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凌晨,隨著一聲汽笛長鳴,滿載輸送管道、冷凝器、轉子泵等貨物的41個集裝箱抵達合肥北站貨運中心,這是安徽省第一列中歐回程班列,標志著合肥中歐國際貨運班列的雙向循環對開正式實現,為安徽省與歐洲地區經貿互聯、互融、互通發展帶來了新活力、新機遇。記者日前還從呼和浩特海關了解到,為進一步適應日益增長的中歐班列貨物運輸需求,呼和浩特海關推出七項措施支持班列運行。
安徽中歐班列開通“回程車”
自2014年6月合肥開通第一列鐵路國際貨運專列以來,中亞、中歐班列共計發運12152個集裝箱,貨物總值16.78億元,總重量48473噸,包括液晶顯示屏、燈具、汽車配件、服裝等貨物。
“安徽造”、“合肥造”產品源源不斷出口至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等亞歐國家。
作為合肥市八大開放平臺之一,中歐班列已成為安徽省、合肥市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快速通道。
據安徽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首趟中歐回程班列(漢堡一合肥),是今年11月20日上午6點(北京時間)從德國漢堡杜伊斯堡口岸發運的,途徑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12月8日從內蒙古滿洲里口岸入境,12月11日凌晨抵達合肥北站貨運中心,共計發運41個40英尺集裝箱,涉及藥品、機械設備等貨物。首趟中歐回程班列的抵達,標志著安徽省初步實現了與中亞、中歐沿線國家貿易的互聯互通,為安徽省中歐班列往返常態化開創了新的里程碑。
呼和浩特海關推出七項措施支持
作為中歐班列“中通道”的唯一出境口岸,近年來,經二連口岸運行中歐班列線路也從最初的1條,擴展為4條,其中途徑二連口岸的有3條,自二連口岸始發的有1條。此外,包頭、集寧分別于2016年內開通了從兩地始發的中亞班列,隨著班列運行線路、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班列貨運量進一步增長。
呼和浩特海關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呼和浩特海關推出七項措施主要包括:開設綠色通道。設立專門窗口,安排專人專崗對班列貨物實行365天24小時預約通關,實現貨物通關手續隨時辦理,保證貨物在最短時間內辦結申報單審核、核注、放行手續;發揮區域通關優勢。鼓勵和引導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和需求,采用“區區聯動”模式辦理中歐班列通關手續,充分發揮區域通關優勢;積極采用集中申報模式。針對中歐回程班列中部分符合集中申報條件的貨物進行艙單歸并,實現一票多箱申報;不斷提升監管查驗效能。堅持風險管理理念,依托科技手段提升查驗效率,利用大型貨運列車檢查系統在貨物進境換裝前、編組出境前對班列進行機檢掃描,優先實施非侵入式查驗,在保證有效監管的前提下,提高班列貨物通關速度;加強與聯檢部門、鐵路部門聯系配合,對班列的發運、抵達、離境進行全程監控,實現沿線海關信息互通,海關實現班列全程“優先辦理、優先檢查、優先放行”,鐵路部門換裝實現出境班列“優先編組、優先發運”,回程班列“預先請車、提前換裝、貨到即換”;建立多式聯運監管模式,加快推進物流監控信息化建設,提高多式聯運管控的信息化、智能化、規范化水平,增加班列運行方式;推動二連浩特口岸獲批整車進口等指定口岸資質,拓寬中歐班列貨物覆蓋面,增加回程班列運行效率,降低空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