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中的表述是,加快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的建設。
除南京外,沿長江黃金水道的航運中心亦都明確:上海仍是國際航運中心,武漢成為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重慶則承擔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意見》提出,要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港口功能,加強分工合作,推進專業化、規模化和現代化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
發揮中轉的功能
“雖說國務院在表述中沒用‘國際’兩個字,但事情都一樣做”,南京發改系統一位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只不過側重點和路徑不一樣。
此前國務院在各地調研長江經濟帶時,因為與上海距離太近,如何更好定位南京承擔“航運中心”,有過爭議。
“現在好了,未來要承擔的戰略是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定位更加明確,實現與上海的錯位發展、互補發展”,一位參與過港口規劃的學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符合南京的現實,不要想太多。”
記者獲悉,為著南京成功“增補”長江經濟帶航運中心,江蘇省級為此做了大量努力。
依上海港而上,根據國務院《意見》,長江江蘇段各港口功能要提升。“仍是以喂給港的定位,繼續發揮中轉的功能”,上述學者分析,上海作為國際航運中心,有“沿海捎帶班輪”,周邊地區可順帶,這對企業、港口等都有利。
而隨著長江江蘇段-12.5米航道的進展,未來江蘇―上海航線的功能會得到幾何量級的提升。
利用區位優勢做“中轉”的好處顯而易見。如,有大量來自長江中上游的貨物,原來是先運抵上海外高橋再至洋山港,現在可以通過南京港、太倉港等江蘇沿江的港口,直接以“快航巴士”送到洋山港,“直接從長江航道,不用登陸了,反過來講,進口的貨物也一樣。”
如,太倉港與上海港緊密合作,已成立了近洋貨物集散中心,貨物直接送到出海口,節約了成本和時間。
南京市政協經濟處的一位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按照他們的測算,江蘇沿江港口群的外貿集裝箱量,在“十二五”內可成長2-3成。
南京港口集團的一位高管25日晚間也與記者說,以現有的交通物流格局看,南京是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泛長三角承東啟西門戶城市和全國交通樞紐城市,具備建設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的基礎和潛力。
“江蘇沿江的港口,可一手緊密聯系上海港,一手緊密聯系上游武漢、重慶以及其他港口,做中轉更貼近現實。”
推進長江流域產業對接
曾參與過長江經濟帶調研的一位江蘇省港口局退休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在明確了南京為“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的定位后,“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他認為,上海、南京、武漢和重慶,類似長江上的關鍵節點和“要穴”,因此,這幾個城市的帶動和聯動可起到帶動全中國的重要作用。
“會起到形成航運及相關鏈接產業聚集、引導其他產業聚集、提高腹地物流競爭力的三大作用。”
其一,上海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仍是以“龍頭”的引領作用,提升在國內國際之間的競爭力,輻射的是整個東北亞地區,帶動的是長江流域以及中國經濟發展。
其二,武漢長江航運中心是立足湖北、輻射中部,面向全國、溝通國際國內市場,能夠提供優越的航運、金融、信息、口岸等服務的區域性內河航運中心;是以航運為紐帶和載體,增強武漢城市圈的聚集和輻射能力,帶動湖北省和中部地區發展的戰略平臺。
其三,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是重慶,是連接國際市場,服務西部地區,實現航運產業要素聚集、航運服務體系完善、航運市場規范、物流服務高效的目標,并以航運產業作為核心紐帶,促進相關產業合理布局,重點發展綜合物流樞紐、保稅港區、綜合航運、資源配置及臨港開發功能、旅游等五大功能,最終把重慶建成長江上游地區的國際大城市。
搶占航運中心,一個核心的實質是搶占保稅政策。在保稅倉庫、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保稅港區、自由貿易港等六大與航運物流及貿易配套的保稅政策中,航運中心作用最大的則是后三種,可享受“國外貨物入區保稅、國內貨物入區退稅、區內自由貿易”等特殊的稅收政策。
南京市發改委一位處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南京作為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除了更大力度對接上海外,向西則要與武漢及重慶航運中心聯手,共同推進長江流域產業對接,共同編織長江沿線樞紐港集裝箱運輸網絡,接軌國際集裝箱運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