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緣何力挺外資并購
2007-9-22 15: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9月9日商務部發布了《2007中國外商投資報告》。媒體普遍認為這是對中國官方 “中國尚無行業被外資壟斷”論斷的正式回應。此時距 《反壟斷法》的出臺還不到十天.
商務部希望借此轉變社會對外資并購的妖魔化認識,并強調外資并購給中國創新利用外資帶來新機遇。
外資并購創新低中國很安全
根據 《2007中國外商投資報告》提供數據顯示,外資并購占中國吸收外資總量的比重僅為3.1%。
《中國經營報》記者朱力采訪相關專家認為相當一部分發達國家的外資并購占吸引外資的比例為70%以上,發展中國家為30%,中國才3%,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外資并購并沒有形成壟斷。未來并購仍將是我國吸引外商投資的主要模式。國際社會從2003年就開始喊中國要成為世界并購中心了。但是,這個夢現在看來越做越遠,2007年外資并購創新低成必然。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說,人們說某某領域被外資 “壟斷”了,其理由一般是這個行業各個外資企業占有的市場份額達到很大比重。市場份額大不等于壟斷。現在還沒有一個行業真正被外資企業壟斷,中國處于一個半世紀以來經濟安全度最高的時期。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李志群年初表示,外資并購給中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帶來了新機遇。中國吸收外商投資多年來基本以投資設廠為主。近幾年,國際跨國公司開始在重化工業、基礎材料業、消費品生產和服務業等領域開展并購業務,但其數量和交易額并不多。
民營物流成并購主要目標
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孫鵬日前在2007年中外企業集團國際年會上說,外資并購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并購方式以股權并購為主,并購對象以民營企業等非國有企業為主;二是制造業外資并購在全國外資并購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并購投資主要投向為物流等服務行業;三是外資并購投資來源地主要是內地的保稅港和中國香港。
外資并購短期內難壟斷
針對為何外資并購沒有形成壟斷。王志樂說,首先,同一行業內的外資企業之間也存在競爭。不應當把一個行業所有外資企業加在一起作為一個市場競爭主體來判斷。其次,市場份額集中是壟斷的條件,但不等于壟斷。因為壟斷是市場競爭主體運用其市場優勢地位限制競爭。判斷是否壟斷主要看這個企業是否運用其優勢地位限制競爭。從調查看,目前有少數行業確實存在某個外資企業市場份額集中度高的情況,但還沒有真正形成壟斷,即這個外資企業利用其市場份額集中的優勢限制競爭。不能把一個產業在市場競爭中遭遇困難就上升到國家經濟安全的高度,這樣做往往會使某些企業以國家經濟安全為名行企業保護之實。
民營物流與外資的互補性強
針對出現的民營物流已成外資并購主要目標等外資并購三個特點,戰略學及競爭力研究專家、河北經貿大學商學院教授陳貴民分析認為:目前物流行業內的鐵路、郵政、港口等都屬國有控股,政策限制較多,另外我國物流業的央企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實力,外資巨頭短時間內很難 “啃動”;內地一些民營物流企業已具有較好本土化資源,外資進入中國內地后最有可能對他們采取分工協作或者收購的策略,而那些傳統物流企業,如大型倉儲企業、運輸企業將會面臨更多問題,因為外資的資本、人才以及管理優勢,與這些傳統物流企業并沒有太多的互補性;另外內地民營物流企業屬虛擬經營,更便于分工合作,外資并購其的成本也會很低。
至于香港和內地的保稅港等自由港等會成為外資并購的主要來源地。陳教授認為這些地區處于我國改革開放最前沿,政策限制較寬。
政策調整物流外包將成引資主體
9月10日~11日,商務部主辦的中國服務外包發展研討會在廈門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召開。
商務部官員向外界明確表示:中國下一步的用外資政策將會調整,把發展重點放在包括物流外包在內的服務外包等領域,以對利用外資進行結構性調整。
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也專門到場,她向外國投資者建議的第一個中國商機就是 “現代服務業合作”。
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在會上說,中國龐大的制造業創造了巨大的服務需求,使中國對跨國公司保持較強的吸引力,物流等服務業吸收外資和發展服務業有很大潛力。
商務部早在去年就開始實施 “千百十工程”,以支持服務外包。據了解,如今全國已有大連、北京、上海等11個城市被認定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
與會專家分析:中國現在正致力于 “中國制造”向 “中國服務”轉型。過去20多年間,我國主要是承接了國際制造業的轉移,成為了世界制造業大國,但是現在必須向更高層次的產業升級。國家要求企業承接包括物流外包在內的服務業外包的產業轉移,力促產業升級。在未來,外包也將逐步成為中國利用外資的主體,而外資并購則給中國承接國際物流外包轉移和利用外資帶來了新機遇。
外資并購成本將上升
據正謀咨詢首席研究員冀書鵬的觀察,去年以來我國的平均并購成本上升了50%~100%。這使外資并購國內企業出現 “寒流”。
業內人士預計: “物流、零售等國家宏觀調控很少,市場競爭又十分激烈的行業,由于可供并購的有價值的產業資源像華宇物流那樣企業已經大幅減少;現在大多數物流業外資巨頭已經在完成主體布局,對于他們來說,戰略上要介入的地區不一定有合適的企業可以并購;另外我國物流企業弱小且分散,很少有企業的規模、經營、后續發展能力各方面能達到并購的要求;同時我國的物流央企幾乎根本就沒有可能被收購。并購資源的稀缺導致了成本的上升。”
中國物流品牌在外資并購中有淪陷風險
宅急送總裁陳平和遠成集團行政副總裁黃遠新曾明確表示,公司愿意與外資合作,但不會放棄控股權,更不會放棄自己的品牌。
2006年的 《中國產業外資控制報告》也分析認為:發展中國家的民族企業普遍存在著企業規模小、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低等問題,很難挑戰跨國公司業已構成的全球市場品牌格局,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也很容易受到跨國公司品牌的打壓。在開放的全球化環境中,它們大多只能選擇接受跨國公司的全球化分工安排,放棄自主品牌,專為跨國公司貼牌加工,或者長期作為地域性的小品牌存在,尋找和填補市場縫隙。
在外企并購的大潮中許多品牌已經難覓蹤影了,這不得不引起物流企業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