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城鄉一體化交換體系和暢銷體系是重中之重
2007-7-14 11: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由于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加工、儲運、保鮮等多方面的原因,農產品的市場供求關系和物流供應鏈比工業品更加脆弱,農產品滯銷積壓對“三農”造成的損失更為嚴重,農產品最迫切需要建立暢通、高效的流通體系。目前農村賣糧難、賣棉難、賣豬難、賣蛋難、賣菜難、賣果難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年平均造成30%左右的銷售收入損失,同時工業品也出現年平均數萬億元的滯銷積壓和銷售收入損失。這種狀況背后反映的是同一個問題,即新時期以市場協調為基礎的工農、城鄉互為供求的一體化關系還遠不夠牢靠,甚至彼此脫節。工業品滯銷積壓不全在城市和工業本身,更主要因為農村購買力低下、農村市場對工業品吸納容量的相對狹小,以及農村不斷涌現的初級產品得不到城市和工業及時充分的吸收。
城鄉交換關系的紊亂和 “雙重滯銷”的產生,反映出城鄉之間迫切需要尋找新的交易支撐點。而率先將農產品銷售和農民增收作為建立暢銷體系的重要啟動點,不僅可以緩解農產品的滯銷積壓,減損增收30%,大大增加農民收入購買力,而且會反過來擴大內需,大大緩解工業品滯銷積壓和收入損失,從而把“全局走活”。為此,該做的事情可以有許多,但政策思路的要點:一是立足于農民合組組織,建立城鄉一體化、多種經濟成份參與的商貿服務業體系,理順比價和差價關系,運用經濟杠桿促進城鄉產品購銷重新活躍起來。由促銷體系可直接增加農民銷售收入30%。二是建立多層次、安全高效的農產品、農資和消費品市場體系以及涉農信息服務體系和物流體系。由降低農產品、農資和消費品物流成本、信息成本等交易成本,可間接增加農民收入15~20%。這樣“里外里”一增一減,不僅實效巨大,還可從根本上縮小“出村的賤、進村的貴”的剪刀差。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產品“雙百工程”要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和暢銷體系的有效實現形式。“萬村千鄉”(農家店)市場工程和農產品“雙百工程”(一百個有影響力的大型農產品市場和一百個有影響力的大型涉農龍頭企業)要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和暢銷體系中著眼制度創新、培育農村經濟微觀基礎和城鄉一體化的有效實現形式,成為低風險、低成本、高效率、增收入、促消費的新型載體。“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產品“雙百工程”已經取得“農民得實惠、企業得市場、政府得民心”的初步實效和經驗,2006年3月在江蘇揚州召開全國現場會以后,“萬村千鄉”工程已經在全國逐步展開。在這個基礎上,商務部又順勢推出了促進農產品流通的“雙百工程。”如何切實“把好事辦好”,關鍵在以下幾點:
一是提高農民的參與度。同培育內生性的農村經濟微觀基礎和發展合作組織緊密結合,通過培訓機制,提升土生土長的個體商戶、夫妻店,使農民、農村經紀人成為農家店和農村市場的主體,并且切實使農民受益。
二是提高龍頭流通企業的參與度。根據商業、服務業在城市迅速發展、競爭激烈而農村嚴重不足的強烈反差,從城鄉一體化和建立暢銷體系的角度重新考慮商業資源的合理配置,要鼓勵商貿、服務企業發展連鎖式經營,突破城鄉、所有制和主管部門的界限,向農村多渠道延伸、滲透,設立網點。這樣既可以改變城市商業、服務業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過度競爭局面,又可以將城市的商業意識、商業經驗、市場信息、技術知識向農村廣為傳播,加快農村商品化、市場化進程。要鼓勵城市各類工商企業,以資產為紐帶,自愿互利地加入進去,成為內在于 “三農”的、緊密型的合作伙伴。
三是提高“良性循環”度。盡快完成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形成以低成本支撐的長效機制。對此,需要后續跟蹤研究解決的經濟核算等問題還有很多。
四是提高政府的扶持度。對企業微利模式或保本模式要采取相應的政策保障。在啟動階段,要提高公益性投資的質量,要處理好公益性和經營性的關系,資金、用地、用水、用電等對應的政策要配套、完整、穩定。另外,推進“萬村千鄉”工程要避免“一刀切”,要充分估計東中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對中西部地區條件暫時不具備的,“萬村千鄉”工程可以先行在鄉鎮一級嘗試開辦“中心示范農家店”,以便總結經驗,穩步推進。
五是提高內涵的擴展度。不斷調整結構,增加涉農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六是提高渠道資源整合度。促使現有的各自為政、互不相屬的供銷社系統、郵政系統、企業系統等等,整合成農村采購和農村銷售一體化的流通體系,注重資源存量提升、調整,避免重復建設、另起爐灶,消滅各自為政、多頭儲運造成的 “跑空率”、“待貨率”,顯著降低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切實解決“出村的賤,進村的貴”這一“剪刀差”問題。
可以確認,依托微觀基礎的制度創新,提高“三農”的組織化程度,以制度創新、發展農民合作組織為基礎,以商貿流通服務業為啟動點,多渠道增加投入,建立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購銷網絡和暢銷體系,發展“商貿帶動型”的新農業、新農村,培育新農民,是市場經濟新時期的客觀要求,也是發達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長遠之路,并有望取得近期巨額實效。
(宋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河北經貿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