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構建“東聯西出”物流大通道
2017-2-21 14:2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6年,國家發改委在《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中,把烏魯木齊(烏西)確定為中歐班列樞紐節點之一。憑借“依托疆內,輻射全國,布局歐亞”的經營戰略定位,如今中歐(中亞)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已從2016年5月的每周開行一列發展為每天開行一列,實現了西行班列規模化、常態化開行,使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作用日益凸顯。
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相比國內其他樞紐節點,中歐(中亞)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具有地處‘一帶一路’核心區的區位優勢,位于新亞歐大陸橋‘橋頭堡’的國際通道結點優勢,毗鄰全疆最大編組場的運輸優勢,量價捆綁的價格優勢,‘一站式’通關的協調優勢,良好對外合作和國際物流服務優勢。我們將充分發揮好這些優勢,竭誠為廣大客戶做好服務!”烏魯木齊鐵路局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牛權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新疆及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區域位于我國的經濟洼地,近年來在“一帶一路”、西部開發等政策的推動下,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各省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烏魯木齊設立中歐(中亞)集結中心,可以從多個角度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作業效率,擴大相關企業的利潤空間,提升企業競爭力,進而促進經濟要素的聚集,帶動輻射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鐵路部門不斷提升集結能力,自去年8月開始,一期投資近1億元,對既有場站進行擴能改造,將兩條貨運線分別延長至750米和650米,方便班列整列裝卸。將貨場集裝箱堆場面積由62000平方米擴大至95000平方米,海關監管庫庫區內集裝箱堆場面積由20000平方米擴大至33000平方米,滿足增長迅速的國際物流貨物運輸需求,為班列從每周一列到每天一列提供了硬件基礎。
新疆組織的西行班列雖然起步較晚,但步入2016年后發展迅猛,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中亞國家為主,歐洲國家為輔的覆蓋范圍。自2014年新疆開通首趟國際西行班列至今,已累計開行328列,尤其是去年5月中歐(中亞)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投運以來,新疆西行國際貨運班列開行數量逐月攀升,在去年11月實現了每天一列的常態化、規模化開行態勢。
“新疆能夠依托區域優勢,構建‘東聯西出’物流大通道,吸引、整合疆內外貨源集結上線,很快發揮規模效應,降低運營成本。”新疆經信委副主任彭季介紹說。
立足疆內 輻射全國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加快發展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精深化工、新型能源等優勢產業,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并與亞歐地區具有一定的結構互補性,疆內進出口市場潛力巨大,形成了中歐(中亞)班列在烏魯木齊集結并實現規模化、常態化開行的有力支撐。
中歐(中亞)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在新疆9個大型進出口企業建立攬貨點,并不斷拓展合作范圍。部分貿易商由內地采購轉為新疆本地采訪的方式,降低了采購成本,也對新疆經濟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借‘一帶一路’的東風,我們搭上了經濟快捷的國際班列,就運費來說每車能節省2000元錢,對于我們企業開拓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市場是一件大好事!”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銷售部副總監卡哈爾·阿木提感慨地說。運距、運價上的獨特優勢和就近組織運輸的便利,是中糧屯河選擇在烏魯木齊集結中心辦理國際貿易運輸的最大理由。
中歐(中亞)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的投運,讓多種產業看到了發展的希望,推動了紡織服裝產業、高檔石材產業、裝備制造產業、石油和化學精深加工產業、特色輕工產業、硅產業、鋁產業等多個領域的全面發展。
在拓展疆內市場的基礎上,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派專人走訪內陸省份外向型生產和貿易企業,針對客戶個性化物流需求,設計全程物流方案,吸引內地出口物資“化零為整”在烏魯木齊再集結,變單純的物流通道為國際物流集散地,讓部分內地出口貨物開始轉向在烏魯木齊集結,再向中亞、歐洲等國家發運,保證了充足貨源。
杭州中外運有限公司通過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將百貨產品發往中亞,每月的發運量達到50多車。公司聯運部副經理王琥琳說:“通過集結中心組織我們組團出海,改變了過去我們面對境外客戶單打獨斗的局面,增強了對外競爭力,節省了物流成本,給我們帶來了真正的實惠!”
自2016年7月以來,內地物資在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再集結的班列超過了總數的60%。
綠色通關 布局歐亞
為全力打造經濟快捷的中歐(中亞)班列新品牌,烏魯木齊鐵路局在班列組織中提供全天候服務,強化攬貨、收貨、單證報關服務質量,為企業量身定制物流解決方案。實行場站服務“零”收費讓利于客戶,并減收海關監管、庫內裝卸、倒短運輸等費用,實施“一口價”,保證價格公開、透明。
據了解,毗鄰海關監管庫的中歐(中亞)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作為中國向西開放最后一個大規模編組集結地,同時也是歐洲、西亞、中亞進入中國的第一個大規模編組集結地,在穩步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暢通國際物流通道,“一關兩檢”與鐵路部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采取始發報關報檢、口岸轉關放行、艙單數據提前傳輸、票據單證提前申報等措施,使口岸通關時間由12小時壓縮至6小時內。
中哈兩國鐵路部門就深化中歐(中亞)班列運營合作與哈薩克斯坦進行磋商,協調班列在口岸交接、換裝、通關、接續運行方面保障質量效率,按照最快的時間效率,固化時間節點并鋪畫哈薩克斯坦進內運行圖,施行全程一張圖運行組織,進一步推動了物流企業間的跨境、跨區域性合作。客戶國內貨物統一在烏魯木齊辦理報關、報檢等相關手續,發往中亞五國及歐洲國家。
記者從烏魯木齊鐵路局獲悉,去年11月29日,一列“重去重回”的國際班列,滿載著手機元件、紡織品、生產設備等產品,自德國漢堡啟程,經過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4國到達中國國境,在阿拉山口口岸換裝后,將在中歐(中亞)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解編,配送到中國內地省市及新疆庫爾勒市。這是該集結中心發揮聚集效應,布局完善境外物流鏈條,形成“重去重回”的有益探索。
“中哈兩國元首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上達成了共識,我們將加強與中方溝通對接,加快中歐(中亞)班列的快速通關。”哈薩克斯坦鐵路多斯特克站長努爾艾力·伊利亞索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