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2008-11-19 13:3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對冷凍、冷藏食品的認知度越來越高,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為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市場。但冷鏈物流業一向被業界忽視,與發達國家相比較,差距較大。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一是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損耗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生鮮農產品需要通過低溫儲藏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鮮程度、色澤、風味和營養,但我國目前大約有90%的肉類、80%的水產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還是在沒有冷鏈保證的情況下運輸和銷售。
二是農產品產后加工技術落后,產品附加值低。我國對農產品產后低溫貯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夠,農產品絕大部分由產地以原始產品形式賣出。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采摘或捕獲后必須盡快進行低溫包裝貯藏和加工,以保持農產品的新鮮及質量。發達國家已充分認識到產后低溫貯藏加工的重要性,將其放在農業的首要位置。由于我國對農產品采后低溫貯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夠,尤其是農產品采后低溫加工包裝技術能力的低下,導致目前我國農產品絕大部分由產地以原始產品形式賣出,農產品產后產值不僅沒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我國產后產值與采收時自然產值之比為0.38:1總以說明問題。
三是冷凍冷藏鏈不完整,冷凍冷藏配送運輸效率低。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在運輸過程中全部采用冷藏車或者冷藏箱,并配以EDI系統等先進信息技術,采用鐵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聯運,建立包括生產、加工、儲藏、銷售等在內的新鮮物品的冷凍冷藏鏈,使新鮮物品的冷凍冷藏運輸率及運輸質量完好率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凍冷藏鏈,從起始點到消費點,中間許多環節的冷鏈是斷裂的,如冷凍產品的裝車、卸貨大多是在露天操作而未按照國際食品標準在冷庫和保溫場所操作。
四是冷凍冷藏技術落后、設施陳舊。目前國內各個冷凍冷藏企業的制冷技術仍處于一個落后的階段,與國際標準有較大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多數冷凍食品生產企業采用原有冷庫、冰柜等生產冷凍食品,沒有連續化的快速凍結設備,也缺乏統一的產品質量標準和衛生規范,以至造成緩慢凍結產品充斥市場,降低了冷凍食品的質量,損害了冷凍食品的聲譽。
冷鏈物流發展的對策和改進
首先是運用先進技術改進現有冷藏運輸設備,并大力發展先進的冷藏運輸設備。發達國家在大規模使用冷藏集裝箱的同時,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冷藏運輸實施全過程控制,如美國、日本的計算機聯網管理系統和歐洲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都在冷藏運輸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國也應積極建立有統一標準數據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和電子交換系統,對各種冷藏車的運輸進行全面的動態監控,簡化冷藏車運輸計劃、審批手續和空車調配環節。保鮮是消費者對冷凍冷藏產品的第一要求,由于冷凍冷藏產品的品種越來越繁多,儲藏也就比較麻煩,通過計算機管理系統可將產品與其儲架的貨位輸入到冷凍冷藏產品的數量及儲放位置,進行及時的提貨和補貨,同時可及時了解到產品的保質期、庫齡等信息,從而提高冷鏈物流的作業效率和管理水平。
國外冷凍冷藏物流之所以迅速發展,冷藏運輸設備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發達國家已逐步淘汰了冰冷車和機冷車,在20世紀80年代后以年均遞增15%的速度推廣使用冷藏集裝箱,目前已廣泛采用機冷式冷藏集裝箱,并有通風、氣調、液氨、保溫、冷板等多種類型的冷藏箱,極大地促進了冷藏運輸的發展。針對當前冷鏈物流的發展趨勢,我國冷藏運輸應積極發展適應小批量、多品種的編組機冷車,滿足市場對多品種小批量貨源運送的需要,同時應積極發展機械冷板冷藏車和冷藏集裝箱。
其次,建立冷凍冷藏產品加工配送中心,推進集約化共同配送。物流配送戰略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服務水平與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冷鏈物流轉向多品種、小批量的運輸已成必然趨勢。通過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設和運作,對連鎖企業內部的銷售能力和庫存能力進行重組,可以提高門店冷凍冷藏產品的質量控制水平。加強采購談判能力,有效地建立起統一的冷凍冷藏產品采購驗收標準并在經營中統一執行。減輕單店生鮮冷凍區的管理壓力,并以冷凍冷藏產品加工配送中心為核心,向冷凍冷藏供應鏈的上游延伸,使賣場、連鎖超市、便利店與供應鏈上游的溝通更加暢通,商品采購供應更有保障。共同配送是為提高物流效率,對許多企業一起進行配送的方式,共同配送可提高車輛裝載運輸效率,形成規模效應,從配送成本角度考慮,共同配送較廠家直送、一般配送更為經濟,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再次,組建農產品冷鏈物流聯盟,推動我國農產品冷鏈建設。針對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沒有哪一個企業能夠建立起一整套的冷鏈基礎設施。因此,要推動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就必須聯合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的支持和行業組織的協調,成立一個由客戶、運營商和投資者組成的聯盟。從供應鏈的角度看,也就是建立一個能滿足消費者、供應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的冷鏈物流模式。除了本地銷售的農產品以外,外銷的農產品可以由供應商將貨物運送到主要城市冷鏈物流整合中心,整合后進行長途運輸,由地區整合中心進行集裝箱提貨和當地運送,再整合后發送到零售直銷點。在整個過程中均有嚴格的溫度控制和實施監控。
第四,大力開發并推廣使用農產品后低溫包裝和保鮮技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對生鮮物品需求的增長要求從生產地到中間的儲藏,運輸及消費者家中的冰箱,每一個環節都必須保證產品處于持續低溫狀態,任何疏漏都會導致質量的破壞,甚至造成貨物的完全毀壞。在整個流通的過程中,不管需要用什么來保持包裝內物品的低溫,最后都歸結到包裝開發和涉及的基礎原理。因此,大力開發并推廣使用農產品后包裝和保鮮技術,有利于從整體上提升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水平。鑒于此,我國農產品低溫物流行業應在吸取國外的最新保鮮技術的基礎上研究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新保鮮技術,提高科技對農產品保鮮的貢獻率。(中國制冷學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