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物流公司的生存樣本
2013-4-9 10: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初春的北京下著蒙蒙小雨,路上一片灰暗。上午9點半左右,位于管莊路附近的一家物流公司院內人去庫空,第一批配送的車輛已經裝車上路了。劉敏華看著天氣,略有些擔心,“趕上‘兩會’期間,天又下雨,今天路上順不了”。
“春節后我們就把上班時間從早上7點半改到7點了,現在北京的交通越來越不好走,早點兒調整過來才能在夏天旺季時減少壓單和回庫。”劉敏華的物流公司有八十幾名員工、二十多輛車,主要業務是承接 某飲料公司的城區配送,送貨地點就是超市、便利店和餐館飯店。
現在天氣還冷,不是飲料的銷售旺季,車輛配送效率并不是劉敏華最擔心的事情。這幾天,讓他有些煩心的,是給客戶標書的報價問題。去年一年,公司是賠錢的,與他同樣做飲料配送的同行基本也是這個情況。
今年運營成本更高,報價得漲,但漲多少?讓劉敏華很糾結。“我報價比去年漲了6個點,同行都說很保守,但是單子還想接下來,也得考慮客戶的承受力。其實賺不賺錢大家心里都有一筆賬,客戶那邊把這塊配送業務外包給我們這樣的小民企,就是為了節省成本、減少麻煩,我們很難提價。”劉敏華說。
房租、人工、油價年年漲
“庫房租金今年都漲了。”這是市內物流配送公司的一致感受。劉敏華位于東五環外的庫房,去年是以每平方米每天0.5元的價格租的,今年就漲到了0.8元。和他相識的另一家物流公司在西五環京糧物流中心庫房的租金,則從0.9元/平方米/天漲到了1.1元。“這個價格你覺得貴,但有的是人要租。”
庫房租金的連年上漲只是城市開發和房價上漲的一個縮影。“房地產開發的拓展對我們壓力很大,現在還能在五環外找到倉庫,往后就得去六環外,再往后恐怕就得到郊縣了。不僅倉儲的房租越來越高,而且這些庫房的地皮就簽了一二十年的使用合同,涉及拆遷還得往外移。即使移出去租金能持平,配送的距離遠了,成本也是上升的。”劉敏華說。
劉敏華對物流這個行當已經沒多少信心。“這個行業競爭激烈,進入的人很多,眼看著每年一批批進來,又一批批倒掉,都是外面瞧著有前景,干了一年就一輩子不想干物流了。”
除了倉庫租金,不斷上升的還有人工成本。物流行業辛苦,既是服務業又是體力勞動,一周工作6天,早上7點上班,下班時間要根據送貨量來定,旺季時每天半夜才能收工,這讓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到這個行業里來,招人難,工資、福利也都在漲。
另外一項就是油費,汽油價格不穩定,降少升多,總體也是上漲趨勢;還有停車費,現在北京市內的停車成本高昂,而且費用按照時間的增加遞增,遇上卸貨排隊等待,就會有不小的停車成本。
“營改增”加重物流業壓力
作為從去年開始“營改增”的試點行業,小型的物流公司普遍壓力倍增。因為只有汽油費可以開增值稅發票,下游合作企業都是汽車修理廠、外雇的小型車隊,很難有營業額達到500萬元以上的,無法開出增值稅發票。(營業額500萬元以上為一般納稅人企業,可以開出17個點的增值稅發票;一般小公司都作為小額納稅人,開3個點的發票。)
“‘營改增’對物流公司特別不劃算,生產型企業有些項目可以抵扣,但是物流企業只有油費可以抵。比如修理費用讓修理廠開增值稅發票,人家說了,增值稅票17個點,這個費用得您自己出。羊毛出在羊身上。”劉敏華感嘆。
根據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課題組發布的《2012年一季度上海服務業重點監測企業問卷調查報告》,被調查的36家物流企業中,有63.9%認為“營改增”后稅負增加,增加10%以上的企業占27.8%。
專家認為,這主要是由于“營改增”沒有全面推開,使物流企業進項稅額抵扣不充分造成的,而且可以抵扣進項稅的支出,還要看能不能從供應商處取得增值稅發票,如果對方無法提供也會導致稅負增加。
目前,我國物流公司超過50多萬家,規模化和智能化都不高,市場過度競爭,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劉敏華也感覺到,規模小讓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同一個活兒,我100萬元做不下來,但人家95萬元就可以,規模大的企業可以資源整合,與小企業無法相比。而且,我們面對的又是大公司,訂單年年競標,很難有議價權。”
所以,劉敏華決定把規模做得更大一些。春節前他已經為公司添置了2輛金杯和2輛六米二的廂貨,到3月底再增加5輛四米二的廂貨。“這樣到旺季的時候也全部用自己的車輛,不再外雇車隊,利潤能高一點兒,在淡季時爭取接一些別的活兒,用好現有的人、現有的資源。”
被新交規束縛
劉敏華公司的車輛以四米二廂貨為主,有些同行不以為然,為什么不用五米二的車呢?因為車型更大,物流公司才有賺錢的空間,四米二的車單趟算基本都不賺,每天盡可能多跑才能有盈余。
但今年增加車輛時,他還是以四米二車為主,這是考慮到新交規的要求。“我們配送地點很多都是胡同,車大了一個是不好進,另外就是挑司機,需要B2及以上的本兒。新交規實行后,B2的本兒扣滿12分,要強制降駕照車型,而且扣1分每年要學習一次。會不會真的這么嚴,剛剛開始我們也不太清楚,但C本兒就寬松多了,所以我四米二的車全是藍牌兒,用C本兒司機就行。”
從去年新交規實施后,劉敏華就對罰分特別緊張,“現在罰1分扣150元錢,但罰錢還算能解決的事,就怕司機闖紅燈,一闖6分沒了。最近剛過完年公司就有一個司機扣滿了12分,是B本兒司機,正等著解決呢。”劉敏華說。
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通報,2012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9.4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占GDP的比重為18%,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低下的效率已經制約了上游企業的發展,美國在20世紀物流成本已低于GDP的10%。
我國物流成本幾乎是發達國家的兩倍,原因一方面是我國物流行業分散,同質化競爭嚴重;另一方面就是運營成本的增加,以及過路費、交通罰款等中國式的成本支出。
超載也是一個讓企業兩難的問題。以四米二廂貨為例,一般的核載量為1.25噸,小的0.95噸。按照核載1.25噸的車只能裝大約150箱飲料,差不多1/6的空間,給超市送這一趟貨按300元計算,在市場中價格不算高,平均到每箱飲料的運輸成本為2元。可是上游廠商給物流公司的配送價格,每箱飲料運費只有0.5元上下,根本不可能賺錢。“六米二的大廂貨車,核載1.99噸,我們裝滿了能拉10噸,不超載真是誰也賺不到錢。”劉敏華說。
通行證囧事
這里不得不說的就有關于通行證的種種囧事。
在劉敏華看來,簽了配送的合同就應該可以辦理車輛通行證,但北京只有個別區能做到。由于配送的范圍比較大,他只好找人找關系,想辦法辦理了全市范圍的通行證,這就有了成本(各個區辦理的通行證只能在所在區里行走)。
但是,通行證之間也分三六九等,比如剛剛過去的“兩會”期間,一般民營物流公司的通行證就停掉不能用了,但有些公司的還可以繼續使用。
在北京有些地段屬于特殊區域(比如中關村一帶),需要辦理特別的通行證,這對小公司也造成了障礙,合同簽的是一整塊區域,單單有幾條街辦不下通行證,只能去一次被罰一次。另外,像國子監、故宮附近有幾條街就是禁行的,不可能給通行證,但里面又有店鋪、餐館,必須送貨。“晚上人家也不營業,只能在白天硬闖,每次拍下來就被罰款。”劉敏華很無奈,有幾條線路就是賠錢的買賣,但含在合同里必須得干。
現在物流公司基本上是三輛車拼一個通行證,也有兩輛車拼一個的情況,但基本上不會一輛車給一個證。這里指的是實物證件,在每輛車都辦理了通行證的情況下,證件有限,只能幾輛車給一個。如果被攝像頭拍下來,車輛不會被罰款,因為可以檢索出被拍車輛有沒有通行證,但如果被交警抓住,沒拿證件的車就會因為無證被罰。“那能不能放一個復印件在車里,證明自己有證呢?”記者忍不住問。“那可不行,會罰得更多,屬于偽造證件。”有司機師傅說。
所以超載、被罰款、害怕罰款又行賄……惡性循環侵蝕了企業的合理利潤,推高了全社會的物流成??本。
作為配送環節,物流聯通了廠商和下游銷售渠道,這也造成很多矛盾都集中在這一環節,物流公司成為受擠壓和被投訴的對象。
比如給大超市送貨,卸貨等上三四個小時是常有的事,不僅耽誤了配送時間,而且物流員工就被關在卸貨的倉庫里等著也讓人惱火;有時廠商送來的飲料箱里會出現缺瓶的現象,超市按照缺一罰十的規定,向物流公司罰貨,但物流公司很難向上游廠家說清楚,撇清關系。
由于處于行業鏈條中劣勢的一方,缺乏議價能力,有時候旺季客戶要貨量大,自己的庫房放不下,會要求代保管,“這一項廠商是收費的,但貨物就放在我們的庫房里,我們自己沒有收入”。劉敏華對此也很無??奈。
從2010年開始,劉敏華在積極申請綠色車隊的資格,雖然看著自己符合條件了,但一直也沒有批下來,有些條件是無形的。“與其設立很多政府扶持項目,不如讓市場規則更透明,讓大家在公平的環境里競爭。”劉敏華告訴記者。(本文來源:新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