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
2008-2-26 13: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國家"十五"計劃把物流配送列為著重發展的服務業,國家經貿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我國的物流產業進入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但是,在這種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第一,物流必須"物盡其流"。物流的本意是打破部門分割和條塊分割,有利于資源配置,千萬不能把物流僅僅局限在原有的部門或者系統之中。而今,我們看到國內的物流產業的一個最危險的跡象就是各自為政、各地各部門搞自己的物流,這種做法的癥結在于大家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而違背了物流的本意,不利于整合資源,優化配置。
第二,防止物流泡沫。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30多個城市宣布把物流作為一個支柱產業來發展,或者要建設綜合物流基地。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以往許多產業發展的軌跡--先是一哄而上,之后是一哄而散。深刻反思物流"虛熱"的背后,有地方政府希望出業績的因素,有傳統倉儲和運輸等企業翻牌搞物流,也有行業協會積極圈地推動。仍然是那句老話:重復建設必然帶來的是資源浪費。我們認為物流產業絕對不應走泡沫產業的道路,這種泡沫虛熱是不利于整個物流業的健康有序地發展。
第三,政府應對肩負統籌的責任。在發展物流產業中,政府的責任在于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標準制訂和數據調研。單靠行業協會還不足以沖破行業割據的局面,單靠各部門的協調也不能有效協調國內的所有資源。從國外的一些經驗看,我們建議設立一個綜合的協調機構,比如包括水陸空各運輸部門、郵政、相關行業協會,建立一個辦公對話機制,統籌調整國內物流的產業發展政策,防止宏觀失控,產業失調。
第四,發展物流關鍵在于物流需求的開發。我國的物流著眼點不在物流供給,而在于培養和挖掘物流需求。只要有平均利潤,就有企業會參與進來,如今,我們面臨的問題是許多物流企業缺乏足夠的用戶,物流需求不足是當前物流企業下一步發展的瓶頸。開發和拓展物流需求必須走第三方物流的方式,整合現有的分散割裂狀況,必須從顧客需求出發,設計物流解決方案,放棄我們傳統的生產者導向的做法,樹立用戶導向的營銷理念。
第五,正確理解和認識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泉"的提法。積極參與物流的企業都是對物流抱著過高的期望。這里人們對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泉"這種提法的誤解。其實,多數的從事物流的企業是微利企業,只是說物流是一個比較穩定的行業,但是絕對不是一些人所說的是一個新的高增長的行業。
第六,物流產業結構化必須與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適當。我們不能片面地認為"物流"是先進的東西,"儲運"是落后的東西,認為搞倉庫倉儲是低人一等的事情,而必須包裝一下。中國的二元經濟決定了中國的物流產業必須適應城市工業經濟的發展和相對落后的農業經濟發展,物流不能脫離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自由發展。
第七,重視和加強對我國物流行業的數據統計工作。我們經常看到如下的說法:我們的貨運空載率高達60%,倉儲是美國的5倍。企業為產品儲存、運輸支付的費用約占生產成本的30-40%,工商企業自有運輸工具的空駛率為40%,有人估算,僅此一項,每年造成的損失高達100億元。就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場中所占份額而言,日本是80%,美國近75%,而我國僅為18%。其實,我們對自己的家底并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曾經試圖做一個數據對比分析,發現我國的統計存在很大的漏洞,沒有連續性。今后,國家應當在數據統計方面加強管理,重視數字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第八,重視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快建立物流標準化。沃爾瑪的成功表明,信息技術的運用對企業現代化管理的至關重要,物流信息標準化對企業流程管理的有效。如今,我們的困境在于不僅物流硬件方面(比如車輛、貨物、包裝甚至標簽),而且物流的軟件方面都處于百花齊放狀態,其惡果是缺乏標準化,必須導致信息難以對稱,增大了交易費用。我們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統一的物流標準化體系,規范物流的硬件和軟件,可以考慮從物流信息編碼入手,切實推進物流信息化的進程。
第九,對于外資和民營資本的進入寄予足夠的關注。在這里,我們認為國民待遇不僅僅限于外資企業,而且應當向國內資本開放。在入世之后,我們的首要問題不僅僅是與國際接軌的問題,而且還有國內拆關的問題。"資本是天生的平等派",我們的企業應當善于利用資本杠桿,實施企業重組,實現資源共享。如果說2001年是我國物流產業的"泡沫年",那么,2002年將是我國物流產業的整合年!
第十,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物流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期任務。我們建議國家恢復物流專業的招生,學術界加強研究,重視學科體系的建設,防止"粗知水平上的重復"現象。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 荊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