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轉帶動資金流 爭當兩岸金融合作試驗區
2008-11-12 13: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爭當兩岸金融合作試驗區
在本月初的兩岸兩會商談中,除了“三通”和食品安全議題外,兩岸金融合作是另一主要議題,此次會議并把金融合作列為下次兩會的重要議題。另據透露,即將在下月舉行的第四屆國共兩黨論壇,兩岸金融合作也是一項主要議題。
長期以來,兩岸金融合作嚴重滯后于經貿交流,客觀原因是金融政策性特別強,對經濟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因而交流起來尤其謹慎。在“大三通”時代來臨之際,兩岸金融業者無疑會加快合作步伐,但仍會步步謹慎。
金融合作破冰需要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極可能在某些領域采取試驗區做法,例如貨幣清算、證券開放等,海西經濟區能否利用地理和先行優勢,爭當金融合作試驗區,引人關注。
“‘三通’是一個好的開始,雖然不是一通百通,但讓人更有盼頭,期待更多的通。”廈門市農業銀行辦公室主任秦輝表示。
銀行:物流中轉帶動資金流
秦輝這些天非常關注兩岸“三通”的新聞,雖然“三通”與金融行業沒有直接關聯,但給他帶來了更多的期待。
“三通”后,兩岸海空運輸暢通了,人員、貨物來往便捷化,但好比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車輛,光有高速路和快車,卻沒有足夠的油,車子不會快起來。
這種“油”正是資金流,目前兩岸海運、空運直通了,資金卻沒直通,還得繞彎間接流通,“三通”帶來的人員、貨物大流通,更凸顯兩岸資金直通的緊迫性。
基于這種邏輯判斷,“三通”給秦輝帶來了強烈的預期效應。據透露,在明年上半年兩會下次會談前,兩岸很可能簽署MOU(金融監管備忘錄),為兩岸銀行互相設點經營掃除政策障礙。
“但設點營業需要一個過程,兩岸銀行可先行建立直接代理行關系。”秦輝介紹,兩岸銀行至今未能建立直接業務關系,得透過第三方。例如一筆匯款從廈門匯往臺灣,廈門銀行得把錢先匯到香港或其它地方銀行,人民幣兌換成港幣或其它貨幣;再匯往臺灣的銀行,由第三方貨幣換成新臺幣。這樣增加了匯款時間和手續費,以及增加了貨幣兌換風險。
兩岸銀行一旦建立直接代理關系,不用透過第三方,從廈門匯款到臺灣,能瞬間到達,方便匯款人和收款人的查詢,節省了匯款時間和費用。
秦輝主任指出,兩岸銀行直接、雙向的業務關系,不僅方便兩岸民眾間的資金往來,也利于大陸臺商融資。廈門農行是大陸首家推出臺企專項貸款的地方金融機構,致力推動臺企的轉型升級,但專貸畢竟數量太有限,兩岸銀行若能直接對接,臺灣銀行可委托大陸代理行放款給臺商,或者直接由臺灣銀行來大陸對臺商跟蹤服務。
“海西與臺灣具有五緣優勢,具備空間便利,還是大陸唯一試行兩岸貨幣兌換的區域,在‘三通’后金融機遇上,應當有更大收益。”秦主任分析,“三通”之后,福建及其鄰近省份的對臺貿易,無需繞經香港從廣東上岸,而會改道海西上岸,海西物流中轉功能將得到強化,而物流必須配套資金流,這是海西銀行業者眼前的直接商機。
不過秦輝也指出,銀行通常跟著產業走,海西銀行業究竟能從“三通”中獲得多大商機,得看海西在對接臺灣產業方面效果如何,與臺灣的產業合作越密切,相互貿易量就越大,銀行商機就會越大。
證券:守住橋頭堡,爭當試驗田
11月7日,臺灣證券業者30多人來到廈門證券公司交流。據透露,此前已有兩家臺灣證券公司向廈門證券表達了入股意愿。
廈門證券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副總經理葉國興預測,“三通”后臺灣證券業會加快進入大陸市場,海西占有地緣優勢,并且對臺開放早,臺證券業以此作為登陸橋頭堡的幾率高,從而到此進行先期的信息搜集和市場調查。
“海西經濟區應該把握良機,迅速行動,敢想敢試,破除自我封閉意識,否則臺證券業者來這短暫停留后,將直接跳到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發達城市。”葉國興擔憂地說,這么一來,海西僅充當了臺證券業登陸的熱身之地。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資本市場發達,而海西即使金融最發達的城市廈門,相比之下證券機構數量少、規模小,資本市場建設落后,與臺灣證券業談判的分量不重。葉國興希望,海西能將區內證券資源有效整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與臺灣證券業對接、合作,而非一家家機構、一個個地方單獨去談判。
“橋頭堡要守住,試驗田要爭取!”葉國興從兩個層面來理解證券業的海西機遇。他認為,金融領域內證券業的政策敏感度最高,市場風險最大,大陸不太可能短期內對臺灣證券業全面開放,可能采取試驗區做法,若果真如此,海西或許有機會成為兩岸證券業合作的試驗田,被允許先行先試。
葉國興副總經理說,未來兩岸證券業融合之后,大陸民眾可買臺股,臺灣民眾可買A股,投資管道增加了;同時兩岸民眾的投資產品將更多元,例如多數臺企相對成熟,適合穩健型投資,大陸臺企成長迅速,適合冒險型投資。
對兩岸企業而言,則多了一個融資市場,將來大陸企業可在臺灣上市,臺灣企業會更大批地在大陸上市。葉國興表示,福建的公司資源豐富,但目前上市公司僅五六十家,上市面太狹窄,兩岸證券業合作將大大拓寬福建公司上市渠道。
保險:服務更細致,價格更低廉
大陸對臺灣金融業開放當中,保險業是開放程度最高的領域,至今有3家臺資壽險公司和1家財險公司落戶大陸,海西除了國泰人壽的福建分公司,還有臺灣人壽與廈門建發合資成立的君龍人壽公司(正在籌備中)。
海西經濟區與大陸其它區域相比,除了地緣優勢之外,人緣優勢是海西吸引臺資保險業的重要籌碼。廈門泰康人壽總經理胡盛明表示,保險業非常注重人與人的溝通,而大多數臺灣人從福建遷移過去,與福建同文同種,他們來到福建做保險,具有很強的溝通優勢。
胡盛明表示,海西保險市場也為臺灣保險業提供了廣闊空間。目前臺灣保險市場已基本飽和,人均保單接近2張,而大陸人均保單僅0.1張。在大陸來說,海西也是極具潛力的市場,2007年大陸保險深度 (保費收入/GDP)為2.0%,作為海西主體的福建僅1.4%;同年大陸保險密度 (保費收入/人口)為382,福建僅為387。
正因海西具備地緣、人緣和市場優勢,胡盛明總經理認為,“三通”后人員往來更便捷了,成本更節省了,更多臺資保險公司愿意進駐海西。臺資保險在人員培訓、管理技術、營銷理念、產品創新、企業文化等方面比較領先,可有效提升海西本土保險公司的營運水平,為本土公司長遠發展帶來機遇。
另外,臺資保險的產品更細致多元,服務更人性化,這必將使得海西保險市場競爭趨于激烈。“有競爭才有提高,競爭的結果是服務更到位,價格更低廉,百姓最終受益。”胡盛明對于競爭持歡迎態度。
同時胡盛明稱,臺資保險進入后刺激市場,帶來“鲇魚效應”,將增強本土保險公司的危機感,促使它們更加注重風險管控,從長遠來看,風險管控好的公司,所管理的資金更有保障,民眾保費就更安全。
“‘三通’帶來的直接效應包括,一方面大陸民眾經海西到臺灣旅游的人數會大增,另一方面從海西中轉兩岸的貨物會大增,相對應地,游客的意外傷害險和貨物的財產險將隨之大增,這是海西保險業馬上面臨的機遇。”胡盛明總經理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