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定一:物流信息化的“變”與“不變”
2014-5-19 12:36:00 來源:中國物流信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靈魂所在,更是企業掌握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支撐,現代物流就是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征而發展起來的。信息化對于現代物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十二五”期間,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生產方式的改變,物流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顯。
值得關注的是,自去年以來,整個物流市場進入轉型陣痛期,市場規模增長放緩,企業盈利困難。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困難時期”,物流企業對包括物流信息化在內的科技方面的投入卻不降反增,許多物流裝備和信息化服務商的訂單量增長強勁,物流信息化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發展高潮。
由于技術創新的加快和市場需求趨向多元化,物流信息化的深度和廣度也已今非昔比。對于物流信息化未來的發展方向,業界存在不少困惑,對此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定一表示,物流信息化的建設始終有“變”與“不變”兩個主旋律,這是我們釋疑解惑的指南。
在戴定一看來,所謂“變”是企業根據市場和自身發展需求而進行的信息化建設,這是由市場價值的變化發展的階段性決定的;“不變”則是指物流信息化建設需要把握的基本客觀規律。那么,信息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究竟是什么?企業又該如何根據需要來開展信息化建設?
“變”的需求
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物流信息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在不同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發展重點,體現了主流的價值形態。對于大多數物流企業來說,目前信息化建設主要處在解決流程透明化的初級階段,比如一些快遞企業。如何讓流程中的信息更加準確和及時,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對于快遞企業來說,當前的發展重點,一方面是進行資源整合,迅速擴張網絡;另一方面是對流程進行梳理,以便加強管控,提高效率,更好地控制風險。而這兩方面都要求快遞企業加強在基礎信息化和流程透明化方面的部署。
第二階段是在流程透明化的基礎之上,一些物流企業對信息化進行優化與擴展,能夠做到采集更多的信息,包括溫度、濕度、位置、安全、影像等,同時實時進行跟蹤。這些實時的信息有利于物流企業進行流程的控制和優化,并由此產生出一些新的增值服務,這些增值服務包括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商流服務等。“因為流程已經管控得很好,企業就可以在上面疊加任何服務。
比如金融服務,銀行對企業的要求首先就是流程必須是透明的,這樣銀行才能對風險進行管控。”戴定一分析說,目前一些電商企業已經進入到流程優化階段。他們非常重視流程的優化與改造,并能夠在此基礎上提供金融等增值服務,從而從信息化建設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其利潤結構中,物流作業的貢獻率不斷降低。
物流信息化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基于數據的應用開發,即大數據。當企業通過信息化建設積累了一定的數據之后,數據價值凸現,采集數據、處理數據的能力成為競爭力,不僅僅是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實現管理的智能化,并從中發現新的商機,有些可能與原來的業務無關,即所謂的“跨界”“顛覆”現象。在這個階段,數據成為新的資源,新的競爭力。目前已經有少數企業開始嘗試這種“數據公司”的模式,這是物流信息化的金字塔尖。
“不變”的規律“盡管不同的物流企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但可以看出,無論是哪個發展階段,物流信息化的建設最終都會落在一個基礎——對人(責任)、車(或集裝箱、包裝箱等物流管理單元)、貨(貨主利益)的管理上,或稱為資源管控的顆粒度和精細化程度,這就是物流信息化發展的基礎規律。”戴定一指出,“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人、車、貨的監管,始終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礎。物流信息化任何一個環節或者全局的優化與深化發展,都是建立在對人、車、貨監管不斷提升的基礎之上的。”。
他進一步分析說,因為物流信息本身就是人、車、貨這些信息互相捆綁、分拆形成的。而這些信息經過反復組合、分拆、轉換,就形成了物流的流程。比如對于貨物信息而言,識別到最小包裝、大包還是集裝箱?識別的信息是每分鐘識別一次、每秒鐘一次,還是僅僅在交接環節進行采集?對這些基礎信息的管控,決定了企業管理的精細化程度,進而決定了客戶體驗,并且它們還會隨著需求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不斷完善和提升,從而使企業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和客戶體驗也不斷提升。
“事實上,恰恰是對基礎信息的管控能力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把這些基礎信息管好,才能在此基礎上,再去進行優化流程、發展增值服務,乃至通過大數據實現智能決策。”因此,戴定一強調,企業在建設信息化的過程中,既要根據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來確定重點,同時又要重視和把握信息化的基本規律,只有二者兼顧,才能更好地推動物流信息化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