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運國際:看好輕資產運作
2008-10-15 10: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閆海琳
當 “輕資產”漸漸成為國內商界的流行詞時,許多商家開始意識到廠房、機械設備、員工等有形資產不再是夸耀企業實力的資本。在生產和運輸等成本不斷攀升的今天,這些有形資產反而成了企業甩不掉的包袱。
隨著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概念的提出,加上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國內企業都在尋求生存之道。 “用最少的資金去撬動最大的資源,賺取最多的利潤”,耐克、ITAT、可口可樂、海王星辰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輕資產”運作方法正式走進物流人的視野。
從傳統船運代理到綜合物流
20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許多外資企業在深圳投資辦廠,出口貿易量增加,這為貨運代理的發展提供了土壤。華運國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并獲得發展的。
從傳統的船運代理到綜合物流服務,華運國際的業務范圍和企業規模逐步擴大。甘建軍說: “華運國際的業務擴展是用一次次的創新鋪就的。90年代初,國內許多貨代企業還是掛靠時,華運國際已經著手打造自己的品牌。1998年,華運國際組建了自己的銷售團隊,發展海外代理,開始從事拼箱業務。當時,在深圳做拼箱的本土企業并不多,跨區域的更是寥寥無幾,主要是為國外的物流企業做代理。”
甘建軍告訴記者,從1992年到1995年,是華運國際的積累階段。當時,國外的貨代公司還沒有進入國內市場,加之出口量激增,華運國際緊緊抓住這難得的機會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從深圳到廣州,到整個珠三角,再到廈門、上海、寧波、青島、天津等國內大城市,華運國際的國內網絡不斷拓展。2004年,五家國外分公司的開設為華運國際打開了海外市場的大門,公司的海外代理業務也隨之增多,業務形態也更為豐富。從整箱集裝箱運輸發展到空運,然后到拼箱、倉儲,多式聯運,駐廠服務,全球采購代理,國內分銷業務等,在甘建軍看來,公司發展成為綜合物流企業,可以說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輕資產運作 延伸服務鏈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貨代企業競爭日益激烈,大型貨代企業與小型貨代企業在營運模式上并沒有多大區別,企業利潤減少。經過對市場形勢的分析,華運國際意識到必須謀求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與其他大型物流企業不同,華運國際沒有自己投資建設倉庫和物流基地等硬件設施,倉庫都采取長期合約租賃形式。甘建軍介紹說,華運國際最大的特點是采取輕資產運作方法,盡量減少固定資產的投資。結合目前國內閑置倉庫和車行很多的現狀,華運國際利用自己多年發展起來的客戶網絡,與拖車行、倉庫、船公司結成合作伙伴,將社會資源進行整合、打包。甘建軍表示,這種輕資產運作方式既可以減少投資、提高效益、強化核心能力,又可以增強靈活性、降低風險。
為實現輕資產運作,華運國際設立了專門的產品設計中心,針對客戶需求設計出最適合客戶的服務,并隨市場變化,不斷創新。銀根緊縮政策實施以來,中小企業貸款難度加大,為此,華運國際開創了一項買斷物流業務。通過與保險公司和銀行合作,將客戶 (買家)、供應商、銀行和保險公司四方在利用公司的國內外網絡平臺有機地組織起來,達到了多方共贏的效果,幫助中小企業解決了一部分融資。同時,針對競爭激烈的運輸環節,華運國際不在運輸費上與其他企業競爭,而努力在運輸的兩個節點上進行服務創新,即為企業提供供應鏈上下游的買斷融資業務,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短期現金流問題,從而延伸了自身服務鏈。
除采用租賃倉庫和整合資源的方式外,華運國際還聘請專職培訓人員編成內部教材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以此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優化公司流程,加強執行力及標準化建設。此外,華運國際計劃在2009年開始實行新的營銷模式。公司投資了500多萬,在成本較低的地方建立高標準的操作平臺和結算平臺,逐漸減少寫字樓銷售人員的數量,擴大了無形的銷售隊伍,使企業運作更 “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