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人打通上海半數物流
2008-3-25 15:1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核心提示:泛泛而論,做生意無非生產、銷售、物流三個環節。在外打拼多年的閩商們,做大生產、銷售兩頭的同時,也逐漸發現物流這個“橋梁”有利可圖。記者在2006年12月赴滬采訪中了解到,如今滬上有70多家漳州人的物流企業,占據了上海超市物流配送的半壁江山,而這些在滬閩商的凝聚力、合作力,成為他們在競爭中最強勁的動力。
【印象】
多學習企業才能成長
上海漳州商會會長林堅,五十出頭,可謂漳州人在上海物流業界的“元老級”人物。他是第一個在上海取得合法運輸資格的人,他的運輸車是上海路管處第一部注冊車,所經營的上海騰宏物流公司如今擁有遍布全國的分支機構,業內稱,“國內只要有大型超市的地方,就有他的物流”。
2006年12月14日,當記者在其辦公室見到他時,他剛剛組織上海物流協會從日本考察回來,得知我們要采訪閩商成功故事,他連忙搖頭,“如果說我這就算成功,那真是夜郎自大了,國內的物流業還處于低級階段,跟國外的物流管理相比,還有天壤之別。”
說話間,辦公室樓下,歸來的運輸車傳出兩聲喇叭響,林堅起身走到窗邊看了看說,“這也是我們亟待完善的地方!日本之行令我印象太深刻了,在日本轉了6天,我沒有聽到一聲汽車喇叭響;東京那么擠的地方,也沒有堵車,大家都是徐徐開行;我們去的每個公司,管理都非常嚴謹,辦公完全無紙化不說,僅僅從綠化上也可見一斑,一棵樹、一盆花,都當作是人的頭發一樣來打理,每個月都要仔細修剪。”
采訪中,記者明顯感受到林堅帶動一個學習型企業成長的決心和迫切,“衡量一個企業是否現代化,就看兩點區別:信息化和標準化。我的企業雖早已通過了ISO質量體系的國際標準,但5年前開發的辦公軟件已經落后了,當務之急,要投入33萬元開發辦公軟件,完全無紙化。”他說,日本的先進管理,體現的是制度的力量,我們的管理要提高,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沒有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就不可能成就一個優秀的團體。
【起步】
從《資本論》到“不走空車”
林堅是漳州薌城區人,祖籍臺灣花蓮。高中畢業后,他在漳州市運輸聯營公司做過站長。林堅告訴記者,別看他沒上過大學,當時的理想卻是當一名“政治家”。“我一直非常喜歡讀書,特別是哲學,哲學是方法論,在我當站長時,我就曾經和當時的頂頭上司有過爭執,因為我認為搞運輸經營,要懂得《資本論》的兩個問題,剩余價值和物質基礎,而他認為我這是地地道道的資本主義。”
回憶創業歷史,林堅滿臉的笑意。他說,當時漳州很多運輸車送水果到上海后,回程的空載率很高,在大家都覺得可惜的同時,他想得更多,“如果要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當然就得有回頭貨,不走空車,就可以賺錢。”洞察到這個商機后,1989年,林堅帶著家人給的一萬元,到上海創辦運輸中轉公司。他把漳州的水果運到上海,再把上海的日化用品運到福建、廣東,從棉布、自行車到家用電器等,慢慢做大了貨運市場。
【經歷】
花500元空運100元的東西
“剛到上海時,公司只有18平方米,集辦公、住宿為一體,睡了三個月的地板。”林堅說,后來隨著公司的發展,才在虹梅路租用像樣的店面,公司也有了像樣的招牌,這才慢慢發展起來。目前公司在閔行區占地16000平方米,倉儲面積7000平方米,擁有遍布全國的分支機構,業務涵蓋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空運、海運、倉儲等。------------博主按:16000平米不算多,算是小的了,倉庫7000平米跟更是小了,不大!!!
采訪中,林堅一再提到企業發展離不開誠信。“這些年來我們企業發展較快,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誠信。”他說,曾有一家浙江的超市,急需從上海運一種特殊的包裝薄膜,雖然只有100多元的價值,但他還是花了500元費用空運給這家超市。
“不能簡單地理解這種生意虧本,有些超市商品,必須要用這種薄膜包裝才能銷售,如果沒有這100多元的薄膜,超市可能造成數萬元的商品無法銷售。做生意幫客戶多想想,有這個良心,市場當然就做得大。”——---吹牛!
【發展】
接世界500強公司的單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找市場,要找買方市場。”這是林堅的生意經,林堅說。
“有 一次,要從上海運送一批夏普電器到一兩千公里外的西部城市,都是罩著紙箱的空調、冰箱、洗衣機,一般來說,運輸時用繩子固定好就可以了。那時候,運輸這些大件難免在紙箱上留下一道勒痕,凹下去的紙箱雖不會影響產品質量,卻影響美觀和消費者心理,夏普電器卻主動拿出了三角形的竹板、木板,墊在紙箱的棱角邊,就這么一個小細節,我看到后就記在心里,后來我們公司也學習到這一招,主動提供這樣的服務。”
“客戶有100個滿意是正常的,有1個不滿意我們就喪失了市場。”跟世界500強公司做生意,林堅悟出了不少道理。
正是在這樣的生意經下,北到哈爾濱,南到廣深珠,西到川陜,騰宏公司在全國各地51個城市都有服務超市的駐點,上海戴爾、阿爾卡特、夏普、卡勃特、沃爾瑪、家樂福、樂購等等,公司的供應商有500多家,(--------什么意思??哪個公司的供應商?還是客戶??記者亂寫!)下有41家外包公司在全國走專線,業務量從2001年的2000萬,增長到2006年的5000萬,預計今年將超過6500萬。——----這樣的業務量算大嗎,還在吹牛!
【壯大】
漳州人在滬物流企業超70家
“我們要做專業,在專業上擴大利潤,而分包出去的副業,也可以增強管理,減少成本,這是目前最先進的管理理念,我在日本也注意到,三菱、本田這些國際大公司,都不建自己的倉庫。”林堅說,物流業是朝陽產業,從國家統計來看,2005年,物流的成本占國家GDP的20.67%,但這個比例,歐美國家在15%以下,日本約在13%。“也就是說,物流費只要降低1%,就有1000個億的利潤空間。”
“這么大的市場,只要提倡1+1﹥2就是互利雙贏的。”林堅說,同行不能相妒,不然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在上海的物流業界,漳州人的物流企業已超過70家,如今漳州人和山東人的物流企業平分上海市場,但不少漳州人在滬上的物流配送,已經形成了信息互通、互相合作、資源共享的局面,“你有半車貨,我有半車貨,合起來就節省成本了”。
【回報】
用先進經驗支持家鄉發展
在上海創業期間,林堅仍然心系家鄉,他曾組織部分企業回漳州進行投資考察,參與扶貧、希望工程等。他告訴記者,漳州這幾年發展很快,很多地方也在拆遷,“我這次在日本注意到,東京電器和清水建設兩公司發明的一種新技術,拆遷房屋時,把水泥塊現場加工,就地破碎為砂石,再生產為水泥,用到新建筑上,這樣的建筑可用60年,而且解決了建筑垃圾的問題,對循環經濟太好了。”
林堅說,他準備草擬一份報告,分送給上海、漳州的規劃局和兩地的倉儲協會,為他們提供一點參考。“福建也需要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我希望我所做的對他們能有一點幫助。”
“我做人有‘三樂’:以苦為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我們這些到外地發展的漳州人,苦一點沒什么,關鍵是要支持家鄉的發展。”林堅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