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物流的發展瓶頸與對策研究
2007-10-29 17: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摘要]發展綠色物流有利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競爭力,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是一種新的物流管理趨勢。但是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存在綠色物流觀念尚未普及、政策缺乏、技術落后、專業人才短缺等瓶頸。針對這些問題,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面都應采取相應的對策。政府應完善綠色物流的管理,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以標準化促進綠色化,積極傳播綠色理念;企業應大力推行綠色采購,進行綠色流通加工,加強綠色包裝管理,完善綠色倉儲與保管,推行綠色運輸,實行綠色營銷策略;消費者要積極倡導綠色需要、綠色消費,通過綠色消費行為方式迫使企業實施綠色物流管理,以綠色消費輿論促進政府加強綠色物流管理。
(中經評論·北京)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環境保護,致使人類承受了氣候變暖,空氣、水污染和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嚴重后果,并為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斷增強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綠色物流應運而生。
綠色物流在我國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非常有限,綠色物流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企業和經營者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21世紀的物流發展必然要求我們以環境為導向對物流體系進行改造,形成一種環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統,改變原來經濟發展與物流、消費生活與物流之間的單向關系,在抑制物流對環境危害的同時,形成一種能促進經濟和消費生活健康發展的現代物流系統,即綠色物流系統。綠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包裝等物流活動的過程。現代綠色物流管理強調全局和長遠的利益,強調全方位對環境的關注,是一種新的物流管理模式。
一、發展綠色物流的意義
綠色物流不僅對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會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綠色物流的重要性。實踐證明,綠色物流對社會、對企業是有價值的。
(一)綠色物流有利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綠色物流建立在維護地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強調在物流活動的全過程采取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理念和措施,減少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危害,避免資源浪費,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綠色物流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競爭力
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還應該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信譽,履行社會責任。綠色物流的構建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美譽度,增強其品牌價值和壽命,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從而間接地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三)綠色物流有利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據分析,產品從投產到出售,制造加工時間僅占10%,幾乎90%的時間處于存儲、裝卸、信息處理等物流過程中。當前我國的物流基本還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運作模式,而綠色物流強調的是“低投入大物流”。顯而易見,綠色物流更重視綠色化和由此帶來的節能高效少污染,能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
二、綠色物流的發展瓶頸
在我國,綠色物流逐漸引起了業界的注意,并被認為是我國未來物流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但綠色物流至今仍停留在思想上,離具體實施還有相當的距離,和國外的情況相比,更是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制約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的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綠色物流觀念尚未普及
現代物流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級政府的認可,但是,綠色物流的理念尚未普及。經營者和消費者對國外綠色經營和綠色消費的理念還很淡薄,綠色物流的理念幾乎沒有。有些企業認為綠色物流只是一種環保理念,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能為企業帶來任何經濟效益,還會增加物流成本,也有些企業認為綠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和企業無關。從長遠來看,綠色物流是綠色產品與綠色消費之間的綠色通道,必須引起政府及企業足夠的重視。因此,在重視物流發展的同時,必須將綠色物流上升到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來認識,這也是現代物流發展的終極目標。
(二)綠色物流政策不完善
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是企業的事情,還涉及到政府和消費者。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在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導上,制定了相關政策和法規,而且在布局上為物流的綠色化鋪平了道路。盡管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制定和頒布了許多環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規,但針對物流行業的還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的發展涉及到多個行業和部門,而且部門間因獨立運作和缺乏溝通,致使物流基地重復建設,也導致物流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社會物流系統運作的不經濟,進一步加重了物流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三)物流技術落后
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依賴于綠色物流觀念的普及和政策的制定,還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支撐。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技術離綠色化要求有較大的差距。物流裝備水平較低,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物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物流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影響了運輸工具的裝載率、裝卸設備的荷載率以及倉儲設施的空間利用率。企業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術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訂單管理、貨物跟蹤、庫存查詢等物流信息服務功能較弱,制約了物流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總之,沒有先進物流技術的發展,就沒有現代物流的立身之地,綠色物流就更無從談起。
(四)物流研究相對落后,綠色物流專業人才短缺
物流產業需要大批人才。相比較而言,我國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還非常落后,從事物流研究的大學和專業研究機構還很少,企業層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缺乏規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徑。在高等院校中開設物流專業課程的大學數量有限,研究生教育剛剛起步,物流職業教育則更加缺乏,企業的短期培訓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訓的主要方式。現階段大部分物流管理工作者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學習。我國高校對這方面關注程度不高,綠色物流人才缺口達百萬左右,這從根本上影響綠色物流的實施進程。
(五)基礎設施不完善
在運輸方式之間、不同地區運輸系統之間相互銜接的樞紐設施方面缺乏投入。水運、民航運輸的潛在優勢沒有充分發揮,運輸系統缺乏周密、科學的設計,對影響環境的重要因素(如引起地球變暖的二氧化碳,嚴重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的含氮氧化物等)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倉儲設施落后,庫容體積小而分散,各種綜合性貨運樞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設發展緩慢。物流中心的經濟效益不高,存在著嚴重的資源和人力浪費,違背了綠色物流節約資源的原則。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不高,影響了物流效率。
(六)物流標準化的基礎工作十分薄弱
標準化是資源整合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包括設備設施的標準化、信息標準化和管理模式標準化。隨著近幾年我國物流產業的迅速發展,物流標準化建設滯后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主要問題是物流標準的修訂跟不上行業發展的需要,已經出臺的與物流業相關的標準總體質量不高;與物流相關的標準化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門和行業,缺乏系統和有效的銜接,協調配套性差;商品信息標準不統一,無法實現交換和共享等。物流標準的多方面差異與缺陷制約了物流的協調運作,使商品從生產、流通到消費等各個環節難以形成完整流暢的供應鏈,造成了人力、時間、空間等資源的極大浪費,導致物流成本長期居高不下。
(七)包裝廢棄物利用不容樂觀
從總體上看,大量廢棄物的出現對社會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導致廢棄物處理困難,引發自然資源的枯竭和自然環境的惡化。因此,21世紀的物流活動必須有利于有效利用資源和維護地球環境。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率較高。近年來,我國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工作在國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門有關政策和法規的指導下,雖取得較大進步,但總體形勢不容樂觀。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包裝廢棄物分類回收工作嚴重滯后、包裝制品的回收渠道混亂、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的立法有待于加強和完善等等。
三、綠色物流的發展對策
綠色物流必須依靠管理方式的創新,積極采用新技術、應用新設備,創新管理方式,以現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等現代高新技術改造和整合物流管理程序,重建適應綠色物流發展需要的高效管理流程。綠色物流戰略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應完善綠色物流的管理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基礎薄弱的條件下,在綠色浪潮興起之初,要想迅速培育、發展綠色物流事業,需要政府部門的宏觀管理、監督指導以及政策、資金上的扶持。
(1)制定政策法規。借鑒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政府可完善有關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在控制物流污染發生源方面,政府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從源頭上控制物流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治理車輛的廢氣排放,收取車輛排污費,推廣使用綠色交通運輸工具等。在限制交通量方面,促進企業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發展共同配送,統籌建立現代化的物流中心,最終通過有限的交通量來提高物流效率。在控制交通流方面,通過道路與鐵路的立體交叉發展、建立都市中心環狀道路、制定道路停車規則以及實現交通管制系統的現代化等措施,減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2)提高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綠化物流渠道。物流基礎設施薄弱嚴重阻礙物流綠色化的發展。要發展綠色物流事業,進行綠色改造,就必須正視我國物流現狀,在合理配置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全面規劃、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設計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和網絡構筑,避免或減少重復建設和人為浪費。隨著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揮發展,應將全球定位系統引入物流活動中,結合公路、鐵路、海運和空運信息,合理安排物流的車輛和路線,實現物流的快速、準確運行。
(3)以標準化促進綠色化。綠色產品需要標準,綠色物流同樣也需要標準。因為物流系統的功能環節涉及不同行業、不同管理部門,如果沒有各環節統一的技術標準,很難保證相互之間的有效銜接。如果各環節之間不匹配,就必須增加一些中間環節,這樣一來,既增加了貨物中間損失的概率,也增加了能量消耗和資源占用,使物流費用上升、效率下降。政府可以制定綠色物流標準,如最低排放標準、車輛技術標準、裝卸工具標準、包裝尺寸標準等促進綠色物流的發展。
(4)加強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我國綠色物流發展落后,除對綠色物流的認識有限外,還與科技水平落后、相關人才缺乏有關。作為新生事物的綠色物流產業,對營運籌劃人員和各專業人員的要求比較高,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只有進行針對性地培養和訓練,才能為綠色物流產業提供更多優秀人才,也只有這樣,現代物流才能在綠色軌道上健康發展。對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應該堅持長期專業教育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長期專業教育和短期培訓應分別由教育和商務部門負責。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選擇一批有條件的大專院校或科研機構,設立現代物流專業或學院,培養現代物流高層次、綜合性、復合型人才;商務部門則可委托相關協會負責短期培訓,重點是物流企業具體操作、管理和信息技術人員的培訓。
(5)積極傳播綠色理念。政府必須重視對綠色理念的教育,重視對消費者和企業的綠色物流宣傳教育,使公眾了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有關環保法規,增強生態環境意識,樹立可持續的消費觀念,通過自己的綠色行動鼓勵和監督企業的環保行為。政府可以通過國民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的環境意識,也可以向企業和廣大公眾進行有導向性的宣傳,提供有益的信息,使企業及消費者認識到從可持續發展中獲得的利益。
(6)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由專門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務,可以從更高的角度考慮物流合理化的問題,簡化配送環節,進行合理運輸,有利于在更廣的范圍內對物流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減緩供需方自有物流帶來的資金占用、運輸效率低、配送環節繁瑣、企業負擔加重、城市污染加劇等問題。專業物流企業可以減少大城市的運輸車輛,從而減輕物流對城市環境污染的壓力。
(二)企業應加強綠色物流管理
物流綠色化歸根結底就是企業營運的綠色化。綠色物流對中國物流企業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積極發展綠色物流,必將有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企業應該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不斷提高技術應用能力。綠色技術創新主要包括投入的節約和原材料的替代、污染控制和預防技術、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清潔生產等方面的技術。企業技術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綠色物流要求盡快建立和完善企業物流技術創新機制,不斷改造現有物流裝備,調整物流經營結構,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實現物流現代化發展。
綠色企業的創建以及原有企業的改造必須將其經營戰略與環境保護有機聯系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大力推行綠色采購。綠色采購是指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協商決策,在采購中充分考慮環境因素,通過降低材料使用成本、末端處理成本、保護資源和提高企業聲譽等方式提高企業績效。企業內部應加大采購部門與產品設計部門、生產部門和營銷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決定采用何種材料和零部件以及選擇什么樣的綠色供應商,與供應商采取何種合作方式,通過減少采購難以處理或對生態系統有害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再循環和再使用,減少不必要的包裝和更多使用可降解或可回收的包裝等措施,控制材料和零部件的購買成本,降低末端環境治理成本,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改善企業內部環境狀況,最終提高企業績效。
(2)進行綠色流通加工。綠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過程中繼續對流通中的商品進行生產性加工,以使其成為更加適合消費者需求的最終產品,它是出于環保考慮的無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關政策措施的總和。流通加工具有較強的生產性,也是流通部門對環境保護大有作為的領域。企業可以采取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是變消費者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通過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如飲食服務業對食品進行集中加工,以減少家庭分散烹調所帶來的能源消耗和空氣污染:二是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產生的廢料,以此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的污染,例如流通部門對蔬菜集中加工,可減少居民分散加工所帶來的垃圾處理問題和相應的環境問題。
(3)加強綠色包裝管理。綠色包裝是指在產品包裝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既能經濟地滿足包裝的功能要求,同時又不污染生態環境,不損害人的身體健康,可以回收和再利用,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促進生產部門采用盡量標準化的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裝,在流通過程中,應采取措施實現包裝的合理化與現代化。
(4)完善綠色倉儲與保管。綠色倉儲與保管是在倉儲環節為減低儲存貨物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及人員的輻射侵蝕,同時避免儲存物品在存儲過程中的損耗而采取的科學合理的倉儲保管策略體系。倉庫的布局要合理,若過于密集,則會增加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若過于松散,則會降低運輸效率,增加空載率。倉庫布局要總體規劃,依據企業可持續性發展戰略要求,做到倉儲綠色化。在整個物流倉儲與保管過程中要運用最先進的保質保鮮技術,保障存貨的數量和質量,在無貨損的同時消除污染,尤其要注意對有毒化學品、放射性商品、易燃、易爆商品的泄漏和污染的防止。一般在儲存環節,應加強科學養護,采取現代化的儲存保養技術,加強日常的檢查與防護措施,使倉庫設備盡可能少受侵蝕。
(5)推行綠色運輸管理。綠色運輸是指以節約能源、減少廢氣排放為特征的運輸。其實施途徑主要包括合理選擇運輸工具和運輸路線,克服迂回運輸和重復運輸,以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改進內燃機技術和使用清潔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泄漏,以免對局部地區造成嚴重的環境危害。具體方式包括開展共同配送、采取復合一貫制運輸等。
(6)加強綠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物流不僅是商品空間的可轉移,也包括相關信息的搜集、整理、儲存和利用。綠色信息搜集和管理是企業實施綠色物流戰略的依據。面對大量的綠色商機,企業應從市場需求出發,搜集相關的綠色信息,并結合自身情況,采取相應措施,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實性和可行性。綠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綠色消費信息、綠色科技信息、綠色資源和產品開發信息、綠色組織信息、綠色競爭信息、綠色市場規模信息等。綠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儲存的都是各種綠色信息,并及時運用到物流中,以促進物流的進一步綠色化。
(7)實行綠色營銷策略。綠色營銷重視環境保護,強調把消費需求與企業利益及環保利益三者有機統一起來。綠色營銷的主要內容是搜集綠色信息、開發綠色產品、設計綠色包裝、制定綠色價格、建立綠色銷售渠道及開展綠色促銷等。實施綠色營銷的企業一方面通過自身的綠色形象在新的市場環境中提高產品的環境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承擔著相應的社會責任,對公眾的消費行為存在導向和強化作用,這有利于開拓綠色產品市場。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樹立綠色營銷觀念,正確認識和對待綠色營銷,及早培育、實施綠色營銷,將綠色營銷融入企業文化中,以更好地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8)積極申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認證。ISO14000側重于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對環境的影響,要求產品在設計、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消費乃至廢棄后的回收、再生等方面都符合環境標準。面對全世界的綠色革命浪潮和基于環境標準競爭而形成的綠色壁壘,我國的物流經營者應創造條件積極申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認證,用國際標準來規范自身的物流行為,塑造綠色物流形象,進而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三)強化消費終端,推進物流綠色化
作為消費者,要積極倡導綠色需要和綠色消費,通過綠色消費行為方式迫使企業實施綠色物流管理,通過綠色消費輿論促進政府強化綠色物流管理。然而,消費者個體比較分散,如果不聯合起來的話力量就十分薄弱,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而且一般消費者對綠色物流的認識還很不夠,因而必須依靠消費者的聯合代表--消費者協會或建立類似的機構來代表消費者參與當前的綠色物流管理。
(中國流通經濟,東北師范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孫秀梅,辛廣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