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輸到物流——變化中的提升
2007-3-16 14: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運輸通常被理解為運輸工具的持有者或控制者根據客戶提出的運輸需求進行運輸設計、組織和實施;而現代物流則應解釋為經營者用系統優化的思想對運輸對象從起點至終點完整地設計、組織、實施運輸及合理地完成在這一過程中的相關作業。前者可以是單方式運輸,也可以是多式聯運,承運人承諾在交貨地點和接貨地點之間保證貨運質量,而貨物交接地點一般都是承運人運輸工具能夠到達的地點。后者則含有經營者主動為客戶組織門到門運輸全方位服務的意思,包括線路選擇、運輸工具選擇、倉儲、包裝等,對貨物流通過程負全責。
在以往的物資流通過程中,運輸、倉儲、裝卸、包裝、加工等活動通常由不同的經營者負責,配送等活動開展得較少,存在生產環節多、勞動效率低、庫存數量大、資金周轉慢、經濟效益差等問題。而現代物流是按照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分工的原則,利用貨運網絡和信息網絡,將這些原來彼此分割的物資流通活動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運送保障體系,由專門的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多功能、全方位、一體化的綜合服務,通過理順生產環節和提高勞動效率來降低流通成本。
物流概念的提出是人的能力增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過去在工業化過程中,由于能力所限,人們的注意力放在廠區范圍內,至于原料和產品在廠外怎樣流動,考慮的相對少一些,只要成本低就好。隨著人的能力的增強和社會化、專業化大生產體系的建立,人們開始將一個區域,甚至整個世界、整個地球看做一個大工廠、一個整體來研究產品生產流程的合理性和優化問題,從過去把重點放在生產工廠的合理建設轉移到把重點放在物資流通全過程的合理設計上,僅把工廠看做物資流動過程中的一個駐留點。
狹義地講,如果認為運輸組織意味著運輸過程優化,側重于合理使用運輸工具,那么物流組織則意味著流動過程的優化,側重于物資流動方式的合理性。由運輸向物流的轉變相當于把運輸工具與運輸對象的位置做了對調。再進一步講,這種轉變把生產與流通運輸這一對對立統一的事物的位置也做了調整,過去以研究生產為主,運輸流動為輔,現在以流通運輸為主,生產為輔。這就是物流概念的新意所在。
位置的調換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感覺,這樣做有時有利于啟發新思路,有利于解決問題和提高管理水平。這也說明并非只有新的事物、新的技術能給人們帶來效益,一個理念、觀念或思路的改變也會給人們帶來新意和效益。它遵循的基本規律是:理念改變→概念改變→業務改變→效果改變。
歸根結底,把物流定義得多么大、包括的內容有多么多并不是最重要的,為追求時髦而打出物流的旗幟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由運輸到物流的轉變是理念或概念的轉變。這種概念的轉變至少意味著三個變化:一是研究問題的側重點和著眼點發生了變化,由運輸到物流是一種理念的變化;二是進一步強調物資運輸流通的整體效益,用系統優化思想優化物資流通的全過程,而不僅僅是某種運輸方式或者某個運輸環節的優化,內涵擴大,高度提升;三是強調盡可能為客戶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務,按客戶需求設計企業的功能。
抓住物流概念的實質才能綱舉目張、有的放矢,做到轉變服務意識,從坐等客戶上門到主動上門為客戶服務,并提供多樣化的、使客戶滿意的服務。也正因為服務質量的改善,擴大了服務范圍,使許多物流經營者獲得顯著效益,與過去的運輸過剩和不景氣相比,運輸市場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