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冷鏈市場“過熱”
2013-8-12 9:25:00 來源:運交易公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份,天津市進入伏季休漁期。進入休漁期后,小黃花魚、比目魚、海螃蟹等鮮活海產品將逐漸淡出市場,冷凍品開始成為夏季海鮮市場的主角。在天津市凍品基地內,冷凍海鮮的裝卸車輛一如春節前后一樣忙碌。“7月份是渤海休漁期,但休漁不休市,市場需求依舊很大。我們基地的生鮮產品除滿足天津市區需求外,還銷往華北、東北及西北地區。”天津凍品協會有關人士指出,“市場需求有增無減,天津市冷鏈物流需要繼續興建擴建大型現代智能型冷庫。”
業內人士指出,在長三角、珠三角冷鏈物流業逐步走向規模化、專業化后,環渤海區域的冷鏈物流業在政策的推動下彰顯蓬勃發展勢頭。但隨著各地冷鏈基建的有增無減,專家提醒冷鏈物流業投資還須有度,要警惕市場“過熱”,防止產能過剩。
“冷”襲環渤海
自2010年《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公布以來,中國冷鏈物流業開始興起投資建設的熱潮,冷庫、冷鏈物流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環渤海地區的天津、大連、煙臺、唐山等市上馬了一批冷鏈相關項目。
天津濱海新區保稅區管委會駐上海辦事處主任高軼負責濱海新區招商多年,他對記者強調,天津市發展冷鏈物流業有其優勢: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腹地,地位優勢明顯,輻射地域廣闊,這將是拉動東亞整個冷鏈物流業的“黃金”地帶。力爭成為中國北方冷鏈物流集散中心的天津在冷鏈項目上不遺余力,天津港集裝箱物流中心普菲斯冷鏈分撥中心、天津中心漁港示范冷庫、天津冷鏈物流產業基地、泰達物流營運中心冷庫等一批項目近幾年紛紛上馬。
作為兩岸食品物流產業協作試點城市之一的天津市,在利用自身優勢的同時,加強與臺灣地區在冷鏈物流業上的互融。在近日舉辦的“2013兩岸冷鏈物流合作對接會暨兩岸冷鏈物流高峰論壇”上,兩地簽署6個合作項目,涵蓋技術合作、設備合作、商品貿易合作等方面。兩地將圍繞城市物流配送、兩岸冷鏈通道和信息化建設等開展食品物流產業的多項合作,核心是充分發揮天津的區位、經濟、政策優勢,借助臺灣地區的冷鏈先進技術、專業人才、管理經驗優勢。
擁有三洋等知名冷藏設備生產企業的大連市,冷鏈物流業也強勢開局,正在逐漸打造中國最大的冷鏈商品分撥交易中心。僅在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內,已經投產的有毅都集發、恒浦建設的10萬噸冷庫,在建項目有獐子島漁業、明豐泰達、毅都集發三期,計20萬噸冷庫,并計劃在此基礎上規劃布局大連港冷鏈物流園。該園計劃到2015年初步形成40萬噸級庫容,年操作能力達到110萬噸以上;到2020年將形成70萬噸級現代化冷庫集群以及冷鏈物流專用裝卸泊位、公共服務中心、公共展示與虛擬交易中心等功能布局,年操作能力達到200萬噸以上,具備倉儲、分撥、展示等多種功能。大連市也將逐漸成為全國最大的冷鏈商品分撥交易中心。
水產和果蔬生產大省山東省也在利用其地理優勢,發力冷鏈物流。日照市正在籌建魯東南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去年與新加坡合資建設的日照市海派冷鏈物流生產基地,是集海珍品養殖、加工、銷售、倉儲、物流為一體的高科技海洋食品綜合項目。6月份,中國水產集團與煙臺港簽約合資開發煙臺保稅港區冷鏈物流項目,該項目包括高端冷鏈物流倉儲設施7萬平方米,以及物流信息中心、指揮中心、調度中心等配套工程。青島市在物流規模逐步擴大的基礎上,加快集聚區建設,重金發展冷鏈物流產業鏈。截至目前,青島市規劃建設的8大物流園區、12個物流中心和8個配送中心,以及總投資230億元的“千萬平米”物流園工程和30余個投資過億元的物流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河北省在《農產品冷鏈物流“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5年內建設4大冷鏈物流體系。該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全省將全力建設“一帶兩基地四體系”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即:環京津物流聚集帶,以石家莊為中心的冀中南和以唐山為中心的沿海兩大冷鏈物流基地,肉類、果蔬、水產品和加工食品四大冷鏈物流體系。其中,石家莊市將發揮國家二級物流節點城市作用,圍繞果蔬、牛奶、豬肉等產品,建設以石家莊為中心、輻射帶動邢臺、邯鄲、衡水、保定等地的冀中南冷鏈物流基地。
“過熱”后需降溫
據記者了解,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中國對冷鏈物流業制定了較高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肉食和水產品冷鏈物流水平顯著提高,蔬菜和水果、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將分別由目前的5%、15%、23%左右提高到20%、30%、36%以上;冷鏈運輸率分別由目前的15%、30%、40%左右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中產品腐損率分別由目前的20%~30%、12%、15%左右下降為15%、8%、10%以下;培育500家冷鏈物流核心企業等。
在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中國冷鏈物流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據中國冷鏈物流聯盟對全國300家標桿企業的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庫容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而在這個高增速的數字背后,又有多少企業能夠從中獲利?
“雖然環渤海地區有較大的冷鏈市場需求,但其冷鏈市場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可能會像港口競爭一樣,硝煙彌漫。”一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幾年是中國物流業高速發展期,每個環節都滋生著龐大的需求市場,其利潤空間也很可觀。但如果一個區域內如此大規模的建設,必將面臨閑置和市場競爭局面。”
僅從上述環渤海各省市已建和在建的冷鏈物流基地來說,市場目標均瞄準環渤海區域和北方各省市。如天津市把半徑500公里都劃為了自己的冷鏈物流輻射地;大連市提出除滿足大連市場需求外,冷鏈商品還輻射東北腹地、京津等地;河北和山東省在各城市的冷鏈物流規劃亦均提出高目標,僅煙臺保稅港區冷鏈物流項目的目標就是成為立足渤海灣城市群、輻射日韓歐美的大型冷鏈物流基地和重要的水產品價格形成中心、水產品加工物流中心。
事實上,冷鏈物流基地過剩這一現象已在部分地區凸顯。近日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物流園區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建議報告》警示,中國東部地區冷鏈物流園區已經初顯過剩現象,不少冷庫資源存在閑置的狀況,再大批上馬冷鏈物流園區建設必然會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和市場競爭。
面對瘋狂上馬的冷鏈項目,蜂擁而入的各類企業,部分冷鏈物流企業則對記者強調“利潤并沒有那么可觀”。“冷鏈物流成本很高,單是車輛投入就要成百上千萬,再加上車間、庫區,這樣的大手筆是一些企業難以承受的,重資產的投資并沒有能夠獲得預期的回報。很多企業都是在賠本賺吆喝。其中有像中外運、招商物流這樣的大型央企,也有許多的民營冷鏈物流企業。”一相關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冷鏈相關建設熱潮亟需降溫,投資建設應該趨向理性。”一位風險投資機構業務負責人曾指出,“雖然現在冷鏈物流很熱,但我們還是處于觀望狀態。”原因主要是目前中國冷鏈物流業雖然有所發展,但不確定因素還很多。首先,冷鏈物流業本身應該是一個重資產、長周期的行業;其次,目前中國冷鏈市場雖然有政策扶持,但標準制定和執行尚未到位;再次,冷鏈相關企業運行效率還亟待提高,人才匱乏,新技術等都尚未充分利用;最后,投資是“專”還是“全”?是投資冷庫、車隊,還是設備制造、系統集成等都需要市場考察。
“環渤海區域都在依托黃渤海水產品產區,積極發展水產品冷鏈物流。但也該是政府和投資者冷靜分析一下市場結構的時候了,不能盲目跟風。”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