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央行公布的5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為386.65億元,較4月的1169.21億元新增數(shù)量大幅收窄。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增量在今年1月份達到高點后回落,此次5月的新增量為去年8月以來的最低值。
在同一天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4年第二季度例會有關內容中,央行表示將“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wěn)定”。
民間持匯意愿強烈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5月銀行結售匯順差為39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67億美元,銀行自身結售匯逆差28億美元。而4月銀行結售匯順差還有97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79億美元,自身結售匯順差18億美元。
對此,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整個5月人民幣外匯市場走得弱,企業(yè)與個人更傾向于增持外匯,多購匯,少結匯,央行從市場上購買的外匯資產相對較少。”
同時數(shù)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5月份累計貶值0.19%,年初至今已累計貶值約1%;5月即期累計升值0.19%,為今年以來首次實現(xiàn)月度升值,年初至今即期累計貶值2.4%。
來自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消息,我國5月的貿易順差數(shù)額達到359.22億美元,幾乎是4月順差額的兩倍,數(shù)據創(chuàng)下近5年的新高,如此高的順差額,作為資本流入,如果不是被央行持有,那么只能被私人部門持有。
2013年央行口徑外匯占款累計增加2.76萬億元,月均增加2300億元,全年顯現(xiàn)出中間低兩頭高走勢。
記者了解到,F(xiàn)DI(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6億美元,而金融機構5月外匯占款增長僅380余億元,也顯示私人部門持有外匯量大增。2014年前5個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分別為4373.66億元、1282.46億元、1892.97億元、1169.21億元、387億元。
市場力量或漸成主導
今年3月17日,央行將人民幣對美元波動區(qū)間從原來的1%放寬到2%,而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趨勢更為明顯,高層也多次表態(tài),未來雙向波動將會成為常態(tài)。
而央行作為外匯市場最大和最后的買家,其外匯資產的增長、減少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央行直接在外匯市場的買賣有所減少。
一位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央行曾多次表態(tài)將逐步退出外匯市場的常態(tài)干預,從近幾個月的央行資產數(shù)據來看,這一進程或正在得以實踐。
中國銀行日前發(fā)布的第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認為,今年以來銀行結售匯順差逐月下降的趨勢明顯,4月商業(yè)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環(huán)比3月大幅縮75%。私人部門持匯意愿增強,也造成了外匯占款的下降,表明市場力量在央行逐步退出常態(tài)化干預匯市的背景下,正在成為匯率決定的主要因素。而相比于政府干預具有較為清晰的方向和目標,市場的博弈行為具有更強的不確定性,由此將會造成匯率波動更加頻繁、波幅也將更大。
“央行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市場,”趙慶明認為,央行是人民幣外匯市場唯一的管理者,包括對人民幣中間價的管理和在外匯市場的買賣兩種主要管理方式,而減少常態(tài)式干預是一個過程,進一步改革的效果還需加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