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物流一體化 不斷擴大的圓
2007-12-7 13:2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閱讀提示:據統計,截至目前,長三角物流總額已占全國五分之一。在長三角地區,已建成和在規劃中的物流園區達60多個。
以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13個大中城市為依托,有著雄厚的經濟基礎的珠三角地區,在物流園區的數目上,遠遠低于長三角。這無疑與珠三角的經濟地位不相稱。因為占世界出口貨物一半的華南地區,其中的五成集中在珠三角。
長三角的物流模式是以上海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珠三角卻形成了港深穗三足鼎立的格局。究竟哪種模式更適合珠三角地區,本文漸次剖析了珠三角諸城市的中心城市之爭和物流中心城市之爭之后,用專家的看法得出了一個簡單的模式:珠三角物流只有分工、合作,做大“蛋糕”才是硬道理。
目前,國內經濟不斷發展,空間很大。珠三角城市之間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競爭。每個城市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都能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只要圓的直徑還在增長,現在的一小份,也會變成一大塊,合作互補取得共贏才是根本。
港深穗三足鼎立
深圳,中國首個物流基地,物流業市場化程度最高,至今已有50家跨國物流公司在此落戶;
廣州,成為中國南方現代物流樞紐城市和全球物流體系的重要節點;
東莞、佛山,貨物資源豐富、市場急劇膨脹、物流總量初具規模。
珠三角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佛山、江門、惠州市區等,總面積為4.16萬平方公里。從整體上看,珠三角依然是全國范圍內最具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其出口規模、吸收外資的存量以及與國際經濟的聯系緊密度,都高于國內其他地區。
珠三角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出口加工地區,國際間的制成品貿易大部分是通過集裝箱運輸完成,其自然地就成為了中國集裝箱進出口的主要地區。2006年,深圳、廣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地區港口的年吞吐量突破3000萬TEU大關,約占全國總量的三成。
珠三角具有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和遼闊的經濟腹地。珠三角已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絡和鐵路網。同時,珠三角一帶的河流把華南地區重要的大港深圳港、廣州港及其它數十個內河小港連成一片,為珠三角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水上運輸通道。廣州、深圳和珠海三大國際機場已開通了10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香港機場聯手珠海機場運作,使得航空港更顯優勢。珠三角形成了遼闊的經濟腹地,包括香港在內的珠三角物流亦成為全國物流最具有競爭力的區域,也發展成為國際現代物流中心。但是,珠三角沒能形成像長三角那樣的模式:以上海為中心,向周邊輻射,而是形成廣州深圳香港的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長期以來,還有——
中心城市之爭
專家認為,珠三角經濟發展首先要產生一個增長極或發展中心,完成這個過程之后才會在這個增長極帶動下對周邊地區產生“擴散”效應,長三角便是以上海為中心帶動周邊的。于是,廣州、香港、深圳三大城市紛紛爭搶珠三角中心城市地位,希望實現以自己為中心的“極化”效應,從而導致珠三角區域內各城市出現競爭性發展而不是資源的有效整合。競爭性發展的結果是省會城市廣州地位一度衰落。香港資本的投入和香港城市經濟影響力的擴散,以及深圳的政策優惠和經濟的超高速發展,加上周邊佛山和東莞經濟的市場化進程,一段時間曾襯托出廣州老城市的老態和無奈。
近幾年來,廣州市政府積極在市政建設方面尋求突破;與此同時,香港經濟受金融危機的打擊恢復緩慢,導致其影響力大幅度下降;深圳的發展潛力也因我國加入WTO,面臨失去優惠政策的困境而受到影響。廣州省會城市的地位重新拾回。廣州城市地位的回升后,廣州市及時提出雄心勃勃的南沙開發計劃(南沙規劃區總面積約797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575平方公里)。根據規劃,未來南沙將建設成三大基地:現代化物流基地、現代化臨海型工業基地、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廣州將在南沙地區投入超過300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未來南沙的經濟總量將等于目前一個新廣州。
廣州南沙開發計劃,勢必引起大量的資源向這個新的區域集聚,使珠三角各城市之間的博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南沙計劃已經引起了香港、深圳乃至東莞等地的高度重視,這些城市紛紛調整自己的城市定位,由此,也引發了新一輪的——
物流中心城市之爭
在珠三角中心城市之爭最終落下帷幕之時,廣州市雖然在珠三角區域中拔得頭籌,但珠三角物流業區域中心老大位置并未同時攬入懷中,競爭一直在持續進行,最引人注目的是穗深物流中心城市之爭。作為競爭的主角之一,深圳政府與企業動作最大而且頻繁。
在深圳,物流產業一直是深圳市政府支持與發展的重點行業。自深圳鹽田港區從無到有的“發家”史,給深圳帶來巨大經濟助推作用后,深圳市政府似乎嘗到了甜頭,一直把物流產業列為該市的支柱產業之一。
該市市長許宗衡提出,深圳將依托綜合運輸基礎設施及物流信息兩大平臺,面向國際、聯系內地,以國際物流為重點、以區域物流為基礎、以配送物流為支撐的區域性物流中心。
如今,深圳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次于高新技術產業,物流業已然成為深圳市第二大支柱產業。2006年深圳市物流業實現增加值543.43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77.84億元,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9.56%。今年前三個季度,深圳市物流業增加值超過500億元。
為進一步促進深圳港航產業發展,深圳陸續出臺措施,吸引班輪公司、國際貨代公司總部、國際大型采購配送中心總部落戶深圳,政府專門從財政撥出資金對上述將要落戶深圳的公司進行資助。近5年來,深圳投資建設相對較大規模的物流園區8個,面積達29平方公里,而在未來5年,該市規劃建設總面積為40平方公里的6大物流園區。專家表示,最近的10年是深圳物流業由弱到強,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
事實上,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城市,以其穩步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依托地理、交通區位的優勢,逐步形成了以鐵路、公路、港口、航空和管道運輸為主多種運輸方式并存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廣州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用10到15年時間,將廣州建成中國南方國際現代物流中心,初步建成基于珠三角、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中國南方現代物流樞紐城市和全球物流體系的重要節點。
在珠三角區域內,對打造物流中心的目標傾注過熱情的并非只是港深穗這樣重量級中心城市的專利,一些經濟高速成長的新興工業城市也在躍躍欲試。
佛山市市長陳云賢在第四屆佛山物流合作洽談會上公開宣布,未來5年,佛山將投入4200億元,全力打造交通、能源等9大重點工程,把佛山建設成為珠三角西翼區域物流中心。
與佛山一樣同處珠江西岸的中山市也提出,依托區位優勢和特色經濟優勢,以現代交通、信息網絡平臺為支撐,將中山打造成珠三角西翼的區域性物流中心。
根據東莞市水運2005年-2020年發展規劃,到2020年,東莞將全面建成“一縱三橫五河口”布局的高等級航道網。據此,東莞有關人士稱,從整個珠三角物流運送來看,東莞正在向第三代港口城市轉型,其目標是與周邊的廣州、深圳、香港構成“3+1”的格局。虎門港也將實現從傳統的運輸樞紐向集運輸、貿易、臨港工業和物流等于一體的第三代港口的轉變。
除此之外,僅僅在珠三角區域內,珠海、江門和惠州均有大規模建設港口、打造航運中心的規劃。例如,珠海高欄港,江門深水港,和惠州的能源碼頭等,都為本地區的航運中心邁出實際步伐。
然而,物流競爭是雙刃劍。競爭的結果就是小物流園區數量多,有沖擊力的大物流園區缺少。
物流一體化才是制勝之道
其實,無論是廣州,還是香港深圳,或是珠三角其他城市,只有走物流一體化道路,才是做大做強的根本。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李芏巍認為,“無論是空港經濟,還是河港海港經濟,不存在城市之間的競爭。只有專業分工、合作,做大物流蛋糕才是硬道理。”
這個思想最早為深圳所接受。深圳在與香港、廣州既合作又競爭的過程中,明確提出了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和廣州“華南物流中心”具有差異化的“華南地區供應鏈服務基地和在亞太地區具有影響力的物流樞紐城市”的發展目標。
對于珠三角各個城市在物流方面的競爭,深圳市副市長張思平表示樂觀的同時也坦陳,“競爭是個非常大的問題。”他表示,珠三角港口群當中,香港、深圳、廣州之間是合作分工,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競爭。但由于珠三角是世界的加工廠,提供了大量集裝箱貨運的貨源,在這個地區的港口發展是非常有前景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服務對象,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優勢,這些港口可能會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共同構成華南地區港口群發展的大趨勢。
張思平表示,未來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是不會改變的。雖然香港集裝箱增長幅度可能沒有深圳、廣州快,但是香港所具有的發展轉口、發展港口高端產業的優勢仍然存在;深圳港口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深圳和香港相比具有的優勢,就是成本低,離貨運地近等;廣州南沙港從前年開港以來發展迅速,深圳的西部港口和南沙的港口將會形成一個相互分工、相互合作的新格局。
“未來南沙港可能在內貿集裝箱航運方面具有它的優勢,但是深圳西部的港口在外貿、國際航線、技術方面目前有明顯優勢。”張思平認為,在未來的若干年內,香港、深圳、廣州的港口都會得到較好、較快發展。
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中國首席代表王國文博士認為,現在空港經濟競爭不是粵港澳機場群相互競爭,而是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某一地區整體競爭力提升。包括粵港在內的珠三角地區機場群各優勢,專業分區不同而形成合作格局才是王道。
王國文稱,香港是國際化空港;相較于香港,廣州空港是以國內為發展腹地,不足以威脅國際化地位;而深圳更傾向于海港,從結果來看,深圳物流運輸業每年增長百分之二十,香港并沒有因此出現行業萎縮現象。因此發展空港經濟更需要通過專業分工,以合作提高地區綜合實力參與國際競爭。
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唐航浩則用一個不斷擴大的圓做比喻。在他看來,目前國內經濟不斷發展,空間很大。珠三角城市之間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競爭,每個城市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都能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只要圓的直徑還在增長,現在的一小份,也會變成一大塊,合作互補取得共贏才是根本。
從21世紀前期世界經濟格局變化趨勢來看,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的制造業中心,珠江三角洲則成為世界制造業的主要生產基地。因此,珠三角在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之下,只有推動物流一體化,才能使該地區更具備與長三角競爭致勝的優勢。
珠三角物流一體化 不斷擴大的圓
本報駐粵記者 陳國雄 中國水運報
▲深圳港
▲珠三角港
相 關 鏈 接
網 友 評 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中國水運網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水運網、中國水運報和中國水運雜志的所有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水運報刊社和中國水運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聯系電話027-8276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