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東盟物流合作高層論壇上,一些專家指出,雖然我國商業物流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仍受物流成本較高、物流效率較低等因素制約,亟須從政策環境、物流載體等五個方面尋求突破。
——“四大瓶頸”制約我國商業物流發展。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副司長王曉川等專家在中國—東盟物流合作高層論壇上表示,雖然我國商業物流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同時面臨許多矛盾和問題:
首先,物流成本較高,影響流通業的發展。雖然我國整體物流績效在不斷改善,但我國社會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仍高達18.6%,比發達國家9.5%—10%的比例高出近一倍,而這些物流成本大部分發生在流通過程中,從而影響了我國流通業的發展。
其次,物流效率不高,導致流通效益不高。從流通時間看,在商品的整個流通過程中,90%以上的時間被物流過程所占用;從流通費用看,物流費用占產品總成本的比重高達30%—40%。從時間上來看,我國的產成品庫存是40天,在發達國家一般是20天;從設備利用效率方面,我國汽車空駛率高達37%;另外,由于我國商業企業的商品送達有74%是由供貨方完成的,只有13%的企業依靠第三方物流機構完成,造成千家萬戶搞運輸、倉儲,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物流環節,中小流通企業的公共配送中心極不發達,批發業與中國零售業的物流生產率低下。
第三,第三方
物流企業發展滯后,形成對現代流通方式發展的瓶頸約束。從整體上看,第三方物流市場還相當分散,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小,幾乎沒有物流服務商擁有超過2%的市場份額;從提供的服務范圍和功能來看,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仍以運輸、倉儲等基本物流業務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務等增值服務功能處在發展完善階段。據中國倉儲協會調查,2004年,我國商業企業的外包物流中,單純倉儲占37%、干線運輸占21%、市內配送占43%、包裝占14%。
業內估算,2005年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約超過1000億元,比上年增長30%。但是,由于石油價格的上漲和在設施、設備和技術上投入的增加,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大幅提高。同時,行業競爭加劇還將導致物流服務收費普遍降低。因此,2005年第三方物流市場的利潤率呈普遍下降的局面。
第四,物流技術與裝備水平在地區間和城鄉間的差異造成流通發展的不平衡。據統計,東部沿海省份物流網點占全國總量的61.8%,而中、西部地區分別占22.6%和15.6%。物流發展水平諸多的不平衡因素,導致了我國流通運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不平衡,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商業物流發展亟須從五個方面尋求突破。為解決當前商業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逐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專家分析認為,我國商業物流發展應該在政策環境、運行載體、市場主體、運行模式、關鍵技術等方面明確工作重點,盡快實現突破。
在政策環境方面,應充分利用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將商業物流的發展目標和重點列入現代物流“十一五”規劃中,爭取政策支持。貫徹落實中央九部委文件,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解決土地、融資等方面問題。
在運行載體方面,有關部委應支持中西部地區
物流園區的建設,將其作為全國商業物流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營造良好的環境,搭建一個基礎設施和工作條件相對完善的物流企業運行平臺,實現同步提高現有公共設施水平,統一配套管理支持,形成區域帶動和輻射能力。
在物流主體方面,應盡快培育一批擁有現代裝備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連鎖企業自有配送中心和能夠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第三方物流作為重點,按照認定和培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已經具備較強服務功能、較強輻射能力的物流企業進行認定,并創造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對具備一定物流基礎,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物流企業積極培育,逐步提高全行業的物流水平和物流能力。
在運行模式方面,應重點推動三大類商品物流模式的建設與完善,即:生鮮食品的物流配送模式、快速消費品的物流配送模式和生產資料的物流配送模式。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其他類商品的物流模式。
在關鍵技術方面,應將制約商業物流發展的三個較關鍵技術作為應用和推廣重點,即:托盤共用系統、物流信息系統和RFID技術(在幾個大類商品中率先應用)。通過技術應用,實現物流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