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服務現代新昆明發展
2008-2-1 12:5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對昆明市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思考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關系社會穩定、食品安全及CPI指數平穩的重要戰略性商品。糧食流通聯接糧食生產和居民消費,是糧食流通的主要環節,是指糧食從生產布局到收購、儲存、運輸、加工到銷售整個過程中的商品實體運動,以及在流通環節的一切增值活動。現代糧食物流體系是由完善配套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高效合理的運作方式、科學規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所組成。它的重要標志是糧食流轉的通道網絡化,過程四散化(即散裝、散卸、散存、散運)、作業機械化、管理信息化,是對傳統糧食流通方式的重大變革。加強糧食物流設施建設對確保我市糧食安全,推進現代新昆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主要成績
“十五”期間,全市不斷加大糧食倉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新建了一批具備安全儲糧功能的倉儲設施,增強了全市糧食收購和儲藏能力,保證了省會中心城市的糧食供求穩定,增強了政府對糧食的宏觀調控能力,保障了全市糧食安全。
(一)倉儲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儲糧新技術廣泛應用。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糧食有效倉容7.28億公斤,其中:1998年以后新建糧食倉容0.69億公斤,占總有效倉容的9.5%;維修改造了全市各縣(市)區和直屬庫近3億公斤的舊倉庫,緩解了存儲壓力。與此同時,機械通風、環流熏蒸、電子糧情檢測、低溫儲糧等新技術得到了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全市倉儲技術和管理水平。2006年末,全市儲備糧科學保糧率達62.9%,走在全省前列。
(二)加大技改力度,促進糧油工業發展。
通過近年來技改項目的實施,糧油加工企業發展呈現了以下特點:一是規模擴大、效益明顯。2006年,我市糧油年生產能力783125噸,其中大米加工業333750噸、小麥粉加工業166875噸、食用油脂加工業282500噸。日生產能力100噸以上的有昆明滇中糧油貿易有限公司、昆明國家糧食儲備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日處理原料能力在200噸以上的有昆明虹山面粉有限責任公司、云南豐瑞油脂有限公司。2006年糧油加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3205萬元,市屬糧油企業總體實現盈利。二是工藝技術先進,技改成效明顯。2003至2005年,我市共籌集資金1487萬元,完成了7.93萬噸稻谷、面粉加工設施等六項設備的技術改造。部分糧食企業適應市場需求,在稻谷加工中,推廣色選工藝,努力在糧食精加工上做文章。如昆明國家糧食儲備公司.B處理150噸的碾米加工設備技改,主機設備采用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佐竹設備。
(三)建立起了一批有一定規模的糧油市場
目前,昆明市具有一定規模的糧油批發市場
共7個(其中市區三個、縣區四個)昆明市糧油貿易中心糧油批發市場和昆明市涼亭糧食交易批發市場是我省最大的兩家糧油批發市場。2001年至2005年市糧貿中心糧油批發市場銷售大米、小麥85126萬公斤,銷售額達21.5億元,在我省糧食供應市場中占據了顯著地位。
(四)省市重點工程昆明糧油購銷有限公司遷建項目整體工作有了重大進展。
根據新昆明建設的總體規劃,按照省、市政府提出的“集中力量扶持大型流通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流通企業集團的戰略”要求,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投入3.9億元資金,完成昆明市糧油購銷有限責任公司糧庫遷建項目,新建一個設備優良、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現代化大型糧庫和集糧油現貨交易、電子交易、超市、商務辦公為一體的現代化糧油綜合市場。目前已在主城與東城之間征地348畝,“三通一平”已開工建設,預計該糧庫總倉容量可達到2.5億公斤,油脂庫容8000立方米。與此同時,加快五里多糧油交易市場的搬遷和上規模、現代化建設的步伐。現第一直屬庫和糧油批發市場土地置換的地塊已成功拍賣。兩項目設計、招標等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基本建設部分已正式啟動。這將大大推動我市現代糧食物流業的發展。
(五)糧食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市糧油質檢中心多方籌資新購儀器設備,重點檢測糧食中的微量元素、重金屬元素及農殘、食品添加劑等中的有害成分,使檢驗中心檢測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全省處于較先進的水平。另一方面,不斷完善各項糧油監督檢驗制度,為保障昆明市儲備糧食及市場糧食質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3月,該中心由國家糧食局正式授牌“云南昆明國家糧食質量監測站”,它將為我市糧油食品質量安全和原糧衛生監管工作提供堅強的技術保障。
二、存在問題
按照新昆明發展規劃我市的糧食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原糧包裝流通方式和長期儲備機制難以適應宏觀調控的要求。我市糧食流通方式主要以包裝為主,耗費資材數量大,糧食損失嚴重;糧食快速調運、接卸能力不足,難以適應應急保障和糧食安全的要求。
(二)糧食物流基礎設施不足、設備不配套、功能不完善。與中央三批國債建設的糧庫相比,我市地方糧庫主要是以增加倉容為主,建庫投資標準低,倉庫布局不合理;儲糧設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儲糧條件普遍較低。
(三)糧食市場現狀已不適應社會化、規范化大流通的發展要求。一是城鄉分布不均勻,規模小,交易方式粗放,集散功能、價格形成功能、信息功能及倉儲量均不適應市場需求。二是全市人口增長速度較快,現有糧食市場和連鎖網點規模和數量難以適應現代新昆明人口規模要求。三是市場倉容、糧食鐵路專用線不足,難以滿足來糧高峰期的裝卸問題。四是市場經營還處于較低層次,信息化程度低。五是專業化糧油連鎖店發展尚處萌芽階段,覆蓋全市尚需時日。
(四)檢驗檢測標準和設施滯后于市場需求。一是糧食質量安全監督檢測能力不適應我市糧食質量安全工作的需要。由于經費投入不足,硬件薄弱,糧食安全檢測指標不全,致使監管缺項;其次,缺乏快速的應急檢測配套設備,不能完全滿足依法行政、市場監管的需要。二是對農藥污染、糧食儲存熏蒸造成的二次污染、加工助劑及添加劑的超量、超范圍使用造成的安全問題還不能有效控制。三是技術人員技術能力培訓不夠。檢測人員必需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能。
(五)糧食加工企業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市糧食加工企業低水平無序發展,大米加工企業供需不平衡,糧食加工能力大于實際需求量,糧食加工品種單一、產品包裝和加工工藝水平落后,強勢企業和品牌不突出,市場覆蓋率低。
(六)信息化、網絡化建設遠遠落后于時代發展。目前,我市糧食行業信息化系統尚未建立,涉及糧食安全的食品質量監測信息系統、糧食市場供給安全的應急處理系統和市場預警信息系統還需進一步完善。
三、發展預測
我市屬于典型的糧食主銷區,城市用糧包括80%的飼料用糧基本上靠外購。“十五”期間,我市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總體呈下降的趨勢。由于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以及糧經種植比例調整等因素,糧食播種面積逐年減少,全市糧食產量也穩中有降,但基本能穩定年115萬噸左右。即便如此,我市每年仍需從外地調進糧食100萬噸以上,才能滿足消費需求。
以2004年我市人口規模和糧食需求為基數,以年均人口增長率2%的速度計算,到2010年末,全市人口將達660萬人,其中非農人口400萬人,農業人口260萬人,城鎮化率60%。從中長期看,我市糧食需求仍呈剛性增加的趨勢,短缺狀況仍將繼續擴大。由此可見,我市的糧食需求主要還得依托省外、本地產商品糧以及省內及國外調劑補充。因此,穩定糧食生產能力,加強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全市糧食安全和食品消費需求將是關系建設和諧新昆明的重大戰略問題。
四、發展方向
(一)糧食倉儲方面。以科學保糧為主要內容,在加快推廣應用先進保糧技術的同時,重點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綠色、安全、實用的科學保糧的倉儲技術,通過試驗、集成、推廣,促進儲糧技術由傳統型向綠色生態型轉變,實現保質保量、減損增效。
(二)現代物流方面。昆明市是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地區的橋頭堡,是全省糧食流通的重要集散地。糧食批發和物流對于全省的輻射作用日愈凸現,建設和完善糧食運輸設施,配套物流信息和檢測體系,在此基礎上建成高效、順暢的跨地區現代物流主要通道,實現跨地區糧食物流散裝、散運、散存和整個流通過程的無縫化連接勢在必行。要以現代物流技術為支撐,優化整合現有物流資源,著力培育和建設區域性的糧食現代物流中心,加快糧食流通“四散化”進程,完善與之相配套的散糧接收、發放及信息網絡等設施,加快糧食流通,實現糧食流通過程的無縫化連接,形成專業化、信息化、標準化、國際化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
(三)糧食加工業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無公害和生態種植綠色糧食將備受消費者青睞,糧食加工企業應不斷改進工藝和提高裝備水平,重視清潔生產和循環利用,開發加工營養、健康、保健的糧油食品,培育名牌產品,滿足人們對糧油食品安全性、營養化、多樣化的需求。積極采用環保、安全、節約、高效的新型技術,提高糧油綜合利用和增值轉化,改善糧食流通設施條件,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發展循環經濟,不斷帶動糧食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優化升級,充分提高糧食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率,不斷推動全行業糧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四)市場建設方面。根據現代新昆明的發展趨勢,我市應加快糧食交易市場體系建設,應用電子交易平臺,實現信息化引導、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充分體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現代交易方式。建立起布局合理、規范經營、多元化、多形式的糧食批發市場體系。
(五)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方面。社會的發展對食品安全檢測提出了新的要求。監測標準更趨向衛生、環保、營養、健康。因此,要加強糧油安全檢測的基礎建設,完善檢驗檢測體系,提高對糧食中農殘、污染、加工助劑、添加劑及營養成分的分析檢測能力。
五、主要構想
(一)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市政府有關部門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征求各方意見,統一編制《全市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對全市物流節點和通道建設進行合理布局,以規劃立項,并引導企業投資方向。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成熟的物流模式和技術,避免無效投資,避免重復建設,減少資源浪費,注重規劃效益。
(二)市場運作、政府扶持。糧食物流項目主要通過市場進行運作,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公開透明、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規范有序地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涉及糧食安全的重點項目和公共服務項目應由政府給予扶持。
(三)資源整合、企業推進。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糧食物流設施,使其在糧食現代物流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糧食企業和其它物流企業是推進糧食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在政策上和投資方向上應給予積極引導,大力支持。
(四)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根據全市糧食生產的布局和糧食的基本流向、流量,依據現有設施條件,優先解決涉及糧食安全和宏觀調控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大各級財政對糧食物流基礎設施重要環節和關鍵設施的投資力度,逐步解決市內糧食收購、集并、加工和糧食物流、糧食儲藏“四散”問題,使糧食流通與基礎設施相匹配。
六、重點項目
(一)糧食倉庫改造和功能提升。一是儲糧新技術的應用,包括機械通風、環流熏蒸、糧情檢測、計算機網絡控制、淺層地能低溫儲糧技術、糧食干燥、糧食除雜等設施及機械設備的配套完善。二是糧倉改造。包括倉頂隔熱、倉房門窗密閉、庫內機械化作業設施等。三是生產輔助設施項目。包括罩棚和地坪設施建設、水電設施改造等。
(二)糧食中轉能力的加強。主要對現有平房倉進行散糧裝卸設施配套,提高機械化作業能力,探索糧食汽車散運的途徑。進一步提高糧食鐵路專用線規模,突出國儲公司小麥、稻谷中轉集散地、良田糧食轉運公司大米中轉集散地、黃龍山飼料公司玉米集散地優勢,積極探索散裝稻谷、小麥等運輸和裝卸方式,減少糧食損耗,提高流通效率。
(三)進一步加強對糧食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和重點項目的扶持力度。對重點糧食加工企業、連鎖經營、市場建設、鐵路物流、優化重組等項目給予鼓勵和支持。尤其重點扶持云南省糧油交易市場搬遷新建項目。新市場建設規模6萬平方米,倉容設施齊備、交通便利,現代化水平高。預計市場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260萬元,利潤700多萬元,并吸收部分社會資本,實行投資多元化的股份制公司管理體制。新建的糧油交易批發市場將進一步凸現其在云南省糧食批發市場體系中的核心和輻射作用,有利于促進糧食流通產業升級,提高糧食流通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符合現代新昆明建設的總體規劃。
同時,加快昆明市糧油購銷有限責任公司倉庫搬遷建設工作,該項目已被列為云南省“雙百”重點工程,力爭在2008年投入使用。計劃近期新建倉容1.5億公斤,遠期規劃倉容達2億公斤。新庫建設將大量采用現代倉儲、物流先進技術,對糧庫進行信息化管理。除1億公斤高大平房倉外,其余5000萬公斤倉容將采用美國貝倫公司鋼板倉技術和北京恒有源公司淺層地能低溫儲糧技術,將大大提升我市倉儲設施水平。同時,還將新建1000萬公斤油脂倉和油脂分裝中心和日產15萬公斤的大米精加工車間,初步建成云南省一流的“糧食物流園區”。
(四)建立和完善糧食銷售網點體系建設。以市屬兩大批發市場為龍頭,發展多元化、多形式的糧食銷售網點,重點發展專業、規范和標準化的糧油經營連鎖店,經營范圍擴大到涉及米、面、油、調味品、副食品等多個品種,覆蓋全市主要社區和街道,確保市民隨時隨地買到放心優質的糧油產品。加大“放心糧油”進社區、進農村工程力度,在社區、鄉鎮和較大的行政村建立“放心糧油”便利店,實現“放心糧油”產品的統一配送和連鎖經營,形成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城鄉“放心糧油”經營網絡。
(五)加大昆明市糧食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加大投入不斷改善檢驗環境、完善檢測設施、健全監測體系、增強檢驗能力,實現檢測標準與國際接軌,達到監測能力的國際互認。
加強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市縣兩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強組織領導,因地制宜地對現有糧食物流資源進行必要整合,發揮國有資產最大的效益,發揮重點項目的引導作用。努力探索糧食物流建設多元化投資格局,舉全社會之力推進糧食物流業的發展,以確保全市糧食安全,為推動現代新昆明的發展,為構建和諧新昆明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