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之淘金“黑色地帶”
2007-10-29 17: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山東東大化工集團主導產品生產能力和原材物料用量,近兩年翻了一番,但原材物料及產成品運輸費用、車輛、庫存不僅沒增,反而大幅度下降。這一切得益于四個字--物流管理。他們在被管理學家稱為“黑色地帶”的采購、倉儲、運輸等非生產環節,創出了不凡業績。
缺口由運輸撕開,思路洞開緣于車輛拍賣。
前身為張店化工廠的東大集團,建廠四十年來,原材物料運輸一直由公司車隊承擔。車隊二十六名員工,十八輛大貨車,附加一個修理廠,運轉費用不菲,效率卻不高。司機上班拖拖拉拉,不想出車就推說車子有毛病;跑一趟上海按說五六天能打個來回,但哪輛車跑一趟都得十七八天,都知道司機借機跑了私活,一趟能賺回臺彩電,但想追究,一句車在路上出了毛病,就堵得你啞口無言。
法子想的不少,成效就是寥寥。公司決定向內部招標拍賣,十八輛車賣了十二輛,收回七十五萬元,十四名司機中標,其余車輛報廢,人員分流。拍賣車輛想承擔公司運輸任務,噸公里運價先是與公司以前平均運價持平;過渡兩個月后降低二分,與市場價持平;緊接著又比市場價降低三分錢。
車成了自己的,每輛車運行里程比拍賣前多出兩倍。半年公司節約運輸費用一百八十四萬元,加上人員工資、運輸規費、車輛維修費一概不用負擔,合計節約費用三百五十四萬元。
拍賣車輛逐漸進入報廢期,公司開始將運輸推向社會,先是面向社會公開競價召標,年節約運費三百九十萬元;然后又對運量相對集中的幾條線路公開招標買斷,噸公里運價由0.44元降到0.2元,前后節支1431萬元。
庫存·信息·采購
東大開始有意識導入物流管理這一全新理念。所謂物流管理,就是為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成本最低化而進行的從起點到終點間的原材料、中間過程庫存、最后產品和相關信息有效流動及儲存的管理。
東大是大型化工企業,使用原材物料多達2萬多種,庫存占用資金5228萬元。具備了運輸環節的優化控制這個前提,企業開始向物流管理的下一個目標---合理庫存挺進。
過去由于運力、運輸效率有限,原料采購需提前一星期;產品到客戶手中需一星期以上。現在運力、運輸效率大為提高,原材料購進最多需提前2天;國內市場送貨一般不超過2天。可以就近采購的物資,堅決保持“零庫存”。對不易采購的,采購計劃批準前必須先經倉庫保管員審核簽字,確認庫里沒有存貨和替代物品。1998年企業庫存比上年降低2/3,減少資金占用1800萬元。今年僅去掉危險品倉庫,讓危險品直接進入生產裝置,就減少資金占用2200萬元。
實現合理庫存,信息有效流動是關鍵。由于能及時掌握國內外市場的大量信息,東大在庫存的控制上始終處于主動地位。1998年二季度,預測到丙烯價格將有大的回落,提前壓縮庫存,等回落到最低點又大量購進,僅此增加效益100多萬元。去年國家加大打私力度,東大分析到國內化工原料市場將有大的波動,加大產品庫存,待價格上揚后集中促銷,一舉增收200萬元。
信息的有效流動,對采購環節優化控制產生了深刻影響。由于眾多原材物料的供求信息、最低價格通過互聯網等渠道,在企業有關部門間實現了快捷采集傳遞,東大建立起供應公司一口采購,技術、財務、審計、設備四部門隨時檢查監督的高效物資采購體系,采購由暗箱操作走向徹底透明。僅1998年采購成本就降低了1910萬元。生產部門提報的采購計劃最遲半天就能得到落實。
提出一個新課題
物流管理在發達國家并不新鮮,日本豐田公司早在70年代就廣泛采用,到90年代初日本制造業已普遍采用。
可惜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對這概念還相當陌生。一提降低成本,就知道盯著生產環節。其實隨著生產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這個環節的挖潛空間已日趨有限。以東大為例,主導產品環氧丙烷、聚醚均系引進日本先進技術,全過程計算機控制。僅盯著生產環節降成本,企業顯然無路可走。
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生產越來越趨多品種、小批量,營銷區越來越寬。隨之而來的是,采購成本、倉儲費用在企業全部成本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東大已超80%),但眾多企業忽視的恰恰是這一塊,特別是國有企業,采購、運輸、倉儲不計成本,一概包攬。難怪這一領域被管理學家稱為“黑色地帶”。
東大在向人們展現管理創新無窮潛力的同時,也向國企提出一個強化管理的全新課題,那就是依托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體系,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的通病,降低成本,提高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東大的實踐證明,需求產生一切,推行物流管理以前,所在地張店區沒一家專業化的化工儲運企業。但運輸走向社會短短一兩年時間,在企業巨大運量的刺激帶動下,張店及周邊一批專業化工儲運公司迅速崛起(耐人尋味的是,私營企業占了絕大比例),且在激烈的競爭中日漸走向成熟,專業優勢發揮得越來越明顯。最終受益的,還是東大自己。以青島液氯運輸線路的拍賣為例,運回1噸拍賣底價是190元,結果競價競到了90元。盡管明知誰也不會做賠本買賣,但東大還是有點心虛,因為怎么算中標企業都沒有賺頭。后來才知道,中標企業早已對線路路況、坡度、收費進行了詳細考察測算,據此改裝加長了車廂,花錢不多,車輛沒有增加運輸能力卻增加近1倍,這樣一來又有了賺頭。帳算到這個地步,有幾個“大而全”、“小而全”的“國字號”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