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機器人網訊:最近,海康機器人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分揀機器人“小橙人”迅速走紅。雖然這個“小橙人”看起來身材嬌小、圓潤呆萌,但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通過其智能機器人分揀系統,300臺“小橙人”每小時可分揀2萬件包裹。
的確,近年來機器人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日益深入,并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人工智能+物流”浪潮。在今年3月3日,美國弗吉尼亞州州長在一份允許機器人送快遞的法案上簽字,這一法案將在7月1日開始生效。根據該法案規定,快遞公司從今年7月1日起可以使用速度不超過每小時10英里的機器人送快遞,所送貨物不超過50磅(約22.6千克)。
另外,據英國廣播公司4月17日消息,Hermes快遞公司宣布開始在倫敦街頭測試自動收貨機器人。該自動駕駛機器人由愛沙尼亞送貨機器人公司Starship Technologies研發,這種六輪機器人主要用來收取包裹。在倫敦某些地區,英國最大的外賣提供商Just Eat已經使用該機器人運送食物。送貨機器人高55厘米,長70厘米,重達18公斤,時速可達6.4公里/小時。
除了機器人之外,無人機也是物流行業得力助手。作為快遞無人機的創始者,亞馬遜最早開始測試用無人機送貨,經過數次系統升級之后,亞馬遜無人機有了“大腦”,送快遞更為智能。為此次升級,亞馬遜花巨資收購了一支歐洲的計算機視覺團隊,總部位于奧地利的格拉茨,成員均為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精英,歸于亞馬遜麾下后,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亞馬遜的無人機安裝“大腦”,克服視覺障礙,精準投遞。
反觀國內,一方面在政策上,推進科技創新成為快遞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國家郵政局發布的《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鼓勵快遞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推進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車研發和應用。另一方面,多家快遞公司開始在物流領域布局無人車和無人機的應用。
以順豐為例,2013年,順豐已開始測試無人機送遞包裹。據順豐年報披露,截至2017年2月,順豐控股在無人機領域申報和獲得專利數量達111項。此外,京東無人機也已在北京、西安等多地投入運營。據悉,截至2016年11月,京東無人機已完成超過1萬分鐘的飛行總時長、近萬公里的飛行里程、超過1000架次的飛行次數。
在當前智慧物流行業,機器人與無人機都是不可多得的得力干將。機器人行駛平穩,相比于空中無人機有不少優點,比如能夠承載更重的貨物,以及更易控制行駛線路。但是,地面機器人將受到操作人員的嚴密監督。
以Starship地面機器人為例,每個操作人員將通過車載攝像機監督三個機器人,控制它們過馬路或者其他具有挑戰性的情況。Starship卻表示,每個操作人員應該能夠控制多達100臺機器人,這將大大提高其運營性價比。由此看來,快遞機器人與送貨無人機兩者各有優勢,也存在不足,如何取舍取決于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上一篇:西安貨運物流亟待轉型升級
下一篇:昆明高新保稅物流中心通過初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