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供應鏈管理的時代已經到來
2008-3-7 16: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幾年來,無論是糧食產區還是銷區,全國糧食現代物流都在規范化、跨躍式地發展。特別是東北地區,在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建設的基礎上發展到今天,正逐步形成糧食現代物流網絡體系,散糧物流量占糧食物流量的30%-40%,從大連、營口等糧食專用碼頭流向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沿海糧食物流通道正在形成。面對這種情況,我國糧食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趨勢之一是實施糧食供應鏈管理。
一、由現代物流管理向供應鏈管理轉變
現代物流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供應鏈管理就成為企業最基礎、最核心的管理模式,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講過:“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競爭。”
1.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
根據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18354-2001》,供應鏈是“在生產及流通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所謂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控制,將產品生產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連成一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在這個網絡中,每個貿易伙伴既是其客戶的供應商,又是其供應商的客戶。他們既向上游的貿易伙伴訂購產品,又向下游的貿易伙伴供應產品。它不僅是一條連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鏈,而且又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流通等過程增加其價值。供應鏈是一個網鏈結構,注重圍繞核心企業的網鏈關系,像豐田、耐克、尼桑、麥當勞等公司都是從網鏈的角度來實施管理的。
2.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內容
根據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18354-2001》,供應鏈管理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增值流、業務流以及貿易伙伴關系等進行一體化管理過程。它覆蓋了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客戶的客戶的全部過程,主要涉及供應、生產計劃、物流、需求四個主要領域。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客戶服務水平、降低總的流通成本,并且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同時也提高了流通效率。
(1)供應鏈一體化管理
供應鏈一體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協調傳統的職能領域。傳統的職能部門一般都固守自己的職能優勢,這樣只會阻礙現代流通的發展,因此,供應鏈管理一體化的關鍵在于要完成一個轉變,即從管理各個職能到把不同的活動整合成供應鏈關鍵業務的過程的轉變。供應鏈管理有七個關鍵業務過程,分別是客戶關系管理、客戶服務管理、需求管理、縮短訂發貨周期管理、生產物流管理、為庫存而采購轉變為訂單而采購、顧客參與產品開發。
(2)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步驟
對于企業來說,供應鏈管理事關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要成功實施供應鏈管理,首先是企業自身的管理。當實現了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的集成,就應著手建立企業之間的協作,將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和合作伙伴的業務流程有機地連接起來,共享有關信息、縮短距離,攜手參與市場競爭。企業可采取如下步驟實施供應鏈管理。
一是發揮優勢,明確定位。富有競爭力的供應鏈,所有成員都有較強的競爭力,其優勢在于各成員的專業化,任何企業不可能包攬供應鏈的所有環節,必須根據自己的優勢來確定自己的功能定位,制定相關的發展戰略,重點培養自己的業務優勢。
二是物流配送系統的建設。物流配送系統是供應鏈存在的基礎,企業的產品是否能快速投放目標市場,不僅取決于市場開發,物流配送系統同樣是至關重要的。另外供應鏈的無縫鏈接,快速反應也是靠物流與采購來實現。
三是規劃和實施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供應鏈管理依賴信息技術。供應鏈的領導者還應該倡導建立整個供應鏈管理的信息系統。準確評價企業在供應鏈中地位和作用,了解并掌握全球供應鏈管理的最佳績效,按照供應鏈管理的要求規劃并實施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是使企業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通過貿易伙伴間的密切合作,減少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進而影響庫存水平、生產周期、生產過程,最終影響對顧客的服務水平。其核心內容是系統優化,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大的價值和最好的服務。從我國目前許多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方式來看,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并不多,供應鏈管理的應用更談不上。盡管有些企業看似整體,其實是盲目發展,使得企業負擔越來越大,工作效率越來越低,漸漸喪失其原有的核心企業的能力。
為了適應競爭和發展,將供應鏈企業真正“鏈”起來,就必須對我國的傳統企業進行改造,逐漸構成供應鏈、實施供應鏈管理。
二、糧食供應鏈的構建與管理
1.糧食供應鏈的構建
糧食供應鏈不同于其他流體的供應鏈,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糧食這種商品關系到國計民生,不管是現代物流管理也好還是供應鏈管理也好,必須保障糧食安全,而且供應鏈是在強大的糧食儲備作為支撐的前提下運行的,糧食作為原料經過一次加工(面粉、大米、飼料加工等)和二次加工(食品加工、精深加工等)及綜合利用加工,加工出多樣化的產品供給最終消費者。完整的供應鏈應該是從糧食生產(含種子及生產資料供應)開始至最終產品的消費者結束的復雜的網絡鏈。但是,任何流體的供應鏈構建都不可能從最初始的原材料到最終消費者一次構建成功,多是完整供應鏈中的一部分,然后逐漸延伸和對接構成完整的供應鏈。糧食供應鏈更應如此。當然糧食這種商品季節性較強,同時又受年景(氣候)的影響,還不可能象其他企業實現“零庫存”,但是也必須控制庫存的供需平衡及結構平衡。
2.糧食供應鏈的主要特征
糧食供應鏈同其他供應鏈一樣由圍繞核心企業的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和用戶、用戶的用戶組成,一個企業是一個節點,節點企業之間是供應與需求關系。任何一個節點企業(含核心企業)都不僅要考慮本企業的利益還要考慮整個供應鏈的綜合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說“多贏”,整個供應鏈績效最優。
糧食供應鏈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復雜性。本來供應鏈是由眾多節點企業組成,供應鏈的結構模式比單個企業復雜。糧食又涉及到兩次加工,而且糧食還受季節性限制。眾多的企業只有形成更為密切的戰略伙伴關系,才能實現無縫鏈接。
(2)動態性。供應鏈管理是因企業戰略和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需要,節點企業需要動態地更新。對于不能適應供應鏈管理的糧食企業應及時更新。
(3)快速性。供應鏈的形成、存在、重構都是基于市場需求的變化。用戶的需求拉動供應鏈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快速反應。糧食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快速反應非常重要。
(4)交叉性。一個企業可以同時是多個供應鏈的節點企業。一個供應鏈也可以有多個同類型的節點企業(核心企業除外),眾多的供應鏈形成相互交叉結構。
3.糧食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內涵
(1)糧食供應鏈管理中合作伙伴的選擇及戰略性合作伙伴的關系。合作伙伴關系促使糧食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形成并發揮核心企業的作用,實現糧食供應鏈管理中的節點企業之間的無縫鏈接和快速反應。在訂單農業中,龍頭企業只能帶動上游企業,也就是說龍頭企業以上的原料供應變得順暢,糧食供應鏈的核心企業不僅帶動上游,同時也推動下游企業,從上游到下游所有節點企業圍繞核心企業高效運營。建立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是糧食供應鏈戰略管理的重點,也是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糧食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就在于供應鏈各節點企業之間的鏈接和合作。其實糧食供應鏈合作關系可以定義為供應商與需求商之間在一定時期的信息共享、風險共擔、共同獲利的協議關系。這樣一種戰略合作關系形成于集成化的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形成于供應鏈中為了特定目標和利益的企業之間。形成的原因通常是為了降低供應鏈總成本、降低庫存水平,保持戰略伙伴相互之間操作的一貫性,產生更大競爭優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必然要求合作與信任。糧食供應鏈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可以達到以下目的:保證穩定的市場需求;提高企業的運營質量及經營的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流通及管理成本和庫存水平;提高對交貨期改變等故障的反應速度和柔性處理故障水平,而且交貨期的可靠性提高;獲取較非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更高的利益;降低做市商的投機機率;更加了解用戶的需求。
(2)糧食供應鏈管理中產品需求預測及規劃。糧食供應鏈管理中的信息傳遞與處理是糧食供應鏈管理企業間的資金流、物流、顧客服務等方面的管理及企業內部物料供需管理的基礎。信息是整個供應鏈的關鍵,也是供應鏈與訂單農業和產業鏈最大區別之一。有了準確及時的信息,才有精確的需求預測及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規劃。
三、糧食供應鏈管理時代已經到來
1.我國已初步具備糧食供應鏈管理條件
(1)政府的正確引導和支持。同其他行業相比較糧食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雖然較晚,但是在國家糧食局及各省、市糧食廳局的正確引導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規范有序的發展。按照糧食流通市場規律統一規劃,跨躍式發展,在經濟發達地區其發展速度已超過其他行業。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中的“重復建設”、“亂圈地”、“物流園區餓肚子”等現象在糧食行業也比較少見。
(2)大型糧食企業基本具備供應鏈核心企業的條件。我國部分大型糧食企業已經擁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糧食現代物流設施,特別是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大連北良、吉糧等企業,不僅具有硬件物流設施與設備,同樣具有先進的管理技術與水平,完全可以作為糧食供應鏈的核心企業。
(3)國外的成功經驗。美國的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和安德森5大糧商,形成農場-中轉庫-港口-出口的糧食供應鏈。加拿大小麥局、澳大利亞小麥局也構成了糧食出口供應鏈。日本、印度也形成了較完善的糧食物流系統。國外糧食供應鏈管理的成功經驗,為我國實行糧食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4)已具有一定量的糧食物流設施與設備。經過“八五”期間的18個機械化糧庫建設;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形成了484萬噸糧食倉容,建設了8個散糧專用碼頭和港口庫;國債資金儲備糧庫建設項目分三批建設1130個糧庫,形成5565萬噸倉容,經過這三次大規模的物流設施建設,中國已具有一定量的糧食物流設施與設備,為實行糧食供應鏈管理建立了設施與設備的基礎。《全國糧食現代物流設施建設與規劃》的積極推進,將成為我國實行糧食供應鏈管理很好的契機。
(5)糧食加工企業的變化。糧食加工企業出現了以下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糧食加工企業數量減少、規模擴大,產地加工已成發展趨勢,糧食加工企業出現糧食配送的需求,這些新的變化為實現糧食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條件。
此外我國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糧食流量和流向,“散糧化”作業比例不斷提高,糧食物流信息平臺和糧食質量標準體系的建設,糧食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將促進農戶規模化耕種等出現的新變化,也將進一步加快我國實行糧食供應鏈管理的步伐。
2.糧食供應鏈管理所形成的優勢
實行糧食供應鏈管理,有利于形成較為穩定的流量、流向;促進“散糧化”作業,降低糧食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與效益;有利于開展糧食企業績效評價;有利于整合糧食物流資源;有利于打破“小而全”“大而全”,形成規模優勢,增強抵御市場變化的能力;有利于同國際糧食流通企業接軌,并提高國際競爭力;有利于提高糧食企業的管理水平,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是應對國外糧食物流企業及外行業物流企業滲透的有效對策。
3.糧食供應鏈管理的風險
實施糧食供應鏈管理最大的風險是“誠信”,其次是糧食企業面臨的轉變,主要有:從功能管理向過程管理轉變;從利潤管理向贏利性管理轉變;從產品管理向顧客管理轉變;從交易管理向關系管理轉變;從庫存管理向信息管理轉變。