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江蘇段船舶定線制 催動“大港大船大物流”
2013-8-14 14:01:00 來源:蘇州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3年7月1日,以實現“大船分道,小船分流;避免交叉,各自靠右;責任明確,便停易走;促進先進,照顧落后; 保障安全,管控一流”為目標的長江江蘇段船舶定線制成功實施十周年。
十年來,定線制不僅為長江航運提供了強大的安全保障,更帶來了港口和社會經濟強勁發展的連鎖效應。催動了張家港“大港大船大物流”戰略,張家港港迅速發展成了全國內河首座兩億噸大港、長江沿線外貿第一大港、超大型船舶進江第一大港。
“各自靠右”提升安全保障
長江張家港段通航環境異常復雜,其中以福姜沙水道為甚,是長江上唯一一個三條水道并存的航段。而整體呈“S”形的福姜沙南水道更是險要中的危險航段,其最大轉向達180度,最窄處不足250米,且有三個單向通航段,直接影響到上游各大港口船舶進出。
“船舶定線制實施前,小型船舶按照‘下行走主流、上行走緩流’的習慣航法,抄近路、靠左行船等違法行為屢出不窮。不要說晚上,就是白天,大型船舶經過福姜沙上下口時也是膽顫心驚。”全國金錨獎獲得者,在海巡艇上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張家港海事局“海巡06809”船長陳平說,“定線制實行‘大小船分流、各自靠右’的原則,扭轉了落后的習慣航法,降低了事故發生率。”
定線制實施十年來,長江張家港段進出港船舶由2002年的5萬多艘次猛增到了2012年的24萬艘次,事故發生率卻由萬分之1.4大幅度下降到了萬分之0.4。結合宣貫工作,張家港海事局還常態化開展了“六小船”整治、平安文明渡線品牌創建等,對長江老沙沿岸碼頭進行了專項整治,推動了通航秩序的不斷好轉。
“水上高速”鑄就億噸大港
長江江蘇段船舶定線制,依照國際理念,設置了深水航道、分隔帶及推薦航路,規定其航道寬度,疏導交通流,對航道內交通流按照船舶尺寸及航向進行有序定向分割,引導歸順船舶流。這為海輪及超大型船進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長江江蘇段船舶大型化快速發展。
北侖公司船長張永超說,以前進江到南京需要兩三天航行時間,實施定線制以后,一天就可抵達,提高了船舶的航行速度和航行時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長江水道已成為我們心目中的‘水上高速公路’。”
“船舶定線制較好地滿足了沙鋼大型船舶靠泊需求,企業控制物流成本成效顯著。”江蘇沙鋼集團所屬海力碼頭總經理陸士東說,以進口鐵礦石運輸為例,十幾萬噸級的大船通過減載進港方式,可為企業直接減少40元/噸的物流成本,僅此一項就每年為沙鋼減少物流成本超2億元。
長江航道通航環境的不斷改善,帶動了沿江港口物流運輸業的大發展。張家港港2006年躋身億噸大港行列,近4年來貨物吞吐量連續保持全省領先,位居全國縣域口岸首位,2012年貨物吞吐量更是達到了2.5億噸,集裝箱運量達到了150萬標箱。
“創新實踐”帶動港口轉型
數據顯示,2012年,張家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0億元,其中沿江經濟在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了60%。“船舶定線制的實施,是一次重大的創新實踐,從根本上改善了長江通航秩序,提升了張家港口岸形象,推動了港口的轉型升級,港口經濟及沿江區域經濟得以快速發展。”該市副市長邵軍民表示。
定線制不僅規范了航行秩序,也促使各港航企業主動完善港口公用設施,提升港口服務功能,塑造出了一流的文明港口形象。口岸環境的不斷完善,為臨港產業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
張家港依托港口優勢重點發展臨港產業,形成了全國最大的電爐鋼、不銹鋼板、糧油深加工等生產基地,張家港港成為了全國鋼鐵、液體化工品、糧油、紡織原料、木材等大宗商品的重要中轉港、長三角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