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政策利好不斷
今年4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要突破信息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滯后的"硬瓶頸",再次引起行業和資本市場對冷鏈物流的關注。4月8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王炳南明確表示支持流通企業建設農產品流通全程冷鏈系統,重點加強全國重點農業產區冷庫建設,并透露今年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國家標準委將深入開展農產品冷鏈標準化示范工作。
實際上,近年來政府對于冷鏈物流的發展高度重視,鼓勵政策一直不斷。從去年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過《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提出"鼓勵采用冷鏈、凈菜上市、禽畜產品冷鮮上市等方式銷售食用農產品",到今年初商務部和國家標準委聯合召開會議部署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工作,再到3月初發改委表示"十三五"期間將加快推動現代物流發展,以及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 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大對物流基地建設、冷鏈系統建設等的政策性扶持力度,科學規劃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加大流通基礎設施投入,支持建設農產品流通全程冷鏈系統,重點加強全國重點農業產區冷庫建設",持續的利好政策推動著冷鏈物流發展的提速。
從銷量數據上來看,2015年全年我國物流車銷量59.5萬輛,同比下滑11.0%;而用于冷鏈物流的冷藏車銷量為1.8萬輛,同比增長7.7%。雖然數字不大,但隨著政府對食品安全的重視進一步升級,加上國內中產階級對新鮮水果、蔬菜、肉類食品的高端消費不斷提升,冷鏈物流市場規模一直逆市增長。
不少商用車企業看重正在壯大中的冷鏈物流領域,是因為其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潛力。在消費需求、政策和資本的推動下,中國生鮮電商快速發展,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5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560億元,相較14年260億的水平增長一倍多,并將在2017年突破1000億元,交易的大部分產品為進口紅酒、海產品、牛羊肉、水果、乳制品等。與此同時,中國的跨境生鮮電商也風生水起:比如天貓、京東、中糧我買網、天天果園等電商平臺相繼建立了海外倉,打通了跨國供應鏈;天津自貿區與天貓國際合作打造"保稅倉 現場購"模式,啟動了跨境o2o生鮮體驗中心;伊利、得利斯(002330)等食品制造企業也正在抓住食品貿易和互聯網的風口,與國外企業合作開展食品跨境電商業務。
不難看出,我國冷鏈物流業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機遇,國內外冷鏈企業之間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而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與國外發達國家也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國冷藏車保有量為9.3萬輛,僅相當于美國或者歐洲一年的增長量,人均冷藏車也僅為日本的十分之一;冷鏈水平也較低,體系不完善,造成較高腐損,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藏運輸率分別為30%、50%和65%左右,腐損率為15%、8%和10%左右。從這兩方面的不足來看,冷鏈物流車尤其是中高端冷藏車未來大有可為。
純電動物流車潛力巨大
而除了冷鏈運輸發展迅速,城市物流也是經濟結構調整影響下物流市場分化中的一匹"黑馬",加上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政策東風,直接將電動物流車推上了風口。
從去年開始,受全球鋼鐵、煤炭、建材等大宗商品需求低迷和國內煤炭、鋼鐵等行業"去產能"推進的影響,大宗生產資料生產企業紛紛壓縮產能,與之配套的公路、鐵路和水路運輸貨運量持續下降,物流需求下滑嚴重。而與此同時,得益于電商平臺的飛速發展和快遞行業的持續升溫,國內純電動物流車市場逐步興起,北上廣和主要一線城市相繼推出扶持政策,希望以此推動高效、低碳城市物流發展。
"十二五"以來,我國快遞業年均增速達到54.6%,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匹"黑馬",特別是2015年的收官之年,全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通過提質增效,實現了較快增長。中國快遞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快遞業完成業務量206億件,同比增長48%,最高日處理量超過1.6億件;全國農村地區直接通郵率達到94%,鄉鎮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覆蓋率提升至70%。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純電動物流車行業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純電動專用車總產量達到4.78萬輛,其中純電動貨車為4.45萬輛,是以往年份產量的幾倍。
放眼2016年,除了純電動物流市場需求仍舊高漲,相應的補貼政策也不斷出臺落地,勢必將為純電動物流車這一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帶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去年發布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要完善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的運營政策,對新能源物流車不實行限行限購約束政策,對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車運營權指標不實行總量控制,并且鼓勵推行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車整車租賃。
在補貼層面,僅2015年前10個月工信部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就有62個品牌的218款電動物流車入選,包括純電動載貨車、純電動廂式運輸車、純電動郵政車等車型,其中以純電動廂式運輸車居多。截至去年底,全國88個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中,已有49個城市的推廣方案及補貼細則落地,針對城市物流配送這一重點領域也做出了相關規范和要求,包括北京、天津、廣東、山東、西安、上海、武漢、江蘇、福建等做出了相關規范和要求。而在《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標準》中,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等專用車、貨車推廣應用補助標準按電池容量每千瓦時補助1800元,補貼金額與2015年保持一致,考慮到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開始,其他車型的補貼都在下調而電動物流車保持一致,總體說明國家在純電動物流車這一塊支持力度在加大。
根據行業預測,2016年電動物流車市場規模有望大幅增長至200億元,2016年到2020年合計市場空間約2015億元,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經濟轉型下的兩大風口
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貫徹落實《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的關鍵之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轉型,物流行業將成為商用車市場銷量的新增長點,而冷鏈運輸與主要針對城市輕物流的純電動物流車將是重中之重。
在城市物流體系中,主要以商超配送、電商快遞等業態為代表的城市輕物流和宅配越來越受關注。這些服務與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配送車輛需求也不同于其他物流業務,而純電動物流車滿足了輕物流輕便小巧、機動靈活、專業化程度高三大特性。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我國的冷鏈配送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高端車型需求越來越大,這一物流細分市場同樣具有小批量、多頻次的輕物流的特性。某種意義上,這兩塊市場都是我國經濟從投資出口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過程中的必然受益者,只要民生經濟向好,其發展驅動力都將源源不斷。按照2015年國內新能源物流車產量近5萬輛計算,業內估測若物流車的新能源滲透率能逐步達到40%,那么到2020年時產銷量規模將達到35萬輛,這一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眾多國內車企加快在新能源物流車領域的布局。
而目前看來,主流大型汽車企業在電動物流車和冷鏈運輸領域都還剛剛開始發力,但隨著市場的擴張和成熟,主流車企勢必加碼投入資源和精力,藍海轉變為紅;蛟S并不會太久。在政策東風的鼓勵支持與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的刺激下,純電動物流車和冷鏈運輸車的產銷量將持續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