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進入后航運中心時代
2007-7-3 11:2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四月份本港貨柜吞吐量同比下跌百分之一點六,乃繼三月后再次錄得負增長。今年頭四個月累計吞吐量為七百四十萬箱,只微升百分之零點四,表現差勁。但新加坡港口的貨箱吞吐量在同期上升一成四至八百八十萬箱,超出本港近一百四十萬箱,差距有不斷拉闊之勢。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本港的世界第一大貨柜港桂冠早于前年為新加坡奪去, 至今不單無法追回,且落后程度正與日俱增。
競爭對手并不止于新加坡,上海港頭四個月貨柜吞吐量達八百零八萬箱,同比大升近 二成七。因此如無意外,上海今年已可穩爬香港頭而晉居世界第二大貨柜港。何況上海港的發展尚在初步階段,還有巨大的擴張空間。首先,洋山港正繼續擴建,吞吐量將逐步擴大。其次,上海正利用長江黃金水道的地理優勢,加快與沿江經濟帶合作以進一步擴大其航運業務的腹地,增強發展后勁。
社論認為,如果說被新加坡及上海超過已成定局,香港今后還要面對的競爭,將來自旁邊的深圳港,和高速崛起的廣州南沙港。當深廣競爭日益激烈之時,香港卻未可漁人得利,反成為雙方搶截貨源的大輸家。估計不用多久,廣深的綜合或深圳單獨的吞吐量便可超越本港,香港貨柜港的世界排名,將如高雄、釜山般一降再降。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功能的海運部分已難于保存,在大勢已去下勢難免被邊緣化。事實上,未來幾年各方的關注點
已不在此,而是本港航空貨運業務,又會否如海港般遭遇到周邊機場的巨大競爭壓力。
本來早幾年前有建議香港可仿效倫敦,建設無海港的國際航運中心,轉型發展碼頭之外的其他與海運相關業務,但看來這亦不易實現。因此,香港顯然已步入后航運中心時代,今后要談的已不是如何發展本港航運業(或許航空客運是例外),否則只在浪費時間。真正要做的倒是:(一)航運業務收縮的善后工作,這包括貨柜碼頭及港口區如何由再發展加以更好地利用;如何令失業工人由再培訓來達致再就業,和如何協助相關的企業轉型
。當然,還要細看哪些工序、業務尚可由政府給予適當支援保留在港,以減少流失。多年來建立的航運及相關產業牽連甚廣,占GDP及總就業額不少:工人以十萬計而產值以百億計。如善后不當將會造成社會及經濟震蕩,后果堪憂。
(二)發展替代的新興業務。這與善后工作將可相輔相成,如搞得好可大為緩減航運業收縮帶來的調整陣痛。許多人或以為香港只要能保持國際金融中心便足矣,近日QDII寬禁,更令這些人十分亢奮。實際上這也許只會風光幾年:當大部分本港H股、紅籌以至藍籌都在內地上市后,QDII的功能亦將失去大半。其他的人民幣業務若不是望穿秋水,能在港開展亦只屬過渡性質。顯然,港人已是時候要認真直面未來,憑新思路再創新猷。如繼
續靠吃老本渾噩度日,將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