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很美:資本市場狂歡
明星股順豐控股近日輕松收獲連續4個漲停。不過,昨天順豐股價卻坐上“過山車”,從開盤漲停,到尾盤跳水,中間還一度翻綠。盡管無緣連續第5個漲停,但截至收盤,順豐控股仍收漲4.79%,報收每股70元,總市值穩居深市市值第一位。
公司市值連日來的大幅飆升,也讓順豐創始人王衛集聚了巨大的財富光環效應。有計算顯示,王衛的身家甚至超越香港富豪李嘉誠和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如果順豐股價繼續飆漲,將直逼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順豐已明顯有些價值虛高,是市場上不少人給出的判斷。而順豐控股近來瘋漲的股價,已引起監管層的關注。
受順豐上市的影響,近日股市中的快遞板塊也整體走強。前天,申通快遞、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紛紛漲停。
股市瘋狂的背后,是快遞市場的飛速發展。近年來,我國快遞業務量屢創新高,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快遞市場。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12.8億件,同比增長51.4%,全國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974.4億元,同比增長43.5%。
基層很難:網點難留快遞員
當快遞企業在資本市場狂歡的同時,基層快遞服務卻是另一番景象。
春節前夕,韻達北京新亦莊分公司因快遞員跑路,導致一些市民的快遞積壓近10天;春節后,圓通北京花園橋網點因經營不善導致快遞無人派送,使圓通陷入“被倒閉”風波;近日,國通快遞北京區域因拖欠班車運費,遭到司機圍堵……放眼全國,類似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人員流失的很大原因在于,行業帶給快遞員的認同感并不高。
記者從多家快遞公司了解到,快遞員在派件時,每派1單的提成在1元錢左右,在攬件時,攬件金額的10%左右作為快遞員的提成。加上每個月的底薪,構成快遞員的月收入。記者采訪得知,多數快遞員的月收入在六七千元左右。
但是,快遞行業有嚴格的懲罰力度,例如在一些快遞公司,如果被客戶投訴,快遞員會面臨每單500元的罰款,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收寄也會面臨罰款。
而除了順豐,多數快遞公司并不需要簽訂勞動合同,也不會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很多人都是一氣之下就走人。”曾當過快遞員的小劉說。
去年5月,北京交通大學、阿里巴巴研究院、菜鳥網絡聯合發布的《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一線快遞員有118.3萬人,其中五成以上收入在2000到4000元,極少數達到8000元以上。與此同時,站點人員的流動性較強,近一半站點人員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
競爭殘酷:快遞業被電商“綁架”
快遞網點的日子并不好過。申通快遞一位網點負責人告訴記者,十年來,網點的房租不斷攀升,但快遞價格不斷下降,網點的經營效益一直都沒有明顯改善。
價格走低的背后,是快遞公司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價格戰。數據顯示,我國的快遞平均單價從2007年的28.5元下降至2016年的12.8元。圓通快遞一位網點負責人介紹,3年前,北京同城的快遞價格大約為10元左右,現在8元左右,需求較為集中的學校和單位還能享受6元的優惠價。
“特別是電商,壓價越來越厲害。”他說,快遞公司大量派送業務來自電商,在電商賣家對網購消費者提供“包郵”“滿額免郵費”等優惠的背后,支付給快遞公司的價格也被壓低。“誰提價就沒有市場,基本已經形成惡性競爭。”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介紹,目前,國內快遞企業對電商的依賴度極高,占到業務量比例的75%左右,而電商利用自己的貨源優勢打壓快遞價格,并利用所謂的互聯網“流量”思維,將商品的采購價格和賣出價格“平進平出”,賺取快遞費差價。他認為,國家郵政局、快遞協會和快遞企業總部應協調電商平臺建立“代收代付”快遞費的機制,最大限度地打擊電商賣家賺取快遞費差價的行為,讓快遞業不再被電商“綁架”。
徐勇表示,目前國內快遞行業沒有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品牌差異化機制,只能以價格吸引消費者,應該推動快遞企業建立以成本為導向的定價機制,按照不同的時效和距離定價。“快遞企業高速增長的背后掩蓋了種種弊端,要引導快遞企業把增長的速度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