏈樹立云茶品牌
說起云南茶葉行業在整個全國甚至國際市場的流通情況,云南貢潤茶業有限公司傳播經理李浩認為,要使云南茶葉產品走向全國進而走向世界,只有走品牌的道路。
李浩表示,云南茶葉要走品牌之路,產品品質必須經得起考驗。
“云南貢潤茶業有限公司是中國茶膏的生產標準制定者,同時也是云南第一家獲得普洱茶膏QS認證的企業。”李浩表示,為使云南普洱茶膏品牌進一步走向全國市場,云南貢潤茶業有限公司先后在北京、山東、河南及昆明等地成立多家分公司,并已在北京、上海、武漢、大連、無錫等全國一二線城市的五星級酒店和高端商場開設了100余家專賣店和2000多個專柜。
目前,貢潤祥普洱茶膏銷售網絡已經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大連等30余個全國一二線城市,近年公司計劃將在全國開設600余家專賣店和5000余個專柜。已經形成了集茶葉種植、茶飲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學研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高科技企業。
今年,云南貢潤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貢潤祥普洱茶膏再次成為博鰲亞洲論壇的制定茶禮,也是云南茶文化走向國際市場的一次成功范例。(本文來源:昆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