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瞄準亞太一流
2013-7-14 10: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務院常務會議雖原則上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在海關原有多個特殊監管區的基礎之上提出了“自貿區”的新概念,但截至目前外界尚未見到任何具體政策。
事實上,這一做法秉持了中國在改革中讓地方“先行試點”的慣例,也同時留下了無限的猜想空間。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上海市政府2013年2月6日在向國務院上報的文件中提出,“試點……是從國家整體利益全局出發,探索進一步開 放和模式創新的重要嘗試,并為全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積累寶貴經驗。”
核心是爭取更多稅收優惠
接近國務院研究室的人士向本報透露,財政部對上海上報的每一條政策都提出了十分具體的“部委意見”,“有的多達數頁”。
根據上海上報國務院的文件,要建設成為服務業開放度高、企業投融資便利、稅收政策優惠、監管高效便捷、各類貿易通行、服務體系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水準的自由貿易園區,實現從以貿易為主向投資貿易并重轉變,從監管保稅貨物為主向集聚國際國內兩種資源轉變,成為亞太地區服務功能和管理水平一流,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開放前沿。
上海上報的名稱為“上海自由貿易園區”,但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上通過的方案則表達為了“自由貿易試驗區”。
“我的理解是,上海在申報的時候小心翼翼試圖步步為營,高層則通過修改名稱直接表達了積極支持的信號”,上海市一位智囊向本報記者分析。
上海市政府提出,在現有政策和監管基礎上,其試點步伐是,分步推進、逐步完善、先行先試。
但本報記者從駐天津的某金融機構獲悉,之所以尚未公布上海自貿區的具體政策,其最大的討論來自中央部委,“尤其是財政部的意見”。
這是因為,所謂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區域性規劃方案,一個本質的核心政策是“稅收優惠”,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帶來政策性的不公平,人為阻礙中國各個區域之間的內生規律發展和自由市場化進程步伐。
上海上報的5條政策措施中,第三條提出,“形成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稅收政策”,支持上海自貿區在稅制改革中試點。
其中提出,“參照國際上一些地區實行稅收優惠的做法,對區內企業按照優惠稅率征收所得稅”,“對區內融資租賃企業或項目子公司滿足條件的融資租賃出口貨物,實行出口退稅政策。”
有接近國務院研究室的人士向本報透露,財政部對上海上報的每一條政策都提出了十分具體的“部委意見”,“有的多達數頁”。
“上海提出的政策措施,其核心是爭取更多的稅收優惠,因此財政部在最后的意見總結中表示,‘如果國務院同意,請附上我們的意見’。”
探索建立高效監管模式
上海提出,要借鑒國際上對自由貿易園區施行免于常規海關監管的理念,改革和完善區域監管機制。
上海自貿區試點范圍是上海綜合保稅區,這包括了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含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總體規劃面積28.78平方公里。
有江蘇地方人士認為,構成上海自貿區的地區,其土壤本質上就是海關特殊監管區,“也可以理解為是特管區的升級”。但自貿區與海關特殊監管區是什么關系,“始終沒有清楚的解釋。”
曾在海關總署掛職4年的蘇州地區某海關官員指出,根據2012年國務院58號文件提出,未來各種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方向將朝綜合保稅區(綜保區)發展。
改革開放至今,海關特殊監管區在中國土壤上共形成了多種類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保稅物流園區、跨境工業園區以及各種保稅物流中心和保稅倉庫等。
這些海關特殊監管區名目不同但功能類似,審批復雜,其現實存在的種類繁雜的稅收優惠政策,更也對財政部(尤其是國稅總局)的工作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可以證明的是,財政部自2009年金融危機后數次向國務院提交討論“加工貿易區”的去向問題,直接導致了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就任后立即進行了數次長時間大范圍的調研。
海關特殊監管區又可分為兩大類:離境退稅(以實際貨物出口為準)、入區退稅(貨物到達區內就可退稅),但其中只有保稅區內的企業可以開具增值稅發票。
而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是目前中國體量最大的,其每年獲得的稅收占據全國保稅區的50%以上。這一領域,江蘇只有張家港有此權限。
由于目前中國的外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越來越疲乏,因此,根據汪洋副總理的指示,海關要“管少、管好、管精”,從加工制造向貿易轉型。目前南京海關正承擔著海關總署下達的“擴展保稅區貿易功能”的課題。
上海建議,要進一步促進貿易模式創新,促進中外貿易主體集聚,促進貿易要素通暢流動,進一步推動新穎貿易業務創新,鼓勵開展統籌國內國際市場、在岸和離岸業務,保稅和保稅衍生物流、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發展的運作模式。
上海提出,要借鑒國際上對自由貿易園區施行免于常規海關監管的理念,改革和完善區域監管機制,建立以企業誠信管理為基礎的高效監管模式;建立與國內其他特殊監管區域之間空運貨物跨關區便捷轉關留成機制,允許在區內開展保稅延展運作,啟動離境購物退稅。
上海方面認為,要推進各類國際交易方式在區內通行。“如,支持開展境內外產品的檢測維修業務,我們早就向海關總署報告了想法”,蘇州工業園區海關一位副關長向本報記者表示。
此外,為深化航運中心發展,上海方面表示,適時探索建立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完善并擴大啟運港退稅政策范圍。
這些,作為上海上報的重要內容與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發展整合方向高度吻合。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改革
一個重要的可能嘗試是,深化經常項下開放試點,率先探索資本項下開放實驗以及放寬對區內企業對外投資用匯額度的管理。
一個現實是,自提出以發展服務業為主的戰略以來,由于制造業實體經濟的大量轉移,上海在長三角區域中經濟總量占比一直持續下降,而打造國際金融、航運中心未能有效推動經濟成長。
其中,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因香港和新加坡的競爭進展緩慢,而航運中心在東部沿海的直接競爭者更多,“兩大中心”建設效果也并不明顯。
因此,試圖通過申請自貿區試點,是上海進一步提升和開放服務業的重點運作空間所在。
當下,發達國家也正全力制定新一代經貿規則,因此參與國際新一輪競爭的任務十分迫切。上海方面認為,中國經濟已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和競爭新優勢,可以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大動力。而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建立靈活并與國際接軌的外匯管理措施,方便國際投融資。
所以,此試點有利于實現國家戰略目標,全面提升中國開放型經濟水平。
而進一步促進企業“走出去”,探索對外投資的創新管理方式,為“走出去”提供新平臺,在自由貿易區進行外匯管理等試點勢在必行,以此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改革,探索對外對海關監管、外匯管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要進行突破。此舉是實現全方面開放和管理模式創新,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上海自貿區提出要探索面向國際的人民幣和外匯管理區域改革試點。一個重要的可能嘗試是,深化經常項下開放試點,率先探索資本項下開放實驗以及放寬對區內企業對外投資用匯額度的管理。
上海方面表示,要進一步擴大全方位寬領域對外開放,就要在自貿區試點實現服務業更大范圍開放,從而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應。
更近一步,上海希望在區內試點建立促進企業對外投資的便利化機制,簡化對外投資的備案程序,支持國內企業依托自貿區平臺開展對外投資,增強企業國際化運作能力。
上海建議自貿區更加開放服務業,取消部分行業的投資者資質限制,簡化審批,探索企業資格和經營資格分離的慣例模式。“這主要集中在對金融機構的牌照發放上,其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昆山花橋管委會主任助理、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盧斌向本報記者表示。(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