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貨運“冰”變
2008-11-14 13: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目前我國以“物流”命名的企業多如牛毛,并且多數以公路貨運為主業,在走過早年的暴利時代后,已經進入一片運力過剩的“紅海”。這種狀況被人描繪為“80%的企業賺取不到20%的利潤”。
隨著金融海嘯巨浪的攪動,部分粗放發展的公路運輸企業不堪市場寒流而紛紛“冰”變:或倒閉歇業,或謀求買家。而一直對中國公路物流市場虎視眈眈的部分外資大鱷,也開始張開大口。
“紅海”變“死海”?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下滑不斷加劇,每個公路運輸企業眼里似乎都呈現出寒意。金融海嘯到底會對我國的公路運輸業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是,隨著港口碼頭運輸量的減少,下游的物流業受到沖擊。”北京交通大學運輸學院現代物流研究所博士張曉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他認為,在一些以外貿為主的地區,如珠三角、長三角,其出口貿易及關聯產業會直接感受到歐美市場需求放緩帶來的影響。
北京匯通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翟學魂提供的相關數據支持了張曉東教授的判斷。該公司從2006年開始,根據數千家運輸企業的成交情況,定期發布全國公路運價指數。翟學魂告訴記者,目前長三角的公路運輸業受全球經濟下滑影響較為明顯,主要表現在每年秋季是公路運輸價格上漲的時間,往年的運價在這一季節平均上漲20%~30%。但今年的運價并沒有出現這種變化,換言之,相當于今年這一時段的公路運價同比下降了20%~30%。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市場需求下降,運力相對過剩。
記者從深圳寶鼎威、金鵬和長城物流園了解到的信息是,受外貿出口下滑、制造業減產、停產甚至破產等因素影響,當地公路運輸業也受到明顯的影響,運輸業務量下降了約三成。在四川成都,進入9月以來,部分物流企業新增訂單率跌幅超過20%。
張曉東教授認為,隨著金融危機的加劇,會迅速從金融部門傳導到實體經濟。只要制造業受到波及,就一定會造成運輸疲弱。此外,經濟不景氣也加重著人們的悲觀情緒,居民的消費需求也會大大降低,這對于作為大多數消費品的主要運輸方式的公路運輸來說,肯定不是好事。
但貨量減少的同時,運營成本卻居高不下,根據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物流企業經營成本同比增長36%。而此時,擁有雄厚產業資本和品牌優勢、管理優勢的外資巨頭不但沒有放慢進軍中國的步伐,反而為彌補在歐美市場的損失加大在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擴張。
在繼2005年,TNT收購國內零擔運輸巨頭華宇,2007年北美最大公路運輸企業世能達收購公路貨運巨頭寶運后,8月20日,耶路全球宣布通過旗下YRC Logistics 成功完成了對上海佳宇物流有限公司(下稱佳宇)的收購。佳宇是中國最大的整車和零擔貨運陸路運輸服務供應商之一,擁有30000多位客戶、200多家分公司,及一個包含3000多輛汽車的運輸網絡。
多重壓力讓從事公路運輸的大型物流企業利潤普遍下降,有人預言:“將有大批企業被徹底淘汰”。難道這片“紅海”將變成尸橫遍野的“死海”嗎?
如何度過寒潮
在沈陽南塔附近的一家物流公司里,一位姓高的經理告訴記者,以前公司往廣州發貨,每天至少一車,每次還要余下一些拉不完,現在則是每天連一車都裝不滿。當記者問他采取什么措施應對時,高經理無奈地笑笑:“我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從提高運貨速度上來吸引客戶唄!”
其實,像這家公司一樣,許多中小企業在面臨危機時,除了提高運速、降低運價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因而在金融海嘯面前,也就顯得倍加孱弱。對此,深圳市物流專線同業聯盟會長李秀蘭建議:“我覺得我國物流企業可以借鑒我們專線聯盟的方式來度過難關。我們成立深圳市精品專線物流有限公司,就是為了聯合中小的物流干線運輸公司,博眾家之長,團結一致,共度難關。”據悉,廣州窗體頂端窗體底端、東莞等地已有多家企業宣布聯合,期望整合各自網絡和客戶資源,合縱聯橫應對不利的發展局面。
面對不利形勢,神經緊張的不單是中小企業,還有那些實力較強的大企業。據傳化公路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投資發展部部長俞建剛透露,按照計劃,傳化集團將在2010年之前復制10個以上的物流基地,并在適當的時機將物流業務分拆上市。現在這一計劃執行的步伐將會放緩。
不過,與中小企業的憂心忡忡相比,大企業的心態則要平和很多。對于他們來說,也許發展速度會有所下降,但生存不是主要問題。他們思考的是,如何在留住自己的客戶的同時再吸引更多客戶,如何壓縮運營成本,如何升級服務、強化企業品牌。“冬天是鍛煉身體的好時候”,當全球經濟提前進入冬眠期的時候,正好為他們提供了苦練“內功”的好機會。
一方面需要企業積極應對,另一方面國家的相關政策對于渡過難關也很重要。近來,國家有關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拉動內需的措施密集出臺: 10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將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刺激農村消費;10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核準了公路、機場等一批建設項目;11月初,交通運輸部門傳出消息,新一輪針對公路、水路、港口和碼頭建設的5萬億元投資計劃正在醞釀中。
擴大內需的主基調已經定下,新形勢必然產生新機會。分析人士認為,基建行業、鐵路、地震災后重建藏商機,配套產業、物流業將會迎來增長期。另外,一直居高不下的油價已經下降。相信對于公路運輸業來說,這些絕對都是利好消息。
危機推動升級
“凡事都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這次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下滑也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為數不少,張曉東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對于中國物流業,尤其是公路運輸業來說,這次金融危機雖然會帶來很大的沖擊,甚至會導致大批企業被吞并或淘汰,不過它也提供了一個促進結構調整、服務升級的機會,對公路運輸行業未來良性發展很有好處。
張曉東分析說,長期以來公路貨運市場由于門檻較低,市場很不規范,那些管理粗放、服務質量不高、靠價格血拚的物流企業占據了很大市場空間。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劇,很多企業業務量會銳減,實力不強的企業資金鏈可能斷掉,這必然導致一部分服務質量較差的的物流企業消亡和一部分大的企業壯大。因此可以預見,重組、收購、兼并等將會是今后物流企業的趨勢。同時,也會促使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發生轉變,在單一的物流服務外,拓展新的業務,如延伸自己的服務鏈,像國際的運輸企業一樣擁有自己的配送服務等等。
“當然,這僅僅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也許金融危機產生的影響并不會這么深。”張曉東說,“現在讓人擔心的,反而是那些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如果他們在不利的經濟形勢面前過于謹慎,縮手縮腳,不趁機擴張的話,就有可能錯過了促使行業整合升級的好時機。”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作用不可忽視,相關部門應在企業如何拓展國內物流市場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安排,鼓勵物流企業和生產制造業的合作,為物流產業創造更多的需求空間,并在解決企業運作資金方面提供一定的有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