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企業生存現狀及發展
2008-3-3 0:40:00 來源:胡德全 王樹禮 劉寧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現代物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迅速崛起了一批實力雄厚的物流企業,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由傳統的運輸倉儲貨代轉型的大型企業,如中遠、中外運、中郵等;新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如廣州寶供、天津大田、大連錦程等;專門從事運輸、倉儲的小型企業,如河北順邦、張家口亨運、河北快運等。這些物流企業總體業務功能齊全,集成化運作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管理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國際化程度比較高,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生存現狀
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與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國運輸設施總體規模依然偏小,技術裝備水平較低;空間分布不平衡;通達程度不高;運輸主通道能力不足;各種運輸方式的裝卸、換裝、聯結設施以及物流運作設施的連接還不夠通暢;還沒有在物流活動中充分起到神經中樞的作用。基礎設施的不夠完善,導致中國物流業成本較高,而物流運作效率較低。據調查,我國許多企業運輸能力一般,運輸網絡也不完善,重復運輸現象嚴重,尤其是貨運汽車空駛率高達37%,返空現象嚴重。另外,倉庫空間浪費大、保管不合理導致庫存成本失控,生產作業物料出入庫仍然由一些簡易的機械設備來完成,人為貨損比率高,很多企業的倉庫僅具有傳統的存儲功能,還未能適應現代物流條件下的倉儲要求。
據統計,我國現已注冊的物流企業約有70多萬家,但大部分規模在500人以下,從事公路運輸的企業中,只有極少數擁有超過百輛的汽車。由于企業規模小,市場占有率低,在管理、技術及服務范圍上還沒有質的提高,難以適應物流增長需求。運輸能力、倉儲配送能力、服務質量都較差,造成服務成本相對較高,規模效益難以實現,使得現代物流技術在這些企業中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內對第三方物流需求規模將越來越大,據《2007年中國第三方物流行業研究咨詢報告》預測到2010年中國物流行業的產值將達到12000億元,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總體物流需求約為2760億元人民幣。面對巨大的市場,我們需要加快自身發展。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物流企業只是從事倉儲、運輸等物流鏈中的部分環節,并不是真正的物流企業。真正實力過硬、競爭力強的物流企業還為數不多。大多數物流企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手段仍比較落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健全,只能從事單一功能的運輸和倉儲。另外,大部分的企業還沒有意識到 “20/80”的重要性,將有限的資源平均分配給所有的顧客和所有的產品,這種“一刀切”的服務形式勢必要挫傷“20”關鍵消費者的利益,從而失去 “80”的利潤。因此,國家要制定物流業全面發展的計劃,使本國企業提高運作管理的水平,從企業生產的各個領域進行供應鏈的全過程管理,使企業形成特色、打出品牌。
很多生產或商業企業,既怕失去對采購和銷售的控制權,又怕額外利潤被別的企業賺去,所以都自建物流系統,不愿向外尋求物流服務。但這種自建系統不論從規模上,還是技術上都達不到現代物流系統的要求。而這種各自為戰的經營模式,更是體現了我國的企業在管理觀念上的落后。落后的傳統觀念是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的所在。這是由于國內企業的管理層中存在著一定的“家族化”現象,作為國內企業必須摒棄了家族式管理的模式。白手興家的王德輝深有感觸的說:“企業越發展,內部管理如果跟不上,將成為最大的風險。”所以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跳出“家族式”管理模式。從“尊重人才”的角度去管理,依靠的是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放手讓員工大膽地干事創業,對一些有突出貢獻的員工給予提拔獎勵,實現物流業整體最優化經營。
發展建議
中國企業欲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最有效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即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謂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能夠使企業以比競爭對手更快的速度推出各種各樣產品的一系列核心能力”。通俗地講,企業要在技術創新、信息獲取等方面有自己的撒手锏,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有所作為。
中國的人口居世界第一,勞動力豐富且分布地區廣泛,使我們擁有大量的廉價的勞動力,我們的企業要利用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來降低公司運營的總成本,通過價格優勢來獲利。同時要控制好企業內部的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之間的比例,而不是盲目擴大使用勞動力的數量。國內企業所擁有的對于國內市場的經營、運作和環境熟悉程度,是國外企業短期內難以擁有的。他們需要一段的時間去了解國內競爭規則,這就使我們能夠在競爭中占得先機。同時國家在稅收政策上也給予了一定的優惠。
國內企業可以利用借鑒發達國家已有的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驗,節省發展時間,減少風險,從而獲得更快、更有效率的發展機會和跳躍式趕超的條件。我國企業還可以通過引進國外的設備、吸引大量的國外閑置資金,提高企業的整體實力,進而推動企業后發而取得競爭優勢。
盡管我國企業的人力、財力不能與國外企業同日而語,可是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資源集中在一點,取得局部的優勢。大企業不可能為每一個市場都投入一樣的精力和資源,因此我們要學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這樣企業仍可獲得局部的優勢。另一個方面我們雖然小,但適應能力強。俗話說的好:“船小好掉頭。”當市場出現新的商機時,我國的企業可以迅速集中力量轉向目標,而大型企業反應會不較慢。
在我國物流服務市場基本上還處于分散、割裂、封閉和無序競爭狀態的情況下,通過企業聯盟和整合資源獲得整體的最優。就是要通過組織和協調,把企業內部彼此相關但卻彼此分離的職能,把企業外部既參與共同的使命又擁有獨立經濟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個為客戶服務的系統,取得1+1>2的效果。資源整合是優化配置的決策。就是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對有關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以突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尋求資源配置與客戶需求的最佳結合點。目的是要通過組織制度安排和管理運作協調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提高客戶服務水平。
UPS整合所有與供應鏈管理有關的服務資源就很能說明問題。使客戶能夠很方便地獲得專業知識支持,即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供應鏈管理服務。由此可見,目前在物流服務市場上受到普遍推崇的所謂向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經營模式,實際上既是物流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所追求的目標,也是物流企業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網絡技術的不斷完善,物流信息平臺已經成為是現代物流的支柱。首先,我們要自身需要,建立起滿足自身業務要求的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企業內部資源通過網絡達到優化運作。從而給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其次,由于管理體制上的原因,我國至今未形成統一的物流信息系統。各個部門都有自己的網絡系統,但是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就使資源的共享利用率比國外的企業低了很多。因此,我們要加快建設有統一標準物流信息系統,使資源的共享達到最大化。應該把建設物流信息系統和制定物流技術標準放在優先的地位來抓好。
企業文化則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并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的體現的總和。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商品生產與經營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