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要向現代服務產業轉型
2007-3-15 20: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交通部部長李盛霖(前中)在延安視察農村公路
記者: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全國交通工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中央的部署,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李盛霖:我們按照“十一五”交通工作的基本思路,一手抓“十一五”六件大事的精心籌劃,一手抓2006年10項重點工作的組織落實,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第一,交通發展規劃和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新的成果。編制了《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并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編報制定了《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等一批《規劃》、《綱要》和《意見》,增強了交通發展的系統性、前瞻性和科學性。全年新改建公路里程3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0公里。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48萬公里(包括155萬公里村道),高速公路達4.54萬公里。沿海港口新擴建泊位252個,其中萬噸級深水泊位144個,新增吞吐能力4.95億噸。內河港口新增吞吐能力6720萬噸,改善內河航道里程521公里。
第二,農村公路建設實現新的突破。全年新改建農村公路32.5萬公里。共建設農村客運站8711個,停靠站點2.93萬個,又有19759個行政村新開通客運班車,行政村通公路率達84.1%,客車通達率83.2%。
第三,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全年公路、水路完成客運量184.4億人和2.1億人,旅客周轉量10136億人公里和74.9億人公里,同比分別增長8.7%、5%、9.1%和10.5%;完成貨運量146億噸和24.4億噸,貨物周轉量9647億噸公里和53908億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8.8%、11.9%、11%和8.5%。全國港口完成吞吐量56億噸,同比增長15.4%;完成集裝箱吞吐量930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6%。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到4.65億噸,繼續保持世界第一。日照港、南通港進入億噸港行列,我國目前已經有12個億噸大港。
第四,交通安全監管和人命救助取得新的成效。進一步明確了安全管理架構體系和責任體系;加強水上安全監管和搜救能力建設;早準備、早檢查、早安排、早落實,加強防臺防汛工作;按照“三關一監督”職責,加強了道路運輸安全監管。
第五,行業創新工作邁出新的步伐。召開了建設創新型交通行業工作會議,明確了建設創新型交通行業的指導方針和目標,提出加強理念、科技、體制機制和政策“四個創新”。制定下發了《建設創新型交通行業指導意見》,分解落實了建設創新型交通行業各項任務并制定了實施方案。
第六,交通法制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加大了交通立法責任制的實施力度,編制實施了交通2006年立法工作計劃,有1件和3件交通立法項目分別列入了今年國務院一類和二類立法計劃。
第七,交通對外交流合作開創新的局面。與周邊國家多雙邊合作不斷深化;與發達國家的交通合作進一步擴大;與發展中國家的交通合作更加密切;在多邊國際合作中,積極參與了國際海事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多邊國際合作,承辦了國際航標協會第十六屆大會。
第八,行業文明和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新的進步。召開了全國交通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十一五”行業文明建設要以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線,以開展“學先進、樹新風、創一流”活動為載體,把行業文明建設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記者:去年7月,交通部黨組提出,在建設創新型交通行業的過程中,要做好“三個服務”: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如此強調交通運輸業的服務功能,令人印象深刻。
李盛霖:我認為,服務是交通運輸的本質屬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交通運輸的作用作過經典的論述:商品在空間上的流通,即實際的移動,就是商品的運輸,這種位置的變化就是向乘客和貨主提供的“服務”。在我國經濟產業布局中,交通運輸一直是重要的基礎產業之一,發揮著支撐經濟發展、引導生產力布局、溝通城鄉、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公路、港口、航道等公共設施和公共產品,直接承載著“人和物空間位置移動”的運輸服務,為商品流通和人員流動提供基本條件。交通運輸的服務屬性十分突出,在國民經濟產業構成中又屬于服務業范疇。交通運輸提供的生產性服務,面向國民經濟的所有生產部門,服務過程貫穿于社會生產、流通的各個方面,是與國民經濟其他生產部門關聯度最高的行業之一。交通運輸提供的消費性服務,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普遍性服務,服務對象涵蓋所有社會群體和個體。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把交通運輸定位為服務業,并作為服務業中優先發展的領域。
記者: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要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戰略任務。作為交通部長,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李盛霖:發展服務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后較長時間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國際經驗表明,服務業加速發展期一般都發生在一個國家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收入水平轉變的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目前正處于這樣的歷史階段。把交通運輸定位為服務業,意味著交通運輸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發展服務業不僅能擴大就業,而且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性需求。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參與交通活動愈加頻繁,交通服務的內容、服務方式、服務質量發生了新的變化。發展服務業是提高整體國民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之一。交通運輸是傳統服務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依托信息技術,提高交通運輸的機動性、便捷性,降低運輸成本,就能促進整體國民經濟效益的提高。當前,交通運輸要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產業轉變。
我們必須站在世界交通發展趨勢、發展規律的角度審視中國交通發展水平,站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角度審視交通適應能力,站在人民群眾對交通需求的角度審視交通服務水平,站在行業以外的角度審視交通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改進服務水平。
記者:交通工作要做好“三個服務”,主要抓哪些工作?
李盛霖:我們提出“三個服務”,既是對多年來交通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對交通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更是對交通工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本質要求的新認識。
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這是交通工作的總任務。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要求,統籌規劃,科學安排,強化管理,抓好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能源、重點物資、農副產品、外貿貨物的運輸保障,做好搶險救災的應急運輸,實現覆蓋范圍更廣、服務水平更高的貨暢其流、人便于行,把運輸保障和運輸服務落在實處。
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是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從農村公路面廣、量大、保通保暢任務重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推進農村公路建設,解決好建養管運的問題,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
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這是交通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既要重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安全監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又要不斷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安全性,讓人民群眾出行放心;要不斷增加交通有效供給能力,不斷提高運輸服務的效率、質量和水平,讓人民群眾出行滿意。
記者:在貫徹落實“三個服務”的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李盛霖:長期以來,交通處于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狀態,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往往容易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對發揮現有設施的效率和提高服務水平關注不夠,重增長、輕服務。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交通增長轉型的任務越來越緊迫,發展模式、發展重點、有效供給必須隨著需求變化而加以調整。強調做好“三個服務”,就是要求交通工作必須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轉變發展理念、明確發展內涵,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促進科學發展,實現交通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長向內涵式的集約型增長轉變、由以生產增長為導向的發展向以服務質量為導向的發展轉變。
記者: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在這個全局下,怎樣看交通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李盛霖:我認為,交通發展面臨的機遇,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中央已經把優先發展服務業作為拉動國內消費需求、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并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拉動國內消費需求的重要方面。交通作為服務業中優先發展的領域,將在拉動國內消費需求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中央把努力解決城鄉發展不協調、地區發展不協調作為加快調整經濟結構的重點任務,交通在溝通區域和城鄉之間的紐帶作用將會更加凸顯。三是中央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決人民群眾出行問題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是發達國家已經把經濟發展的重心轉向服務業,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出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趨勢。這就要求不僅要發展國內便捷的交通服務業,而且要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建設連接全球服務系統的運輸網絡。
至于面臨的挑戰,簡要地說,一是我國的服務業正在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邁進,交通是傳統產業,如何向現代服務業轉型還沒有破題。二是資源、環境對交通發展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還沒有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交通發展路子。三是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經成為交通發展的迫切要求,我們還沒有探索出積極促進建立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有效途徑。四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選擇交通方式的理念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安全、便捷、舒適、高效及個性化需求增強,對交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同時,目前交通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突出矛盾和問題。交通結構不盡合理,有效供給不足;公路、水路交通與其他運輸方式相互銜接不夠,運輸效率不高;交通增長方式還比較粗放,資源消耗多,質量效益有待提高;交通面臨的環境壓力增大,與環境友好型的發展要求有差距;交通事故仍時有發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交通行業管理水平還不高,與以人為本、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有差距。
記者:對于交通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你們有什么應對措施?
李盛霖:我們將采取的主要舉措有:
——調整結構。要妥善處理好四個關系:公路水路交通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公路水路交通與綜合運輸體系的關系;公路交通與水路交通的關系;公路水路交通各自內部的關系。當前要重點抓好投資結構、基礎設施結構和運輸結構三個層面的優化與調整。
——轉變方式。當前,要高度重視能源、資源和環境對交通發展的剛性約束,切實擺正交通發展與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作為推動交通增長方式根本轉變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交通發展路子。
——注重創新。堅持以理念創新為先導,科技創新為引領,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政策創新為保障,為做好“三個服務”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強化管理。進一步創新交通公共服務體制,健全完善惠及全民的交通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交通建設、運輸管理、安全監管中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把安全理念牢牢植根于交通規劃、生產建設、管理服務各個環節,建立快速高效的應急反應和安全防控體系,提高事故預防、人命救助和事故處理能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滿意放心的運輸服務。
記者:謝謝您的介紹,并祝2007年交通運輸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