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之發展,已經成為經濟脈動與企業管理的一個主流,21世紀的物流管理對所謂的[物]的詮釋必須有一革命性的改變,方能使企業踏入正軌,重新建構符合新世代的物流管理系統,迎合新世代商業環境的要求。本文首先就企業物流特性與發展加以說明,進而提供—個新的定義。接著,討論物流管理的現代化整合性架構,強調供應鏈之理念在物流管理上的重要性。最后,更從全球物流專家及作者之研究與企業咨詢經驗匯整,提出21世紀物流管理之十大發展趨勢。[/I]
十年前,物流(logistics)這個名詞尚不為企業、社會大眾所知。然而,今天物流這個名詞已普遍受到采用,而運籌辦逐漸浮出拾面。
簡言之,物流之發展,已經成為經濟脈動與企業管理的一個主流,而其均以[物]之處理為管理之基礎。然而隨著最近電子商務之急劇發展,許多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均以“電子商品”為主軸在發展,其特性乃商品可以電子化或數字化,并透過低廉通訊成本的全球網際網絡配銷或供應。因此,21世紀的物流管理對所謂的:物的詮釋必須有一革命性的改變,方能佼企業踏入正軌,重新建構符合新世代的物流管理系統,迎合新世代商業環境的要求。
本文首先就物流特性與發展加以說明,進而提供一個新的定義。接著,討論物流管理的現代化整合性架構,強調供應鏈之理念在物流管理上的重要性。最后,更從全球物流專家及作者之研究與企業咨詢經驗匯整,提出21世紀物流管理之十大發展趨勢。
壹、物流定義
物流(logistics)乃指[物]的流通。今日物流之[物]必須從廣義的角度加以定義,方能以之為基礎,建構對企業物流管理發展有意義的系統。
何謂[物]呢? [物]應包括傳統認知的一般性物品,如農、畜、漁、原物料、半成品、零配件、制成品、郵件、包裹或廢棄物:以及傳統上較不認知的特殊性物品,如電力、電子檔案、信用卡、支票、紙幣等;與一般性供應用品及專業服務,如辦公室用品、流通容器、包裝料材、物流服務、皮棄物清理服務等。[物]的流通,多半藉出商品貿易、服務行銷、物流服務等方式,透過許多的人員、地點、活動與信息的搭配及協調才能完成。
logistics這個英文在
臺灣之使用目前已趨于一致,或稱為[物流]或稱為[運籌]。為何會有這兩種翻譯名詞產生,就作者所知,主要在于有兩個主要促進力量。 [物流]這個用語,是受到臺灣與日本交流,在臺灣經濟部商業司、工業局及生產力中心等單位之積極推動下,進而奠立業界廣泛采用之基礎。[運籌]這個用語則歸因于長期致力于推動物流發展的交通大學韓復華教授,于1990年初期所舉辦的一場學術研討會中,將logistics以運籌為研討會主題名稱,并獲得一些業者之認同采用。復因交通大學位居臺灣信息電子產業重鎮所在,而信息電子產業在企業信息應用高速成長、產品產銷周期急劇壓縮、及供應市場遍布全球之特性種種因素,其在Global logistics Management上的發展及要求,更成為信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因此一般臺灣計算機信息大廠均將其Logistics Management稱為全球運籌管理,亦為時下企業間與政府經建規劃部門所相當熱衷的一個經濟發展與企業管理課題。因為[物流]或[運籌]均指相同的英文名詞logistics,雖然依產業與企業特性,管理上或有不同的著重及績效上的落差,為求敘述上的一致性,本文將使用[物流]一詞加以說明相關于logistics的發展沿革[1]。
目前全球對企業物流(Business Logistics)的定義乃以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USA)之定義最為完整及簡要,并為全世界各企業及協會所引用,以下為其中文及英文定義。
1998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之物流定義:“物流是供應鏈程序之一部份,其專注于物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起源點到消費點之有效流通及儲存的企劃、執行與控管(即管理),以達成顧客的要求。
1998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USA, Definition of logistics[2]:
“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that plans, imple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to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 customers'requirements.”
1997年I。M。F。統計數據顯示,物流成本在各國經濟上的角色均占有顯著的地位,如該國可以較小比例的資源完成其國家的各項物流活動,則顯示該國之物流效能較高。其中又以美、英、日之表現為佳,中國大陸之物流成本比例最高。就日前在物流管理及相關技術之發展上,美、英、日均居全球領導地位,由此數據亦可顯示現相當程度的關聯性。
就一般企業而言,物流成本往往占企業5-35%的銷售額,是營業成本的一大項目。因此,物流在企業中始終扮演一重要角色,現今更由于供應鏈整合之發展,促使企業物流管理成為企業主要的管理重心。企業物流管理可由以下簡要定義加以說明。
企業物流管理乃相關于支持企業策略所需之[物],含原物料、半成品、成品、廢棄物及一般供應用品及專業服務的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管理。
而對一家全球化發展的企業而言,[全球物流管理]1就是該公司進行全球市場的行銷、產品設計、顧客滿意、生產、采購及供應、及物流等整體管理體系的運作。[全球運籌管理]的核心精神便是快速響應市場的變化及顧客的需求,同時將經營成本、庫存壓力與風險降至最低,進而創造整體經營的了大綜效。因而,企業全球物流管理可定義為: 企業全球物流管理乃相關于支持企業全球策略所需之[物],含原物料、半成品、成品、廢棄物及一般供應用品及專業服務的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管理。
“Global logistical Management includes the design and administration of systems to control the flow of material, work-in-process, general supplies, finished inventory and specialized services to support business unit global strategy.”
貳、物流管理架構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供應鏈標竿比較研究團隊多年來持續調查全球企業之物流管理之發展大優劣比較,歸納出以下圖1以供應鏈整合為目標的物流管理完整架構,可供企業采用來建構其物流管理系統[4]。
物流管理架構包含三大內涵。首先,企業是在產品及服務之價值流”市場接納之服務流、信息流及金流等四大商業流通機制下運作。其次,企業必須有效整合行為、規劃與控制及營運等三大管理構面所包含的六大物流能耐,使企業所需資源得以經濟順暢取得,進一步生產出終端消費者所需之產品與服務,再經濟順暢地流向終端消費者,最后,更可就終端消費者所需之售后需求提供服務。
企業欲達卓越物流管理的境界,其必須建立物流管理的六大能耐(Competencies)及二十五項能力(Capabilities),表2中列示各項能耐與能力。何謂能力呢?能力(Cepabmb)可定義為:發展物流能耐所必須之知識、技能與成果。企業物流能力較著重目標,而以方法為輔:具可觀察性及評量性:且具跨業之共通性。何謂能耐呢?能耐(Competency)乃是具關連性的一系列物流能力融合后所顯現出的企業綜效。以下將就表2中所列之各項物流能耐與能力加以簡要說明。
1.顧客整合(Customer Integration):與擇定顧客建立長遠獨特關系之能耐。
1.1顧客區隔(Segmental Relevancy): 設計可產生最大顧客成功的顧客專屬 活動,并充份加以發展。
1.2關聯性(Relevancy): 對顧客重心的維系及修正,伸持續迎合顧客期望的 改變。
1.3響應性(Responsiveness): 配合顧客獨特或未預期的需求。
1.4彈性(Flexibility): 災發性作業狀況的調適。
2.內部整合(Internal Integration):整合企業內部物流作業、形成下順暢物流程序,以達成顧客之要求。
2.1跨功能的統整(Cross- Functonal Unification):將具潛力可產生綜效的跨功能作業活動統整成可以管理的營運程序。
2.2標準化(Standardization):建立可促進同步化營運的各項跨功能政策及步驟
2.3簡單化(Simpli5cation):佳實務的確認、接納、執行、及持續改善。
2.4紀律化(Compliance):嚴守已建立的營運及行政政策及步驟。
2.5網絡結構之調適(Structural Adaptation):為促進整合效果,針對網絡結構及實體資產分派利用所做的修正。
3.物料及服務供貸商整合(Material and Service Supplier Integration):將企業外部 執行工作與內部作業程序連結成一無陰礙凝聚體之能耐。
3.1策略調一(St rategic A1ignment);發展一個可使企業與其供貨商具有全價 值創造程序及規劃責任明確性的共同愿景。
3.2作業融合(Operational Fusion):連結各項系統與營運接口,以降低重復、多余及逗留的作業,同時維續營運上之同步化。
3.3財務聯結(Financial Linkage):應商建立合資結構,以強化目標的達成。
3.4供貨商管理(Supplier Management):供貨商體系的層級架構,含括供貨商及其供貨商,納入供貨商之管理系統,成為只延展管理(Extended Management)的特性
4.技術與規劃整合(Technology and planning Integration):維持高效能信息系統之能耐,以支持為服務多元化市場區隔所建構之多樣化操作系統。
4.1信息管理(1nformation Management):訊管理的完全投入及能力,必須使訂單下達至配交的全商業周期中,所有交易活動得以順暢進行,促成供應鏈的各項資源得以有效分配。
4.2內部通訊(Internal Communication):在組織內部功能界限間,以實時、迅 速響應及可用格式的方式,進行信息交換的能力。
4.3連結性(Connectivity): 與外部供應鏈伙伴,以實時、迅速響應及可用格式的方式,進行信息交換的能力
4.4聯合預測與規劃(C011aborative Forecasting And Planning): 與顧客聯合,發展共有之愿景,并對共同完成的行動計畫,彼此間充份投入。
5.評量整合(Measurement Integration):開發并維續可促進區隔策略及程序發展 的評量系統之能耐。
5.1功能之評量(Functional Assessment):發展完整功能績效評量系統之能力
5.2作業基準與總成本方法(Activity Based and Total Cost Methodology):作業 基準與總成本方法之采用及投入,使預算的編制與執行,可有效評量任 一特定主體,例如產品、顧客、通路等,其對成本及收益上的貢獻度。
5.3全面性評量尺度(Comprehensive Metrics): 建立躊企業與整體供應鏈之 績效標準及評量尺度。
5.4財務影響(Financial Impact):將供應鏈績效與財務評量結果直接聯結,例 如;經濟加值(EVA)、冷資產報酬(RONA)等。
6.關系整合(Relationship Integration): 開發外維續一個與顧客及供貨商共同的思想架構的能耐,此思想架構是企業間依存性及聯合原則相夫。
6.1角色分辨(Role Specificity): 關于領導程序與共有或個別的企、比責任的建 立,必須清楚明白。
6.2指導方針(Guidelines):建立可促進企業間聯合、資源有效利用及沖突解決的各項規則、政策及步驟。
6.3信息分享(Information Sharing):交換關鍵技術、財務、營運及策略信息 的意愿。
6.4收益及風險共享(Gain/Risk Sharing):公平分享成果、公平分攤損失的架 構及意愿。
參、物流管理之趨勢
物流管理將成為21世紀之企業管理核心[4]。就全球物流專家及作者之研究與企業咨詢經驗之匯整觀察,以下十大趨勢,將持續成為企業物流管理之發展主流。
●由顧客服務轉向關系管理(Customer Service to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過去,物流管理仍著重在企業內部作業與組織之整合,對下游顧客的對應,乃以服務品質為主要管理重心。因此,評量管理績效的指針多半為訂單周期時間的速度、供品率(Fill Rate)、完美訂單率等。
然而,在供應鏈管理模式發展下,企業逐漸轉而強調跨企業界限的整合,使得顧客關系的維護與管理的愈來愈重要。物流管理巴從物的處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的管理,介即須充分了外了解顧客需求,為其量身訂做合其所用的物品與服務“
●由對立轉向聯合(Adversarial to Collaborative)
傳統商業通路中,企業間多半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對其自我利益最大的條款或方式,因此林往造成企業間處于劉立的局面,常有沖突產生。然而,在追求更大競爭力之趨動下,許多企業開始在各個商業流通機能上整合,透過聯合規劃與作業,形成高度整合的供應鏈通路體系,使通路整體績效大幅提升。
●由預測轉向終測(Forecast to Endcast)
傳統的流通模式乃透過預測下游通路的資料來進行各項物流作業及活動,而下游通路之企業已有其內部之需求或生產資料存在。不幸的是,預測鮮有準確者,因而造成通路中沒有需求的商品過多,而需求迫切的商品缺貸的“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s),浪費了許多自然及商業資源。新興的物流管理趨勢乃強調通路成員之聯合機制(C011aboration),成員間愿意互換營運面及策略面之信息,尤其是其內部需求及生產的資料,使得上游企業無須去預測,亦即猜測,下游顧客所需,避免牛鞭效應之產生。流通模式乃逐漸由預測基礎轉向終測基礎發展。
●由經驗累積轉變遷策略(Experience to Transition Strategy)
一直以來,經驗曲線法則是企業用來分析市場競爭趨勢及發展對應策略的方法,并以企業長年累積之經驗做為主要之競爭武器。然而,科技的突飛猛進及新型態的商業模式不斷發展下,企業固守既有經驗尋求突破的經營模式反而成為企業在新興通路發展的障礙。例如,對傳統零售業來說,網際網絡興起后所形成之網絡購物通路,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對傳統業者帶來極大的沖擊。
因此,在高度變化的環境下,經驗及現存通路基礎結構反變成最難克服的障礙。成功企業惟有建立新策略方向之嗅覺及持續變遷管理的能力,方能在新世紀中繼續生存。
●由絕對價值轉向相對價值(Absolute to Relative Value)
傳統財務評量只看一些絕對數值,如銷售市場占有率,但是在沖刺業績之同時,相對應的成本可能極速增加,對整體利潤之影響,不但不增反降。
然而新的成功評量方法將著重在相對價值的創造,亦即透過在通路中提供加值服務,顧客所增加的價值中,企業可占有多少的比例。換言之,成功指的是企業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可為顧客創造價值,而且顧客創造之價值有部分回饋給企業。基于相對價值的觀念,許多物流上的加值服務創新方法乃不斷產生,諸如:多家顧客貨件并合、越庫作業(Cross-docking)、在途混裝等。
●由功能整合轉向程序整合(Functional to process Integration)
傳統組織結構乃依功能區分的部門別組織,其雖能獲得各功能發展之專業化,然而卻也造成本位主義及信息傳達上之時效及失真問題。
在通路愈趨競爭的環境中,企業必須更快速響應土、下游顧客之需,因而必須有效整合各功能部門的營運,改以程序式的操作系統來運作。物流作業與活動多半具跨功能、跨企業的特性,故程序式整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要件之一。
●由垂直整合轉向虛擬整合(Vertical to Virtual Integration)
在傳統通路中,個少大型企業往往會進行通路的垂直整合,期對通路掌有更大的力量。然而這種模式的發展卻不是很成功,反而稀釋了企業的資源到它所不熟悉的領域,反將本業經營績效啃蝕掉。
今日企業經營趨勢則以專注核心能耐,并將非核心業務或功能委外交由專業公司管理的方式,亦即一家主體企業(例如制造業),結合幾家專業公司(例如:專業物流公司、專業信息公司),形成一虛擬整合企業體系,來提供主體企業能供應的市場更好的產品及服務。
在虛擬整合趨勢下,供應鏈體系得以成功發展,物流產業也獲得了很大的祝福,得以配合主體企業商流之需,不斷開發出創新的加值服務項目,形成更專業的物流服務業(3PIJ),為市場顧客提供更多、更好及更有價值的服務。
●由信息保留轉向信息分享(Information Hoarding to Sharing)
在供應鏈管理架構下,供應鏈內的相關企業必須將供應鏈整合所需之信息與其它企業分享,否則是無法形成有效的供應鏈系統。然而許多企業主管仍存有舊的管理思維,無法迅即轉變觀念,仍以信息保留為重,信息分享為輔.使得供應鏈之發展大打折扣。在資料倉庫等新信息觀念與技術推展下,供應鏈中多家企業可進入資料倉庫中取用作業決策所需之信息,使得有效的聯合行動更加有效。
●由訓練轉向知識學習(Training to Knowledge-Based Learning)
在可預見的未來,任何物流程序均仍須以人力來完成。然而,物流作業多半須在各個物流據點及運輸網絡中進行,大約有90%的時問,物流主管無法親自加以監控。例如.卡車司機的工作,不但是在路上跑,而且必須與顧客面對面互動,甚至這位送貨司機,可能不是賣方企業的員工。另外一例是業務人員及存貨規劃師。這些員工必須了解供應鏈的動態特性,同時要能善用信息工具,協助研擬有效策略,并加以執行。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也增加物流人力資源管理的復雜度。
物流主管必須將原以個別人員技能訓練的方式轉向知識基礎的學習發展。再以卡車司機為例,他除了要具有駕駛所須的各項技能外,更須具有關于客服、企業數據庫搜尋、及配送決策支持系統之使用等相關知識。
物流管理之成功勢必需要建立物流從業人員的關鍵知識能力,而此方面的發展卻是十分不足的,有待企業及專業教臺機構更多的努力。
●由管理會計轉向價值管理(Managerial Accounting to Value-Based Management)
企業管理原本就須強調數字管理。但在一般接受會計程序(GAAP)的會計系統中,其顯示的財務信息有極多的限制,無法提供有助于管理決策的信息。
因此,當作業基礎成本制(Activity-based costing)發展出來后,許多企業愿意投注許多資源建立ABC管理會計系統。ABC管理會計系統雖已優于GAAP會計系統,然其仍僅以企業內之應用為主,且仍為成本導向的會計系統。
未來,價值管理將改良ABC管理會計系統,著重在提供價值創造、跨企業之短、中、長期管理信息,期能確認并支持可創造價值之作業上,而非僅在于收益增加或成本下降上。
基于物流乃為價值鏈中創造附加價值的活動,價值管理的發展將促使物流特性被企業認知,進而促成物流管理在供應鏈中地位的提升。
肆、結語
企業管理的進展與人類文明的發展似乎依循一個相當一致的軌道:朝更完善、更精致化的方向推展。本文就物流管理的現代化意義加以詮釋,并就一個理想的物流管理架構及管理要素,進行系統性的說明。最后,更從全球及產業發展之角度,闡述新世紀之物流管理趨勢。期望這份報告對中國及大中華區之企業先進們有所啟發,共同為亞洲經濟之發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