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探索流通新模式
2008-10-22 11:2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李娜
“千呼萬喚始出來”,經過兩年多的討論和修改,新的醫改意見終于浮出水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際協調工作小組近日發布了 《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征求意見稿)》。該 《征求意見稿》提出,基本藥物由國家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減少中間環節。規范基本藥物的生產和配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直接配送覆蓋面力爭達到80%。
目標是鼓舞人心,但要實現確實還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流通渠道過長
意見稿出臺后,有學者表示擔憂,政府組織的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可能使我國30年來藥品生產流通領域的改革,全面倒退回計劃經濟體制時代。
關于這種 “統購統銷”的流通方式,為何遭來詬病?其根源在于他們認為有違市場化進程,會加劇行政部門的壟斷和干預。在地方壟斷或區域壟斷中,會導致生產企業和配送企業進一步忽視或忽略掉藥品的質量、流通費用及運輸效率。
我們來看一下城鄉基本的藥品供應流程:當藥品從藥廠出廠時,通常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尋求代理商 (一級代理商)進行合作;一級代理商通過尋找各大地區批發商 (分銷商)進行合作;星羅分布的藥店通過批發的渠道與分銷商合作。
這個看似完整的供應鏈,其利益鏈又是如何構建的呢?從事某醫藥物流的一位相關負責人肖娟告訴記者,藥品領域的利益通常為10個點,也就意味著每100元錢的藥品中只有10元是藥品的成本價,剩下的90元是在一級級的流通渠中道層層克扣的。
事實上,在藥品真正的流通中,并沒有完全按照其基本的流程進行流通。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像前些年熱賣的紅桃卡口服液,就是藥廠和分銷商直接合作;還有近年來熱賣的腦白金,則是藥廠直接和藥店、超市等進行合作;還有些藥酒等,甚至直接走到普通百姓中去促銷。
肖娟表示,藥品正常的供應鏈體系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來拓展市場:通過與分銷商的合作,分銷商通過既有的銷售渠道來促成藥品快速而及時地流通到終端消費者手中;其中在業內最普遍的則是通過 “返點” (就是業內常說的回扣)來達成合作;還有通過廣告投入來增加銷售群體。
其實這三種拓展市場的渠道,利潤空間相差不大。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更有效的還是 “返點”,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廣告效應來的更易被消費者所接受。并且廣告投入不一定與收入成正比,像腦白金的廣告投入差不多就占其利潤的50%左右。
一直以來,藥價居高不下的原因被分析為 “生產環節的混亂無序和使用環節的不規范”。具體到流通領域,縮減流通渠道不一定降低藥價,從紅桃卡口服液、腦白金等可見一斑。
專家分析,跨越或縮減相關流通渠道,都是醫藥物流運營模式的探索。像當前 “農村包圍城市”的醫藥物流路線,也是在逐步探索的結果。具體到減少中間環節,不應理解為簡單地縮減流通渠道或減少單一渠道的相關環節,而是對整個供應鏈管理進行優化,實現專業化、技術化的管理。
優化配送流程
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在肖娟看來,并不能限制其他企業生產的藥品進入終端藥店或醫院。并且這樣可能會導致配送費用增加,加上相關基礎配套措施數量少、技術性、功能性偏低,從而減弱企業生產積極性。那么在藥品出廠后到銷售、存儲、配送的簡單流程,要如何實現快速、高效的一體化流程呢?
“要求醫藥生產企業、代理商、分銷商及藥店等之間形成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將藥品的生產、配送和銷售當作一個整體來運營,從而最大可能性地實現信息共享、資源整合。”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一家大型制藥企業營銷負責人徐應云曾指出,該流程中應依托一定的物流設備、技術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有效整合營銷渠道上下游資源,通過優化藥品供銷配運環節中的驗收、存儲、分揀、配送等作業過程,提高訂單處理能力,降低貨物分揀差錯,縮短庫存及配送時間,減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從而實現自動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專家表示,在一體化流程中,完善的基礎設施、信息化的建設平臺及專業化、技術化的管理模式,是現代醫藥物流體系構建的核心。
在城鄉區域,第三方醫藥物流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是落后的,要使醫藥物流企業能夠及時了解藥品配送狀況、經營品種的庫存和銷售動態,把握市場狀況,還有對庫存的品種進行及時調整,硬件設施建設是基礎,才能通過與信息系統的配合,實行自動向供應商實施補貨計劃。
隨著BtoB以及BtoC的電子商務平臺交易方式由試點到推廣,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要求醫藥物流企業通過先進的管理模式和計算機系統來幫助他們規范管理,而 “供應鏈及協同供應鏈管理”則會成為未來物流的更高管理手段。
醫藥物流企業要建立現代物流體系,必須使管理模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化發展。在外資的強勢沖擊下,需要一些大型醫藥物流企業通過體制改革,逐步朝著企業集團化、管理現代化的方向發展,精細化管理、規范化經營是醫藥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目前,醫藥物流企業的運營模式還離現代運營模式有一定的距離,尤其是中小型的醫藥物流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進、銷、存及配送模式上。該意見稿的出臺,也為醫藥物流企業運作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思路,要求醫藥流通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的醫藥市場價值將達到600億美元,2020年將達到1200億美元。專家分析,未來醫藥商業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從區域性壟斷到全國布局,從內生增長到外部并購,形成規模化、渠道高效的物流配送網絡,在這個過程中將使優勢的龍頭企業強者更強。
政府加強監管
藥品安全重于天,流通渠道一直備受爭議。而一紙醫改意見稿,何以步履蹣跚地走到今天。對物流企業的流通 “橋梁”,早已不是醫藥居高不下的主因。俗語 “羊毛出在羊身上”,醫改背后的層層利益鏈,環環相扣,政府的參與和監管責無旁貸。
“這次意見稿對藥品的供應保障體系的構建,從框架上比較全面,但并無新意,主要還是要看實施細則怎么講。”肖娟表示, “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支持和推進,像農村土地的稅費改革一樣,對藥品先給予一定的補貼,再進行區域性試點改革。”
那么,醫藥流通企業也不再是孤立的個體,對醫藥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及零售企業應共同組建大型醫療物流中心,對藥品進行整體的物流作業管理,以加快藥品的流通速度,提高醫藥流通效率,最終降低醫藥物流成本。
據悉,目前,國家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已經明確指出,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扶持建立5~10個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年銷售額達50億元的特大型醫藥流通企業,建立40個左右年銷售額達20億元的大型企業,這些企業的銷售額要達到全國銷售額的70%以上。這些數字背后的商機無限,而商機背后所引發藥品流通安全性,也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