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應對我國物流業面臨的新機遇和挑戰
2008-12-27 18:5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物流發展東湖論壇指委會主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
今年以來,我國面臨著極其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一是接連遭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的嚴重破壞;二是遭遇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的突然沖擊;三是承受了國際初級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的嚴重影響。這些難以預料的突發因素與經濟運行中原有的體制性、結構性的矛盾交織在一起,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放緩。
雖然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沒變,但面臨著嚴峻考驗,物流業也面臨同樣的困難。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增長26.7%,物流業增加值增長16.8%,社會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18.3%。雖然我國物流業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目前還沒有改變,但已經出現了需求、效益和投資趨緩的跡象,物流企業經營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主要表現在:一是實物量增速回落。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運周轉量回落8.5個百分點,集裝箱吞吐量回落8個百分點。從河南、東北的一些公路貨運企業了解到,今年7月份以來,發往長三角、珠三角的貨物較往年減少了4成左右。二是市場價格波動明顯。雖然運輸成本還在上升,但由于貨量減少、運力相對過剩,公路運價只能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海運業運價 “跳水”,中東海灣經印度西海岸到中國的散貨船已出現了 “零租金”現象。三是投資增長趨緩。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物流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低近14個百分點,同比回落5.3個百分點。四是企業經營困難。物流企業普遍遇到了市場萎縮,資金短缺,效益下滑,發展受阻的嚴重問題。大型物流企業利潤普遍下降,有的已出現嚴重虧損,有的地區中小物流企業出現困難,退出物流市場。五是影響程度還在加深。反映后續需求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 (PMI)11月已跌至38.8%,尤其是出口訂單指數已降到30%以下,為2005年我國PMI指數建立以來的最低水平。全球經濟危機對中國物流業的影響,正在從進出口相關行業向產業鏈上游傳導,從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地區傳導。2008年第二、第三季度會更加明顯。
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我們要全面分析面臨的形勢,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經過30年改革開放,具有較強的綜合國力和內生性需求。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臺了一系列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到2010年底投資4萬億元,實施10大工程,這些工程都會轉化為新的物流需求。各部門、各地方都在采取相應的措施。經過30年發展,我國物流業在思想觀念、人才儲備、基礎設施、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礎。因此,我們有信心、有能力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契機,繼續保持物流業平穩較快增長。
我國物流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努力把握機遇、規避風險、迎接挑戰。首先,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對現代物流業提出的新要求,從經濟發展的全局出發,繼續探索中國特色物流發展道路,加快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推動物流業優化升級,提高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第二,要把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落在實處,為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做好物流服務,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要重視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發展食品、藥品、化學危險品及應急物流。第三,要大力發展增值型業務和創新型服務。利用當前時機,深入市場調研,調整經營思路,利用增值稅轉型政策,推動企業升級和技術改造。加強職工培訓和企業文化建設,練好內功,增強實力。第四,要運用國內外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運作模式和技術裝備,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要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做好物流產業安全預警工作。要密切注視國外物流管理和技術的發展,推進物流管理和科技創新。第五,要 “抱團取暖”共渡難關。物流業和制造業、流通業要融合滲透、聯動發展。物流企業之間要發揮各自優勢,合作共贏。物流業要攜手、協商、協作、協助。我們物流行業組織,永遠與企業在一起,堅定信心,爭取政策,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共同應對新挑戰,迎接新勝利。
第三屆中國物流發展東湖論壇的主題定位在 “大圈域、大平臺、大發展——世界金融危機新形勢下的物流發展對策”,既符合湖北物流發展的實際,也符合當前經濟發展和物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國家批準武漢1+8城市圈為兩型社會試驗區,這是國家實施中部崛起的重大戰略,也是湖北省加快經濟發展的極好機遇。如何服務于兩型社會,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物流發展模式,是 “兩型社會”建設中亟須破解的物流難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設服務于武漢城市圈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對推動武漢城市圈及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期待我們企業家和專家學者立足武漢1+8城市大圈域,充分利用中國物流發展東湖論壇這個大平臺,積極探討應對措施,共謀湖北物流業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