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迫切需要人才,但我找不到人才。”一位民營
物流企業老總為求賢納才可謂費盡心機。他去過重點高校以不低的薪水招聘過物流專業應屆畢業生,但這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只有理論,缺少實踐經驗,心氣又高,不好用也很難用。他曾以不菲的待遇從競爭對手那里挖來得力助手,但好景不長,這位干將又被其他企業以更好的條件挖走了。現在他尋思著在企業內部培養能手,同時又擔心自己辛苦培養的人才以后又去效力他人。
物流業人才嚴重匱乏,目前已被列為國家12類緊缺人才之一。與此同時,大量的高校開設了物流專業,積極地在培育物流人才。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人才需求旺盛的物流企業普遍反映,高校培養的學生大多只是適合傳統物流業,無法滿足現代物流的需求,物流人才供需錯位。
物流教育亟待改革
黃有方,這位年輕的
上海海事大學副校長,還擔任著教育部全國高校物流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職務,他長期致力于物流教育。“我國物流教育起步較晚,目前全國有200多所高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專業。”
由于物流人才嚴重欠缺,各種名目的物流培訓和教育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如果算上中專和大專教育的話,全國開設物流專業的學校有1000多所,物流教育的水平參差不齊。”黃有方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物流高等教育面臨著物流邊界定位不明、專業培養方案缺乏論證、教材與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師資力量缺乏等一系列問題。物流專業與傳統的專業如交通運輸、電子商務專業之間的邊界如何劃分,物流專業與其他專業的區分點在哪里,如今國際上都沒有明確。這就給物流高等教育帶來了難題:高校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教育的核心課程應該根據什么來確定?物流專業師資嚴重匱乏,缺乏高水平的精品教材,許多從事物流教育的老師都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從其他學科轉過來的。黃有方也認為,不少學校的教學還停留在傳統物流上,不但教學內容與現代物流相差甚遠,而且校方和企業都很少給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這對人才培養非常不利。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工程系的王海燕認為,我國物流學科設立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引進的一些國外理論和教材的本土化程度低,對我國物流學科建設的推動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新設置的物流管理專業在很大程度上與原來某一與物流相關學科的轉型,使物流學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教學與研究資源分散在眾多院系,課程設置和研究多是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合作和協調,甚至課程設置重復,研究內容雷同,難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導致資源利用率十分低下。同時,師資匱乏嚴重制約了物流人才教育與培養的規模和質量。
探尋真實的人才需求
現在最令黃有方擔心的是一個數據的真實性,整個物流業對人才真實的需求到底是多少?“需求數據的不真實,會對教育部門在物流人才的培養上產生誤導。據我調查,在美國物流業的管理人員中,有物流專業學習背景的管理人員不超過20%。”黃有方的擔心還體現在現在出來的各種數據,是指物流從業人員的需求數據,還是指物流管理人員的需求數據,這其間的差異很大。黃有方希望探尋這個行業真實的人才需求。
“沒有科學的依據,就不會有科學的決策。教育部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于2005年設立了《中國物流發展與人才需求研究》課題組,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該課題組與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共同合作,進行了中國物流人才統計專項調查,調查將會在近期結束。”黃有方也參與此項課題,他希望通過一個接近真實的調查,來了解目前高校培養人才的速度與社會需求是否吻合,我國物流業的結構如何,人才缺口是在高端還是中端,我國物流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哪里。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依據我國加入WTO的承諾,今年我國物流業將全面對外開放,缺乏專門人才將成為我國現代物流業的致命短板,提高物流人才培養的質量已是迫在眉睫。
黃有方的建議是:首先,管理部門要給各高校物流本科教育出臺一個指導性、建設性的意見,加強對各高校物流類專業教學工作的宏觀引導和管理,我國物流教育在適應整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同時也能與國際接軌。其次,要讓業界更多地來關注和支持物流高等教育,讓一些優秀的物流企業對物流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多和全面實習的機會,而這對企業來說,既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我國全民教育發展到更高水平時企業所應承擔的義務。再者,管理部門要對從事物流教育的學校進行檢查、監督、評估,以確保教育質量。另外,還要積極推動教學的國際交流,以提高教學質量。
廣東商學院管理學院平海教授認為,主管部門要支持和資助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創新活動,提高我國物流理論和技術的整體水平。鼓勵企業建立物流研究機構,與大專院校、研究機構合作,以加強物流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物流專家應積極撰寫培訓教材,為我國高等學校開設物流專業提供充足的保障,也可以深入企業普及物流教育,開展物流培訓,為物流人才的培養提供多種模式。物流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產業,高校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加強物流實驗實訓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