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安徽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5月10日
安徽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
加快發展物流業,對補齊短板、降低成本,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增強安徽綜合競爭力等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4〕42號)、《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促進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的通知》(發改經貿〔2014〕2827號)和《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調轉促”行動計劃服務業加快發展工程實施方案,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以來,我省物流業保持較快增長,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發展環境日趨優化,物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規模效益不斷提升。“十二五”期間,全省物流業增加值由2010年的670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280億元,年均增長13.8%;物流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5.4%提高到2015年的5.8%,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5.6%。物流效率進一步提升,2015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3700億元,與生產總值的比率為16.8%,比“十二五”初降低1.3個百分點。吸納就業人數擴大,物流從業人員由2010年170萬人增長到2015年210萬人,年均增長4.3%。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交通運輸網絡建設進一步加快,全省“兩縱五橫三聯”交通綜合網絡基本形成,多種運輸方式間的轉運和銜接水平進一步提高。截至201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達4246公里,鐵路通車里程4150公里,高鐵覆蓋全省13市17縣,內河高等級航道里程1428公里,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池州九華山機場建成投入使用,黃山、阜陽、安慶、蕪湖機場設施條件進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間新增二類口岸1個,2015年底全省共有一類口岸7個,二類口岸3個,蕪湖港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喂給港,馬鞍山口岸鄭蒲港區獲國家批準擴大開放。“合新歐”貨運班列穩定運行。
園區建設初見成效。合肥成功申建國家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安慶、阜陽、馬鞍山、蕪湖列入國家二級布局城市,物流城市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全省建成貨運物流、商貿物流、生產物流、電商物流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各類物流園區達80個。蕪湖朱家橋物流園、合肥空港物流園等26個物流園區成為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初步形成一批功能完善、設施先進的物流園區和中心。合肥綜合保稅區、合肥出口加工區、蕪湖綜合保稅區、蚌埠(皖北)保稅物流中心(B型)、安慶(皖西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場所先后獲批,安徽(蜀山)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通關運行。
市場主體不斷壯大。物流業資源整合和主體培育步伐加快,傳統運輸業、倉儲業加速向現代物流業轉型,初步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務網絡化和管理現代化的物流企業。2015年,全省共有A級以上物流企業119家。徽商物流等10家企業被商務部確定為國家第一批重點物流企業,UPS、普洛斯、寶供、招商局物流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入駐,為我省物流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先后出臺了《安徽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進一步優化了物流業發展環境。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初步建成,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新技術推廣應用,標準化試點工作有序推進,人才培養工作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入。
表1 “十二五”時期物流業發展主要指標 |
指標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長(%) |
物流業增加值(億元) |
670 |
1280 |
13.8 |
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 |
18.1 |
16.8 |
﹝-1.3﹞ |
物流業從業人員(萬人) |
170 |
210 |
4.3 |
物流園區個數 |
38 |
80 |
﹝42﹞ |
A級以上物流企業(家) |
39 |
119 |
﹝80﹞ |
全省口岸(個) |
9 |
10 |
﹝1﹞ |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及場所(個) |
1 |
5 |
﹝4﹞ |
高速公路總里程(公里) |
2929 |
4246 |
﹝1317﹞ |
鐵路通車里程(公里) |
2878 |
4150 |
﹝1272﹞ |
內河高等級航道里程(公里) |
1084 |
1428 |
﹝344﹞ |
5000噸級及以上生產性泊位(個) |
74 |
135 |
﹝61﹞ |
港口吞吐能力(億噸) |
4 |
5 |
﹝1﹞ |
集裝箱吞吐能力(萬標箱) |
30 |
141 |
﹝111﹞ |
民用機場(個) |
4 |
5 |
﹝1﹞ |
注:表中﹝﹞表示五年累計變化。
總體上看,我省物流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發達省市和加快轉型升級的發展需求相比,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現代化倉儲、多式聯運轉運等設施不足,物流基礎設施之間不銜接、不配套問題較為突出,物流園區建設發展亟待規范。二是企業競爭力較弱。物流企業規模偏小,服務功能單一,第三方物流發展不足,“小而散”局面沒有根本改變。全省5A級物流企業僅2家,分別比江蘇、浙江少13家和11家。三是信息、技術、裝備等現代化水平偏低。智能化交通、移動信息服務、物流載體跟蹤等新技術應用水平較低,裝卸搬運、分揀包裝、加工配送等專用物流裝備應用不足,貨物托盤、集裝箱等標準化建設滯后。四是市場秩序有待規范。國家和省出臺各項政策的聯動效用和落實力度有待加強,物流行業亂收費、亂罰款問題依然存在。信用體系建設滯后,無序競爭和服務同質化問題嚴重。此外,城鄉區域發展不均衡、高端專業人才匱乏、物流統計不健全等問題一直制約我省物流業發展。
(二)面臨的形勢。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為我省“十三五”物流業加快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重大戰略拓展新空間。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有利于我省進一步發揮沿江近海、居中靠東的區位優勢,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速融入國際國內大循環,以更高層次、更廣范圍、更大力度的開放合作,推動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有機融合,實現物流業大發展。
轉型升級催生新需求。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持續推進,推動制造業、農產品、商貿等領域物流需求不斷增長。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的“調轉促”行動計劃全面實施,對物流業支撐服務我省產業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居民消費升級步伐不斷加快,電子商務、網絡消費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也將推動電商物流、國際物流等持續增長。
技術管理創新增強新動力。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引領新一輪物流技術革命,供應鏈管理、智能運輸與調度系統、數字化倉儲等管理新模式進一步提升了物流運營效率。新技術、新管理不斷發展并在物流業廣泛運用,為物流業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增添了強大動力,有利于為社會提供越來越低成本、高效率、多樣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務。
政策完善營造新環境。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物流業,近年來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項目帶動,逐步形成推動物流業加快發展的政策體系。隨著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深入,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加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推進,以及國家啟動新一輪以補短板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將為物流業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制度環境和基礎設施條件。
資源環境約束提出新挑戰。在高投入、高消耗、數量型擴張的發展方式下,土地、人口等要素紅利逐漸減少,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壓力不斷增加,城市交通擁堵日益突出,傳統的物流運作模式難以持續。必須加快運用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促進一體化運作和網絡化經營,大力發展綠色物流、循環物流,切實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緩解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