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上,美團點評宣稱他們外賣的“日完成訂單量超過了1000萬單”。
這是個什么概念?滴滴快車的日訂單量差不多一千二、三百萬單,在2016年滴滴每天有幾百萬單的時候,就號稱超過京東僅次于淘寶。
當前美團外賣的訂單量比快車還有些微弱的差距,不過美團外賣增長的速度已經快過了滴滴快車:
突破600萬單是在:16年9月12日
突破700萬單是在:16年10月22日,用時一個月又10天;
突破800萬單是在:16年11月27日,用時一個月又5天;
突破900萬單是在:16年12月25日,用時差兩天一個月;
突破1000萬單是在:17年3月19日,這次因為中間過年間隔較長。
如無意外很有可能在半年左右超過滴滴的日均訂單量,很難預測接下來的增速,但17年底維持在日均兩千萬單以上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
那么在一千萬單之后,外賣行業的發展方向會是什么?以及美團架構了這么一支有巨量配送能力的物流隊伍未來還能做些什么?
外賣戰場到了“官子”階段
2015年初百度挾巨資加入外賣戰場,這之后整個外賣市場才開始以嶄新的思維、方式開啟了加速地發展。若把15年算作是“外賣元年”,那么15年就像圍棋對弈中的“序盤”——序盤階段,最正確的策略是:1、重點開拓白領市場;2、大力發展自配送、物流單;16年是“中盤”——中盤階段,最正確的策略是:1、推出商家補貼共建“護城河”;2、發展三四線城市及縣城的加盟體系,快速卡位;17年則將進入“官子”的階段。
美團點評能有現在的成績,跟前兩個階段能正確謀劃、高效執行緊密相關。收官階段要如何做才能繼續保持并擴大優勢,從而一鼓作氣拿下整場戰爭呢?筆者認為出奇制勝的機會不大,還是要穩健:
1、 物流
物流體系拼到最后,看四個關鍵詞:“精準”、“規模”、“效率”、“擴展性”。這四個詞都管理好了,就會有服務的穩定、成本的下降、盈利的空間、更牛逼的新故事。(下文詳述)
2、 優質供給
餐廳提供美食,這就好像好的微信公眾號要產出吸引眼球的內容。相同的道理,優質的供給必須盡可能簽約更多的品質餐廳(何為品質餐廳?我的理解就是那些我們平時聚餐能想到的好餐廳,比如: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西貝莜面村、金百萬、大鴨梨、眉州東坡、吉野家、外婆家…)。
未來使用外賣的大部分用戶一定會接受一種理念:點外賣絕不僅僅是為了叫一份充饑的盒飯,它承載的任務是:把優質的食材、專業的烹飪技術產出的美食快速、安全地放置在我們眼前的餐桌。
3、 食品安全
合規(《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是最先要做到的,外賣平臺必須有自己《餐飲安全管理辦法》,并確保其能被執行到位。還要通過一些列技術手段,類似于“天網系統”、“天眼系統”、“放心送”等系統,提升對入網經營商戶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4、 人才積淀及管理能力
但凡在外賣相關企業任職,職位到一了定層級的人都多少知道某企業著名的“1 vs 5宮斗”;而在某體系做過物流代理商的很多老板也對其基層存在的貪腐現象如數家珍。如何能保證企業快速、健康地發展,用人和“法”制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我比較看好美團點評的一個原因,因為畢竟這個企業在當前這個階段還是我非常推崇的“簡單、高效;一切以業務為先!”的狀態…
5、多元化的流量入口
單純一個外賣業務做一款超級APP還是略顯單薄,需要多方面導流,餓了么是接入了阿里系應用(支付寶、手淘),美團點評接入的是微信二級入口。
物流!物流!物流
在以上五點中,物流是重中之重,我們來詳細說說物流四個關鍵詞:
1、 精準
跟很多人聊過對送外賣的訴求:快當然是好的,但不是最重要,大家最在意的是準確!何為準確? 就是在預期送達的時間前能夠送到。這是對期望值的管理,是服務穩定性的體現。
要做到精準,必須做到1、運力體系健康、儲備充分(運力的建設可以看《一張刷爆朋友圈的外賣訂單 - 背后的物流邏輯》那篇文章);2、調派系統精確、可靠(下面說“效率”的時候,有詳細分析)
2、 規模
做物流必須做到集約化! 單量規模越大,砸在每平方公里上的訂單密度就越大。對于送餐騎手而言,無論是取餐、送餐的行駛距離,還是“集單”的單均數量和質量都會大大提高。所以說規模的擴大必然會帶來效率的提升!強者恒強、良性循環(“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福音》25章29節)。
3、 效率
在整個系統中,“效率”這種能力更多是靠“智能調度系統”來實現的。
在此次出差前,跟幾個朋友聚餐剛好聊到三家外賣平臺派單的差別:
-餓了么的模式一直是站長派單,最近聽說是阿里的技術幫著做了套系統,但在一線還沒有完全推行下去,所以現在的狀態應該算是“半人肉派單”。
-百度最早使用系統調派,技術成熟但有些問題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一是有商圈的限制,出了商圈接不到單只能空返;二是在爆單的時候感覺調派質量很差,還不如餓了么那樣人肉派的合理。
-美團起步晚但是起點高。做產品設計的時候就打破了商圈概念帶來的限制(行業最早用這種思路做系統的是趙劍峰的“點我達”)。派單算法部分聽說是找了兩個清華的博士做細節優化。一線遞送員、站長的反饋還是不錯的…
在同等的單量規模下,效率高的送餐員平均每天能多送2-3單,折算到每月會多55-85單,收入差距在500-800元。可以看出這是外賣生態里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4、 擴展性
外賣這個業務做好了,本身是可以賺錢的。舉個栗子來說:理想狀況下外賣業務一單平均收入11-12元,支付出的物流成本在8-9元。這樣大概就有20%以上的毛利,物流供應商能賺錢(效率上去后,支付送餐員6-7塊就可以了),外賣平臺理論上講也有的賺(滴滴快車也是20%的毛利-信息服務費,現在很少做巨量的用戶補貼已經是很賺錢的業務啦!)。
在這種假設下,未來還要不要做其它相似的業務?
可能選擇有兩個:
涉足快遞、落地配
開“閃送”、跑腿類型的業務線
最后,拋磚引玉
外賣戰場在2017年應就有分曉。關于這三個問題,也期望看到大家的判斷:
1、僅以美團點評為例,到2017年底會怎樣?我的答案是外賣還有巨大的潛力,17年會加速增長,年底將會遠超日均2000單。 但是不是會出現勻速增長,年底時單量在日均1800萬單上下。 或者全面停掉補貼,雖潛力市場開發但增長遲滯,年底在1000-1200萬單 ?
2.外賣平臺架構的配送隊伍將如何發展?
3.美團點評和阿里系的餓了么最終會是什么樣的格局?像滴滴那樣,強者最終在資本的推動下兼并對手。 還是一方在業務上完全碾壓另一方,完成一統。 或者,各有優勢,但并不掉也打不死,“南北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