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本的大量涌入,快遞業在得到“輸血”的同時,也迎來了行業新一輪“洗牌”。一方面,龍頭企業紛紛上市,大大壓縮了二三線企業的估值和盈利空間,中小企業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另一方面,企業轉型、新技術的層出不窮讓快遞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未來,快遞業的整合仍將持續,行業格局還會不斷發生變化——
繼“三通一達”和順豐“上市潮”之后,新年伊始,蘇寧云商旗下蘇寧物流宣布將收購估值42.5億元的天天快遞全部股份。若加上同樣在年初宣布獲得20億元銀行授信和A+輪融資的大包裹快遞服務企業優速,去年12月先后宣布完成1.1億美元D1輪融資的運滿滿,1.15億元B1輪融資的貨車幫,7.5億元A輪融資的中鐵物流,在一片“資本寒冬”的擔憂中,快遞業在資本市場表現可謂出類拔萃。
讓資本看好物流快遞業的大背景是行業飛速發展,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20日,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300億件,同比增長53%,這意味著全球每年約700億件快遞量中,我國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在2014年,中國快遞業務量才剛剛突破百億。
中小快遞“四面楚歌”
蘇寧對第二梯隊“領頭羊”天天快遞大手筆收購,其實正是當下物流業變局的一個縮影。
興業證券認為,從蘇寧角度看,雖然其在倉儲及智能化方面遙遙領先,但“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與快遞網絡的覆蓋廣度卻遠不及遍布全國的“三通一達”及順豐,長江證券分析師李錦則表示,在排名前五位的快遞企業紛紛上市情況下,資源較為稀缺,因而對于蘇寧來說,拿下天天快遞已是最好的選擇。更有傳聞說,考慮到阿里巴巴是蘇寧第二大股東,此舉也有電商巨頭真正嘗試直接控制快遞企業的意味。
對于天天快遞來說,盡管此前已透露聘請普華永道作為財務顧問啟動上市,但最終的選擇依然顯示,隨著行業巨頭的上市潮,二線企業的估值并不樂觀。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坦言,“資本方不愿支持太多快遞企業在同質化市場中混戰,中小快遞公司或許很難再有上市機會,因此轉向收購方尋求變現”。
除了上市之路的艱難,二三線快遞企業還要面對“輸血”后的巨頭在利潤率上的進一步擠壓。據中金公司的數據顯示,由于激烈競爭,快遞行業毛利率已經從2007年的30%下滑到目前的5%。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中等快遞公司打不起價格戰,被清洗出局或者被并購將成為趨勢。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在上市前也表示,比照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情況,未來3年至5年,中國全網型快遞企業不會超過5家,一般是3家左右,大量并購重組將成為快遞行業升級的重要方式。
此外,二三線快遞企業還要面對來自電商自建物流的競爭。去年11月份,京東正式宣布京東物流將以品牌化運營方式,將中小件、大件、生鮮冷鏈3張物流網絡向社會開放。蘇寧云商去年三季度財報也顯示,其社會化物流收入同比取得了411.11%的增長,受益于電商巨頭在技術上的優勢,它們將成為二三線快遞企業的“新對手”。
各自轉型“百花齊放”
北京郵政EMS副總經理李宏彥表示,未來快遞企業轉型將各有方向。“一線企業要向綜合物流企業轉型,中等物流企業應該向專業化轉型,小企業向個性化服務轉型。”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姚建芳則認為,快遞企業將進一步渠道下沉,角逐農村物流。“隨著電商物流農村化布局加快,京東、菜鳥網絡等電商物流在農村市場布局站點,而以‘三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也把體系鋪設到農村,加快農村市場電商化進程。”陳德軍在講述申通對上市融資的主要用途時也表示,從產業方向上申通會在包括快遞、快運、冷運、倉配一體等領域實行多元化布局,另外,國際業務、向農村領域擴展的業務也在布局中。
巨頭們對快運領域的布局正是拓展業務范圍的寫照。去年年底,圓通公告稱與一家全國排名前五位的快運物流企業重大資產重組未能達成一致,此前有媒體消息顯示,中通快遞于2016年4月份成立快運事業部,并在全國范圍內招商加盟,韻達也成立了快運項目組,擬籌備快運業務項目,實現多元化發展。
智慧物流“嶄露頭角”
另一個可見的方向則是智慧物流,這也意味著中國快遞企業正在從勞動密集型行業向技術密集型行業轉型升級。所謂智慧物流就是利用信息技術使得裝備與控制智能化,代替人又高于人的物流發展新模式,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密切相關。
在順豐、圓通與申通的募集配套資金投入計劃中,包括順豐的“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術研發項目”、圓通的“智能物流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項目”和申通的“信息一體化平臺項目”都赫然在列,涉及金額也都以億元起計。電子面單、智能信息存儲在行業里大范圍普及,無人機、智能分撥、機器人等也不斷“試水”,物流大數據服務商G7創始人翟學魂告訴記者:“對于物流快遞企業來說,在運輸、倉庫、人力上都有大量技術驅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機會,技術升級意味著盈利能力的提高,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僅智能管車一項數據服務,就能帶來兩位數的油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